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提高电压驱动能力的缓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67783 阅读:3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8 07:23
一种用于提高电压驱动能力的缓冲器,所述缓冲器设有4个NMOS管:MN1、MN2、MN3和MN4,三个PMOS管:MP1、MP2和MP3,以及一个电阻R。本发明专利技术缓冲器中,差分放大器和输出形成负反馈,使输出电压的变化随环境的变化很小;缓冲器中的电流源用NMOS管,即MN1、MN4代替以往的PMOS管,很好的降低了缓冲器的电流,降低了整个模块的功耗;输出采用电阻R,使缓冲器的输入电平保持在较低水平;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驱动能力强,同时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结构简单的低电压高稳定性的高速缓冲器,尤其是一种可以提高低电压低驱动信号的驱动能力缓冲器。它可以有效的提高低电压信号的驱动能力,并且输出电压具有很高的稳定性,是一款性能优秀的低电压高稳定性的高速缓冲器。
技术介绍
随着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的发展,在新一代的集成电路设计中,为了达到设计目标,尤其是为了降低功耗和提高速度,设计者常常使用多路电压(MSV)方法允许使用不同电压的设计分实体或块,而随之引入的低电压逻辑,为了增强低电压的驱动能力,需要在低电压和负载之间增加一级缓冲器。例如,当200mv的低驱动能力的电压驱动一个较大的负载时,需要首先解决的就是速度问题,这时就需要缓冲器提高电压的驱动能力;当电压工作在不同的环境下,输出电压的稳定性也必须得到充分的保障,否则很容易导致电路无法正常 工作,对于低电压更是如此。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驱动能力强,且可以保证输出的低电压稳定性的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当电压驱动能力较低时,需要提高其驱动能力,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性,同时尽可能的让功耗损失最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提高电压驱动能力的缓冲器,所述缓冲器设有4个 NMOS 管MN1、MN2、MN3 和 MN4,三个 PMOS 管MP1、MP2 和 MP3,以及一个电阻 R ;NM0S 管丽I的漏极和电源Vdd连接,栅极接外部控制信号V_,体端接地GND,源极和PMOS管MPl、MP2的源极相连;PM0S管MPl的栅极接外部输入信号Vi,体端接电源Vdd,漏极和PMOS管丽2的漏极、栅极以及PMOS管丽3的栅极相连;电阻R的两端设为A端和B端,PMOS管MP2的栅极和NMOS管MN4的源极、电阻R的A端相连,漏极和NMOS管丽3的漏极相连,体端和电源Vdd相连;NM0S管MN2的源极和体端接地GND ;NM0S管MN3的源极和体端接地GND ;NM0S管MN4的漏极接电源Vdd,体端接地GND ;电阻R的B端接地GND ;所述缓冲器的输出端Vtjut为电阻R的A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及显著效果(I)在本专利技术缓冲器中,差分放大器和输出形成负反馈,使输出电压的变化随环境的变化很小,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具体的数据见表I。(2)缓冲器中的电流源用NMOS管,即丽1、MN4代替以往的PMOS管,很好的降低了缓冲器的电流,降低了整个模块的功耗。(3)本专利技术输出用一个电阻R代替现有技术常用的MOS管,使缓冲器的输入电平能够维持在200mv左右的低电平,满足增强低电压的驱动能力的要求。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路结构图。图2为一个简单的低驱动能力的低电压产生模块。图3为不带反馈的缓冲器。图4为采用PMOS管作为电流源的缓冲器。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看图1,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的低电压高稳定性的高速缓冲器由4个NMOS管MN1、MN2、MN3和MN4,三个PMOS管MP1、MP2和MP3,以及一个电阻R构成。具体连接关系如下,NMOS管丽I的漏极和电源Vdd连接,栅极接外部控制信号V_,体端接地GND,源极和PMOS管MP1、MP2的源极相连;PM0S管MPl的栅极接外部输入信号Vi, 体端接电源Vdd,漏极和PMOS管丽2的漏极、栅极以及PMOS管丽3的栅极相连;电阻R的两端设为A端和B端,PMOS管MP2的栅极和匪OS管MN4的源极、电阻R的A端相连,漏极和NMOS管丽3的漏极相连,体端和电源Vdd相连;NM0S管丽2的源极和体端接地GND ;NM0S管MN3的源极和体端接地GND ;NM0S管MN4的漏极接电源Vdd,体端接地GND ;电阻R的B端接地GND ;所述缓冲器的输出端Vrat为电阻R的A端。本专利技术的噪声电流补偿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Vdd=L 2ν,\为输入低电平,即外部输入信号,V_为脉冲信号,即外部控制信号。当Vcon = O时,作为电流源的NMOS管MNl截止,差分放大器不工作,其输出端输出为0,NMOS管MN4截止,增大驱动能力的电路也不工作,输出为O。当V_= I时,NMOS管丽I导通,差分放大器正常工作,差分放大器的一个输入端接输入电压,也就是输入低电平Vi,输出电压使NMOS管MN4导通,驱动级电路开始工作,输出电压Vrat, Vout又接到差分放大器的另一端,形成反馈回路,稳定输出电压为进一步验证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电路进行仿真验证,同时和相类似的电路进行比较,其中,图2为一个简单的低驱动能力的低电压产生模块,用于模拟现实情况下的具有低驱动能力的低电压,并且用于和本专利技术的驱动能力进行比较;图3为不带反馈的缓冲器,用于和本专利技术的稳定性进行比较;图4为PMOS电流源的缓冲器,用于和本专利技术的功耗进行比较;负载电容C=lp。仿真结果如表I所示。从表I中可以看出1.从不同工艺角下的Vout可知,本专利技术比不带反馈的缓冲器的输出电压随工艺角变化的范围小,S卩,其输出电压具有更好的稳定;2.从输出负载上升时间可知,本专利技术的速度比直接接负载的速度快,说明该专利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了驱动力不足的问题;3.从缓冲器的工作电流可知,在同等的驱动能力下,本专利技术的工作的电流比采用PMOS管电流源的小很多,说明在同等的驱动能力下,该专利技术具有更小的功耗。综上所述,该专利技术很好的解决低电压的驱动问题,输出稳定性以及功耗问题,同时该结构简单,适合用在集成电路设计中。表I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提高电压驱动能力的缓冲器,其特征是所述缓冲器设有4个NMOS管MN1、丽2、丽3和MN4,三个PMOS管MP1、MP2和MP3,以及一个电阻R ;NM0S管丽I的漏极和电源Vdd连接,栅极接外部控制信号V_,体端接地GND,源极和PMOS管MPl、MP2的源极相连;PMOS管MPl的栅极接外部输入信号Vi,体端接电源Vdd,漏极和PMOS管MN2的漏极、栅极以及PMOS管MN3的栅极相连;电阻R的两端设为A端和B端,PMOS管MP2的栅极和NMOS管MN4的源极、电阻R的A端相连,漏极和NMOS管丽3的漏极相连,体端和电源Vdd相连;NM0S管MN2的源极和体端接地GND ;NM0S管MN3的源极和体端接地GND ;NM0S管MN4的漏极接电源Vdd,体端接地GND ;电阻R的B端接地GND ;所述缓冲器的输出端Vwt为电阻R的A端。·全文摘要一种用于提高电压驱动能力的缓冲器,所述缓冲器设有4个NMOS管MN1、MN2、MN3和MN4,三个PMOS管MP1、MP2和MP3,以及一个电阻R。本专利技术缓冲器中,差分放大器和输出形成负反馈,使输出电压的变化随环境的变化很小;缓冲器中的电流源用NMOS管,即MN1、MN4代替以往的PMOS管,很好的降低了缓冲器的电流,降低了整个模块的功耗;输出采用电阻R,使缓冲器的输入电平保持在较低水平;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驱动能力强,同时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性。文档编号H03K19/0185GK102946246SQ20121045739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4日专利技术者杨格兰, 柏娜, 夏迎成, 朱贾峰 申请人:东南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提高电压驱动能力的缓冲器,其特征是所述缓冲器设有4个NMOS管:MN1、MN2、MN3和MN4,三个PMOS管:MP1、MP2和MP3,以及一个电阻R;NMOS管MN1的漏极和电源Vdd连接,栅极接外部控制信号Vcon,体端接地GND,源极和PMOS管MP1、MP2的源极相连;PMOS管MP1的栅极接外部输入信号Vi,体端接电源Vdd,漏极和PMOS管MN2的漏极、栅极以及PMOS管MN3的栅极相连;电阻R的两端设为A端和B端,PMOS管MP2的栅极和NMOS管MN4的源极、电阻R的A端相连,漏极和NMOS管MN3的漏极相连,体端和电源Vdd相连;NMOS管MN2的源极和体端接地GND;NMOS管MN3的源极和体端接地GND;NMOS管MN4的漏极接电源Vdd,体端接地GND;电阻R的B端接地GND;所述缓冲器的输出端Vout为电阻R的A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格兰柏娜夏迎成朱贾峰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