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外机风道系统,包括用于带动空调冷凝器周围的空气流动从而形成空气流的第一轴流风扇、与所述第一轴流风扇相连接的风扇电机,及用于将所述第一轴流风扇所带动的空气流导流至对应所述风扇电机的电机主体的空间范围内的导流件,该导流件与所述第一轴流风扇分别设置在所述风扇电机的两轴端上。该室外机风道系统,其第一轴流风扇可带动冷凝器周围的空气流动以将热空气排出箱体而实现对冷凝器的降温,而其导流件则可进一步将第一轴流风扇所形成的空气流部分导流至对应冷凝器中间部分及风扇电机的空间范围中,带动该范围空间中的空气流动,实现对风扇电机的散热,提高了冷凝器的散热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风道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经济技术的发展,空调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生活领域中。现有的空调一般具有用于与室外空气产生热交换的室外机及用于与室内空气产生热交换的室内机。室外机一般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冷凝器与压缩机连接,并与室外空气产生热交换,从而使得气态制冷剂转化为液态制冷剂。在空调运行时,进行热交换后的冷凝器温度较高,需对其进行降温,方可保证其热交换具有较好的效果,以免导致电机保护停机,并且,空调长期在高温环境下运行,寿命会缩短。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轴流风扇与一风扇电机相连,并安装在冷凝器的一侧,其能够对冷凝器周围的空气产生作用力,带动冷凝器周围的空气流动,从而将冷凝器所产生的热量排出室外机,最终实现为冷凝器降温。 但是,在现有的空调器中,由于轴流风扇为吸风式风扇,因此,轴流风扇通常只对冷凝器两侧的空气产生作用力,而对于正对冷凝器中间部分及风扇电机的空间范围内的空气的作用力则较弱,导致正对冷凝器中间部分及风扇电机部分的空间范围内的空气流动性较弱,不利于冷凝器及风扇电机的散热,极易造成轴流电机过热保护导致电机与压缩机停机,严重的情况下会造成冷凝器及风扇电机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外机风道系统,旨在增强室外机中正对冷凝器中间部分及风扇电机的空间范围内的空气流动性,以改善风扇电机及冷凝器的散热性倉泛。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风道系统,包括用于带动空调冷凝器周围的空气流动从而形成空气流的第一轴流风扇、与所述第一轴流风扇相连接的风扇电机,及用于将所述第一轴流风扇所带动的空气流导流至对应所述风扇电机的电机主体的空间范围内的导流件,该导流件与所述第一轴流风扇分别设置在所述风扇电机的两端。优选地,所述导流件为第二轴流风扇。优选地,所述第二轴流风扇与所述第一轴流风扇平行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轴流风扇与所述第二轴流风扇的转速及转向相同。优选地,所述风扇电机为双轴电机且其两轴端包括对应于所述冷凝器的短轴端及与所述短轴端相对应的长轴端,所述第一轴流风扇设置于所述长轴端上,所述第二轴流风扇设置于所述短轴端上。优选地,所述第一轴流风扇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轴流风扇的直径。优选地,所述第二轴流风扇的位置与所述冷凝器的中间部分相对应。优选地,还包括用于供所述风扇电机安装于其上的支架,所述长轴端与所述短轴端分别位于所述支架两侧。优选地,所述风扇电机包括第一风扇电机及第二风扇电机,且第一风扇电机及第二风扇电机上分别延伸出有分别供所述第一轴流风扇及所述导流件设置于其上的轴端。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室外机,所述室外机包括风道系统,所述风道系统包括用于带动所述冷凝器周围的空气流动从而形成空气流的第一轴流风扇、与所述第一轴流风扇相连接的风扇电机,及用于将所述第一轴流风扇所带动的空气流导流至对应所述风扇电机的电机主体的空间范围内的导流件,该导流件与所述第一轴流风扇分别设置在所述风扇电机的两轴端上。本技术通过将第一轴流风扇及导流件分别设置于风扇电机的两轴端,如此,当风扇电机运转时,第一轴流风扇可对室外机中位于冷凝器左右两侧空间范围内的热空气产生作用力,从而带动冷凝器周围的空气流动以将热空气排出箱体而实现对冷凝器的降温,而导流件则可进一步将第一轴流风扇所形成的空气流部分导流至对应冷凝器中间部分及风扇电机的空间范围中,带动该范围空间中的空气流动,实现对风扇电机的散热,提高了冷凝器的散热效果。附图说明 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室外机风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的室外机风道系统的风扇电机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考图1,其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室外机风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室外机风道系统10运用于空调器的室外机中,其包括箱体100、支架300、风扇电机400、第一轴流风扇500及导流件600。箱体100大致为长方体,用于形成收容空间,收容冷凝器(图未示)、支架300、风扇电机400、第一轴流风扇500及导流件600。如图I所示,箱体100具有第一面板110及与第一面板110相对的第二面板120。第一面板110上开设有大致呈圆形并与第一轴流风扇500相对应的通孔111,如此,第一轴流风扇500可通过通孔111将箱体100内部中冷凝器所产生的热量排出而实现对冷凝器的降温。冷凝器设置于箱体100中靠近第二面板120处,用于冷凝液化压缩机所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或气化过冷液体,从而使空调可工作于制冷或制热模式下。冷凝器用于液化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并排向箱体100内,导致箱体100中的空气温度较高。支架300与箱体100相连接,用于供风扇电机400安装于其上。参考图2,图2为图I所示的室外机风道系统的风扇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风扇电机400为双轴电机,具有电机主体410、长轴端420及短轴端430。长轴端420与短轴端430分别设置于电机主体410的相对两侧上,且其延伸方向相反。在本实施例中,当电机主体410运转时,长轴端420及短轴端430被带动一同运转,且两者的转速及转动方向相同。当风扇电机400安装于支架300上之后,长轴端420及短轴端430分别位于支架300的两侧。第一轴流风扇500设置于风扇电机400的长轴端420上,并与箱体100的第一面板110上的通孔111相对应,用于在空调器工作时对冷凝器周围空间范围内的空气产生作用力,带动冷凝器周围的空气流动,使得冷凝器周围的热空气可流向第一轴流风扇500处并通过通孔111排出箱体100。导流件600设置于风扇电机400的短轴端430上,并与冷凝器的中间部分大致相对应,用于将第一轴流风扇500所带动的空气流部分导流至对应电机主体410和对应冷凝器中间部分的空间范围内,也即,导流至第一轴流风扇500及导流件600之间的空间中。如此,则导流件600可带动该空间范围内的空气流动,以实现对电机主体410及冷凝器中间部分的散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件600为第二轴流风扇,其直径小于第一轴流风扇500的直径,且其位置与冷凝器的中间部分相对应。第二轴流风扇的各个扇叶分别与第一轴流风扇500的各个扇叶相平行,如此,当电机主体410运转时,第一轴流风扇500与第二轴流风扇对空气所产生的作用力的方向一致,有利于对空气的导流。可以理解,风扇电机400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情况。在其他实施例中,风扇电机400亦可包括第一风扇电机和第二风扇电机,第一风扇电机与第二风扇电机的转速及转向相同,且第一风扇电机及第二风扇电机上分别延伸出有分别供第一轴流风扇500及导流件600设置于其上的轴端。当空调工作时,风扇电机400的电机主体410开始运转,带动其长轴端420及短轴端430以相同转速及相同方向一同转动。由于第一轴流风扇500及第二轴流风扇分别设置于风扇电机400的长轴端420及短轴端4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室外机风道系统,包括用于带动空调冷凝器周围的空气流动从而形成空气流的第一轴流风扇,及与所述第一轴流风扇相连接的风扇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一轴流风扇所带动的空气流导流至对应所述风扇电机的电机主体的空间范围内的导流件,所述导流件与所述第一轴流风扇分别设置在所述风扇电机的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冼志健,梁勤奋,陈洪宇,
申请(专利权)人: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