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烘道热风循环系统,在风箱(1)内部设置的烘区(5)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的风箱导风板(6)和下循环风架(7)之间设有灯管架(8),在灯管架(8)上安装有灯管(9),在风箱导风板(6)上连接的回风管(10),侧面连接的回风分配管(11)与回风管(10)连通,在回风分配管(11)的底部设有得弯管(12)上设有排废连接器(13),在排废连接器(13)的侧面连接的排废气缸(14)与排废连接器(13)之间设有气缸隔热板(15),在下循环风架(7)上连接有进风管(17),回风分配管(11)位于进风管(17)下方,在回风分配管(11)与进风管(17)之间设有离心风机(3)。(*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烘道热风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的隧道式、箱式烘干设备普存在烘干设备烘干剩余的热能源没得到充分的利用,或有利用但风道的布置不完全合理,导致烘区内部烘干不均匀,而且电能消耗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烘道热风循环系统,它烘干区内部烘干均匀,从而大大降低了能耗。··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烘道热风循环系统,所述的风箱,在风箱的底部设有支架,在风箱的内壁上设有隔热层,在风箱内部设置为烘区,在烘区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风箱导风板和下循环风架,在风箱导风板和下循环风架之间设有灯管架,灯管架位于烘区内,灯管架安装在风箱的内壁上,在灯管架上安装有灯管,在风箱导风板上连接有回风管,在回风管的侧面连接有回风分配管,回风分配管与回风管连通,在回风分配管的底部设有弯管,在弯管上设有排废连接器,在排废连接器的侧面连接有排废气缸,排废气缸与排废连接器之间设有气缸隔热板,在排废气缸上设有阀门,在下循环风架上连接有进风管,回风分配管位于进风管下方,在回风分配管与进风管之间设有离心风机,离心风机与进风管连接,离心风机与回风分配管相对。所述的回风分配管分布有风孔,离心风机与回风分配管上的风孔相对。所述的离心风机设置为多翼离心风机。所述的阀门设置为排废闸阀。所述的阀门设置为手动调风阀。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是把烘区剩余热能,通过回风分配管上面的风孔经多翼离心风机输入风箱内重复使用,这样可以节省能源。本专利技术下循环风架是用型材做框架,在下循环风架上连接有进风管,这样使内部形成一个合理通畅吸风结构,回风分配管分布有风孔,离心风机与回风分配管上的风孔相对,将剩余热能由离心风机和回风管经导风板入送风箱内的烘区内,这样可以烘干区内部烘干均匀,大大降低了能耗。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图I中,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烘道热风循环系统,所述的风箱1,在风箱I的底部设有支架2,在风箱I的内壁上设有隔热层4,在风箱I内部设置为烘区5,在烘区5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风箱导风板6和下循环风架7,在风箱导风板6和下循环风架7之间设有灯管架8,灯管架8位于烘区5内,灯管架8安装在风箱I的内壁上,在灯管架8上安装有灯管9,在风箱导风板6上连接有回风管10,在回风管10的侧面连接有回风分配管11,回风分配管11与回风管10连通,在回风分配管11的底部设有弯管12,在弯管12上设有排废连接器13,在排废连接器13的侧面连接有排废气缸14,排废气缸14与排废连接器13之间设有气缸隔热板15,在排废气缸14上设有阀门16,阀门16设置为排废闸阀或手动调风阀,在下 循环风架7上连接有进风管17,回风分配管11位于进风管17下方,在回风分配管11与进风管17之间设有离心风机3,离心风机3设置为多翼离心风机,离心风机3与进风管17连接,离心风机3与回风分配管11相对,所述的回风分配管11分布有风孔,离心风机3与回风分配管11上的风孔相对。权利要求1.一种烘道热风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风箱(I ),在风箱(I)的底部设有支架(2),在风箱(I)的内壁上设有隔热层(4),在风箱(I)内部设置为烘区(5),在烘区(5)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风箱导风板(6 )和下循环风架(7 ),在风箱导风板(6 )和下循环风架(7 )之间设有灯管架(8),灯管架(8)位于烘区(5)内,灯管架(8)安装在风箱(I)的内壁上,在灯管架(8)上安装有灯管(9),在风箱导风板(6)上连接有回风管(10),在回风管(10)的侧面连接有回风分配管(11),回风分配管(11)与回风管(10)连通,在回风分配管(11)的底部设有弯管(12),在弯管(12)上设有排废连接器(13),在排废连接器(13)的侧面连接有排废气缸(14),排废气缸(14)与排废连接器(13)之间设有气缸隔热板(15),在排废气缸(14)上设有阀门(16),在下循环风架(7)上连接有进风管(17),回风分配管(11)位于进风管(17)下方,在回风分配管(11)与进风管(17)之间设有离心风机(3),离心风机(3)与进风管(17)连接,离心风机(3)与回风分配管(11)相对。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烘道热风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回风分配管(11)分布有风孔,离心风机(3 )与回风分配管(11)上的风孔相对。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烘道热风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离心风机(3)设置为多翼离心风机。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烘道热风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阀门(16)设置为排废闸阀。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烘道热风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阀门(16)设置为手动调风阀。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烘道热风循环系统,在风箱(1)内部设置的烘区(5)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的风箱导风板(6)和下循环风架(7)之间设有灯管架(8),在灯管架(8)上安装有灯管(9),在风箱导风板(6)上连接的回风管(10),侧面连接的回风分配管(11)与回风管(10)连通,在回风分配管(11)的底部设有得弯管(12)上设有排废连接器(13),在排废连接器(13)的侧面连接的排废气缸(14)与排废连接器(13)之间设有气缸隔热板(15),在下循环风架(7)上连接有进风管(17),回风分配管(11)位于进风管(17)下方,在回风分配管(11)与进风管(17)之间设有离心风机(3)。文档编号F26B21/02GK202757401SQ20122039885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4日专利技术者王兆进 申请人:王兆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烘道热风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风箱(1),在风箱(1)的底部设有支架(2),在风箱(1)的内壁上设有隔热层(4),在风箱(1)内部设置为烘区(5),在烘区(5)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风箱导风板(6)和下循环风架(7),在风箱导风板(6)和下循环风架(7)之间设有灯管架(8),灯管架(8)位于烘区(5)内,灯管架(8)安装在风箱(1)的内壁上,在灯管架(8)上安装有灯管(9),在风箱导风板(6)上连接有回风管(10),在回风管(10)的侧面连接有回风分配管(11),回风分配管(11)与回风管(10)连通,在回风分配管(11)的底部设有弯管(12),在弯管(12)上设有排废连接器(13),在排废连接器(13)的侧面连接有排废气缸(14),排废气缸(14)与排废连接器(13)之间设有气缸隔热板(15),在排废气缸(14)上设有阀门(16),在下循环风架(7)上连接有进风管(17),回风分配管(11)位于进风管(17)下方,在回风分配管(11)与进风管(17)之间设有离心风机(3),离心风机(3)与进风管(17)连接,离心风机(3)与回风分配管(11)相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兆进,
申请(专利权)人:王兆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