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条导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73822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0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布条导向装置,包括设于两侧且倒置的L型支架,其特征在于:两L型支架竖杆的中部联接有第一导辊,两L型支架横杆上联接有第一转轴和第二导辊;所述第一转轴联接有一曲柄,所述第二导辊的两端各联接有一摇杆,所述曲柄经一连杆与摇杆中部相联接,两摇杆下端部依次设置有竖向分布且相同的两个第三导辊,该装置可以使布条有序的层叠起来,避免布条因堆积造成褶皱等不利于布条质量的情况。(*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布条导向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大多数布条的生产厂家或者是再加工厂家,在布条生产或某道处理工序完成直接从传动辊出来后就堆积起来,这样很容易使布条产生褶皱,不利于搬运,而且也不利于后续的工作,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但是这是可以避免的,为了不使这种情况的 出现,本技术提出该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布条导向装置,该装置可以使布条有序的层叠起来,避免布条因堆积造成褶皱等不利于布条质量的情况。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布条导向装置,包括设于两侧且倒置的L型支架,其特征在于两L型支架竖杆的中部联接有第一导辊,两L型支架横杆上联接有第一转轴和第二导辊;所述第一转轴联接有一曲柄,所述第二导辊的两端各联接有一摇杆,所述曲柄经一连杆与摇杆中部相联接,两摇杆下端部依次设置有竖向分布且相同的两个第三导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轴与竖杆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导辊与竖杆间的距离。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辊与竖杆间的距离大于2倍第一转轴与竖杆的距离。进一步的,所述两第三导辊轴心线间的水平距离小于第三导辊的半径。本技术的优点在于I、结构设计简单,新颖,原理也简易;2、可以使布条有序的层叠起来,避免布条因堆积造成褶皱等不利于布条质量的情况。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示意图。附图说明I 一 L型支架 2 — L型支架竖杆 3—第一导辊4 一 L型支架横杆 5 —第一转轴 6—第二导棍7—曲柄 8—摇杆9 一连杆 10—第三导棍 11 一布条。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但本技术并不限于此。参考图例,一种布条导向装置,包括设于两侧且倒置的L型支架1,其特征在于两L型支架竖杆2的中部联接有第一导辊3,两L型支架横杆4上联接有第一转轴5和第二导辊6 ;所述第一转轴联接有一曲柄7,所述第二导辊的两端各联接有一摇杆8,所述曲柄经一连杆9与摇杆中部相联接,两摇杆下端部依次设置有竖向分布且相同的两个第三导辊10。所述第一转轴与竖杆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导辊与竖杆间的距离。更具体的说,所述第二导辊与竖杆间的距离大于2倍第一转轴与竖杆的距离。所述两第三导辊轴心线间的水平距离小于第三导辊的半径。本技术的使用原理为先将布条11从第一导辊底部向上绕后,再从第二导辊上部向下绕后穿过两第三导辊间,驱动第一转轴,由曲柄摇杆机构的原理,带动摇杆左右摆动,这样就可以把布条有序的层叠。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布条导向装置,包括设于两侧且倒置的L型支架,其特征在于:两L型支架竖杆的中部联接有第一导辊,两L型支架横杆上联接有第一转轴和第二导辊;所述第一转轴联接有一曲柄,所述第二导辊的两端各联接有一摇杆,所述曲柄经一连杆与摇杆中部相联接,两摇杆下端部依次设置有竖向分布且相同的两个第三导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布条导向装置,包括设于两侧且倒置的L型支架,其特征在于两L型支架竖杆的中部联接有第一导辊,两L型支架横杆上联接有第一转轴和第二导辊;所述第一转轴联接有一曲柄,所述第二导辊的两端各联接有一摇杆,所述曲柄经一连杆与摇杆中部相联接,两摇杆下端部依次设置有竖向分布且相同的两个第三导辊。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俊杰林梅玉
申请(专利权)人:莆田市荔城区港西印染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