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顶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72563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0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顶杆装置,它包括:顶出器、托板、杠杆、下模,绕轴,顶杆,下模座,孔洞和顶室,所述的下模座内穿设有孔洞,孔洞内设有顶杆,下模座的一侧设有下模,所述的下模内设有顶室,下模内设有的一组绕轴将杠杆固定在顶室内,顶室的一侧设有托板,所述的托板的一侧设有的一组顶出器与托板紧固。该顶杆装置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维修简便,制造成本低,可以减少操作工的劳动强度,同时,工作和生产效率有了大大的提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效顶杆装置
技术介绍
在塑料模和压铸模中顶杆主要用来从凸模或凹模中将注塑成型的产品脱离凸模 或凹模的。在注塑时或压铸时,有些零部件是卡在凸模上或留在凹模中的,这时就需要顶杆将活顶出来使活脱离凸模或凹模。在冷冲模中顶杆或顶料板要将冲下来的零部件或压弯的零部件或拉伸的零部件从凹模中顶出来,但现有技术中,主要靠人工将成型的零部件从凸模或凹模中顶出,因此工作及生产效率低,操作工的劳动强度大,且在一些精度要求高的场合,若是人工将成品零部件顶出,很容易造成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维修简便,制造成本低,工作效率高,可以减少操作工的劳动强度的顶杆装置。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高效顶杆装置,它包括顶出器、托板、杠杆、下模,绕轴,顶杆,下模座,孔洞和顶室,所述的下模座内穿设有孔洞,孔洞内设有顶杆,下模座的一侧设有下模,所述的下模内设有顶室,下模内设有的一组绕轴将杠杆固定在顶室内,顶室的一侧设有托板,所述的托板的一侧设有的一组顶出器与托板紧固。所述的杠杆和绕轴采用销轴连接的方式紧固。所述的顶出器和托板采用焊接的方式紧固。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效顶杆装置,使顶杆通过杠杆及托板将动力传递给顶出器,从而将零部件从凸模或凹模中顶出。该顶杆装置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维修简便,制造成本低,可以减少操作工的劳动强度,同时,工作和生产效率有了大大的提闻。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如图I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高效顶杆装置,它包括顶出器I、托板2、杠杆3、下模4,绕轴5,顶杆6,下模座7,孔洞8和顶室9。所述的下模座7内穿设有孔洞8,孔洞8内设有顶杆6,下模座7的一侧设有下模4,所述的下模4内设有顶室9,下模4内设有的一组绕轴5将杠杆3固定在顶室9内,顶室9的一侧设有托板2,所述的托板2的一侧设有的一组顶出器I与托板2紧固,所述的杠杆3和绕轴5采用销轴连接的方式紧固,所述的顶出器I和托板2采用焊接的方式紧固。在使用本技术时,将下模座7内设有的顶杆6向上顶,推动杠杆3并带动托板2向上运动,从而将动力传递给一组顶出器1,因此能高效的将零部件从凸模或凹模中顶出。该顶杆装置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维修简便,制造成本低,可以减少操作工的劳动强度,同时,工作和生产效率有了大大的提高。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让熟悉该
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出的等同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顶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顶出器(1)、托板(2)、杠杆(3)、下模(4),绕轴(5),顶杆(6),下模座(7),孔洞(8)和顶室(9),所述的下模座(7)内穿设有孔洞(8),孔洞(8)内设有顶杆(6),下模座(7)的一侧设有下模(4),所述的下模(4)内设有顶室(9),下模(4)内设有的一组绕轴(5)将杠杆(3)固定在顶室(9)内,顶室(9)的一侧设有托板(2),所述的托板(2)的一侧设有的一组顶出器(1)与托板(2)紧固。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高效顶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顶出器(I)、托板(2)、杠杆(3)、下模(4),绕轴(5),顶杆(6),下模座(7),孔洞(8)和顶室(9),所述的下模座(7)内穿设有孔洞(8),孔洞(8)内设有顶杆(6),下模座(7)的ー侧设有下模(4),所述的下模(4)内设有顶室(9),下模(4)内设有的一组绕轴(5)将杠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玉文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奥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