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淹封堵闸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75059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0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水淹封堵闸门,包括上下连接的上层防水挡板和下层防水挡板,上、下层防水挡板前面设有一中心立柱,中心立柱中设有中心压力杆,中心压力杆上设有紧迫锥,紧迫锥左右两端穿过中心立柱上开设的紧迫杆轨道孔连接有紧迫杆,紧迫杆两端均设有紧迫方槽,上、下层防水挡板的两侧与紧迫方槽均嵌在凹型固定槽内,中心压力杆杆头和中心立柱上端之间还设有L型下压迫件,上、下层防水挡板后面设有叉形支撑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运用螺杆向下移动,带动迫紧锥,从而把力量扩散出去,连锁反应,使各部件同时受力,操作简单方便,装简捷,减少材料的浪费,挡水效果好,整体强度高,能防止水中漂流物撞击造成损失。(*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水闸门,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防水淹封堵闸门
技术介绍
现有的防水闸门,是固设于建筑物出入口两侧的二卡柱与该卡柱嵌卡结合的二边柱及设于二边柱间的多数相互叠置的闸板;该边柱为一具中空槽道的框条,于该槽道的前侧夹设一防水条,该槽道内侧则置设一压条,并于边柱的内侧端面设有多数间隔设置的压迫座,该压迫座上设有贯穿该槽道的螺孔,该螺孔处螺设一栓杆,该栓杆并与该压条结合,在该边柱的外侧与该卡柱嵌卡结合;该闸板底侧设有凹槽,该闸板上侧设有嵌条,并在该凹槽各端面贴设防水片,在最下侧闸板的凹槽套设一防水条。此防水闸门使用的零配件比较多,安装时复杂繁琐,安装步骤太多,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耗时耗力。且在运输和保存过程 中,容易遗失配件,造成紧急使用时,无法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淹封堵闸门,可在发生建筑物被水淹危险时,遮挡与建筑物的出入口,形成一挡水墙体,来阻止水及漂流物的侵入,以避免生命财产的损失,并且该防水闸门易于自型拆卸,实用简单快捷,挡水效果好,可利用挤压构件抵顶于闸门内侧,整体强度高,能防止水中漂流物撞击造成损失。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防水淹封堵闸门,包括上下连接的上层防水挡板和下层防水挡板,所述上层防水挡板和所述下层防水挡板前面设有一中心立柱,所述中心立柱中设有中心压力杆,所述中心压力杆上设有紧迫锥,所述紧迫锥左右两端穿过所述中心立柱上开设的紧迫杆轨道孔连接有紧迫杆,所述紧迫杆两端均设有紧迫方槽,所述上层防水挡板和所述下层防水挡板的两侧与所述紧迫方槽均嵌在凹型固定槽内,所述中心压力杆杆头和所述中心立柱上端之间还设有L型下压迫件,所述上层防水挡板和所述下层防水挡板后面设有叉形支撑柱。进一步的,所述上层防水挡板的下端通过L型防水胶垫与所述下层防水挡板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下层防水挡板的下端通过U型防水胶垫与地面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凹型固定槽通过两个凹型固定槽螺丝固定嵌入在出入口或通风口两侧墙壁;所述上层防水挡板和所述下层防水挡板与所述凹型固定槽之间设有凹型槽防水胶垫。进一步的,所述中心立柱为C型钢槽,所述中心立柱上方和中间有方型不锈钢方块连接,防止向外或向内变形,所述方块中心有丝纹,于所述中心压力杆相互锁紧。进一步的,所述中心立柱的底端通过中心立柱底槽螺丝固定在中心立柱底槽内。进一步的,所述L型下压迫件的上下两端通过防移动螺丝锁紧在所述中心压力杆上。进一步的,所述叉形支撑柱通过撑柱固定螺丝固定在撑柱地槽内。本技术的原理是外力顺时针旋转中心压力杆,在中心压力杆与中心立柱中间方块上螺纹的配合下向下移动,从而带动迫紧锥向下移动,随着迫紧锥的中心直径变大,压迫左右两边的迫紧杆,往外推,迫紧杆在外移时,又带动头部的迫紧方槽向外移动,从而挤凹型固定槽内的上下防水挡板,挡板在方形槽的挤压推动下,向前移动,与凹型固定槽内的凹型槽防水胶垫,精密结合,最终起到密封效果,防止水的渗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可在发生建筑物被水淹危险时,遮挡与建筑物的出入口,形成一挡水墙体,来阻止水及漂流物的侵入,以避免生命财产的损失,并且该技术打破了原有设计,运用螺杆向下移动,带动迫紧锥,从而把力量扩散出去,连锁反应,使各部件同时受力,操作简单方便,装简捷,减少了材料的浪费,挡水效果好,可利用挤压构件抵顶于闸门内侧,整体强度高,能防止水中漂流物撞击造成损失。`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中标号说明1、凹型固定槽;2、凹型固定槽螺丝;3、L型下压迫件;4、防移动螺丝;5、中心压力杆;6、紧迫锥;7、紧迫杆;8、紧迫杆轨道孔;9、中心立柱;10、中心立柱底槽;11、中心立柱底槽螺丝;12、凹型槽防水胶垫;13、紧迫方槽;14、上层防水挡板;15、下层防水挡板;16、U型防水胶垫;17、L型防水胶垫;18、叉形支撑柱;19、撑柱固定螺丝;20、撑柱地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参见图I、图2、图3所示,一种防水淹封堵闸门,包括上下连接的上层防水挡板14和下层防水挡板15,所述上层防水挡板14和所述下层防水挡板15前面设有一中心立柱9,所述中心立柱9中设有中心压力杆5,所述中心压力杆5上设有紧迫锥6,所述紧迫锥6左右两端穿过所述中心立柱9上开设的紧迫杆轨道孔8连接有紧迫杆7,所述紧迫杆7两端均设有紧迫方槽13,所述上层防水挡板14和所述下层防水挡板15的两侧与所述紧迫方槽13均嵌在凹型固定槽I内,所述中心压力杆5杆头和所述中心立柱9上端之间还设有L型下压迫件3,所述上层防水挡板14和所述下层防水挡板15后面设有叉形支撑柱18。进一步的,所述上层防水挡板14的下端通过L型防水胶垫17与所述下层防水挡板15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下层防水挡板15的下端通过U型防水胶垫16与地面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凹型固定槽I通过两个凹型固定槽螺丝2固定嵌入在出入口或通风口两侧墙壁;所述上层防水挡板14和所述下层防水挡板15与所述凹型固定槽I之间设有凹型槽防水胶垫12。进一步的,所述中心立柱9为C型钢槽,所述中心立柱9上方和中间有方型不锈钢方块连接,防止向外或向内变形,所述方块中心有丝纹,于所述中心压力杆5相互锁紧。进一步的,所述中心立柱9的底端通过中心立柱底槽螺丝11固定在中心立柱底槽10内。进一步的,所述L型下压迫件3的上下两端通过防移动螺丝4锁紧在所述中心压力杆5上。进一步的,所述叉形支撑柱18通过撑柱固定螺 丝19固定在撑柱地槽20内。权利要求1.一种防水淹封堵闸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连接的上层防水挡板(14)和下层防水挡板(15),所述上层防水挡板(14)和所述下层防水挡板(15)前面设有一中心立柱(9),所述中心立柱(9)中设有中心压力杆(5),所述中心压力杆(5)上设有紧迫锥¢),所述紧迫锥(6)左右两端穿过所述中心立柱(9)上开设的紧迫杆轨道孔(8)连接有紧迫杆(7),所述紧迫杆(7)两端均设有紧迫方槽(13),所述上层防水挡板(14)和所述下层防水挡板(15)的两侧与所述紧迫方槽(13)均嵌在凹型固定槽(I)内,所述中心压力杆(5)杆头和所述中心立柱(9)上端之间还设有L型下压迫件(3),所述上层防水挡板(14)和所述下层防水挡板(15)后面设有叉形支撑柱(18)。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水淹封堵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防水挡板(14)的下端通过L型防水胶垫(17)与所述下层防水挡板(15)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下层防水挡板(15)的下端通过U型防水胶垫(16)与地面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水淹封堵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型固定槽(I)通过两个凹型固定槽螺丝(2)固定嵌入在出入口或通风口两侧墙壁;所述上层防水挡板(14)和所述下层防水挡板(15)与所述凹型固定槽(I)之间设有凹型槽防水胶垫(12)。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水淹封堵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立柱(9)为C型钢槽,所述中心立柱(9)上方和中间有方型不锈钢方块连接,防止向外或向内变形,所述方块中心有丝纹,于所述中心压力杆(5)相互锁紧。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水淹封堵闸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连接的上层防水挡板(14)和下层防水挡板(15),所述上层防水挡板(14)和所述下层防水挡板(15)前面设有一中心立柱(9),所述中心立柱(9)中设有中心压力杆(5),所述中心压力杆(5)上设有紧迫锥(6),所述紧迫锥(6)左右两端穿过所述中心立柱(9)上开设的紧迫杆轨道孔(8)连接有紧迫杆(7),所述紧迫杆(7)两端均设有紧迫方槽(13),所述上层防水挡板(14)和所述下层防水挡板(15)的两侧与所述紧迫方槽(13)均嵌在凹型固定槽(1)内,所述中心压力杆(5)杆头和所述中心立柱(9)上端之间还设有L型下压迫件(3),所述上层防水挡板(14)和所述下层防水挡板(15)后面设有叉形支撑柱(1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星翰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脉舒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