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71774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0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稳流器,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本体内部的内腔,所述的内腔水平截面的形状为字母W,该内腔的中心部位设置有钢水冲击槽,钢包中的钢水流入钢水冲击槽,钢水在自身动能的作用下从水平截面的形状为字母W的内空的两端做双V换向运动,在稳流器内部的反复双V换向运动,使钢水动能得到释放,当钢水从稳流器流出时动能得到大幅度的减少,从而降低冲击区涡流形成,提高钢水的稳定性,且加快渣与钢水的分离,避免出现钢水卷渣现象。(*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钢铁冶金连铸耐火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铸中间包稳流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稳流器
技术介绍
在连铸过程中,钢包中的钢水不断地流入中间包,由于钢水的动能作用,中间包冲击区钢水流动相当不稳定,渣往往被卷入钢水中,造成连铸坯质量缺陷,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冲击区普遍采用稳流器,钢水浇注在稳流器上,再从稳流器溢出到中间包,从而缓解钢水的冲击力。目前,稳流器的结构为多为内腔底部大,口部小的容器状结构。采用此种结构的连铸中间包稳流器的缺点是容易在冲击区形成涡流,影响钢水流动的稳定性,使稳流效果大大折扣,且渣与钢水分离效果不佳。传统的稳流器的结构为具有空心内腔的容器结构,稳流器的内腔底部大,口部小,稳流器内腔的纵截面分为两段,出口部为平直段,底部至出口部位为收缩段,底部,越向上越小,收缩段与平直段之间采用圆滑过渡连接。由于出口部位是平直段,平直段与底部垂直,所以钢水缓冲效果不明显,且同样会造成涡流,影响钢水稳定性,且渣与钢液分离效果不佳。另外一种传统的带缩颈的稳流器,结构为桶状的容器,稳流器内腔的底部大,口部小,稳流器底部与口部之间有收缩颈,收缩颈最小截面积小于内腔口部的横截面积。在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稳流器,包括本体(1)以及设置在本体(1)内部的内腔(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腔(2)水平截面的形状为字母W,该内腔(2)的中心部位设置有钢水冲击槽(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流器,包括本体(I)以及设置在本体(I)内部的内腔(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腔(2)水平截面的形状为字母W,该内腔(2)的中心部位设置有钢水冲击槽(3)。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贯通廖良郭宏照王东明李兰真孙永瑞史才禄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宏达炉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