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免疫算法的逆变器无死区控制优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67745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8 07: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免疫算法的逆变器无死区控制优化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分析各种减少或消除死区影响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单相全桥逆变器提出一种新的三电平死区消除方法。在不需要精确的电流极性检测条件下,通过划分参考电流区域确定开关序列,该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在电流过零点附近以及各区域之间无缝过渡的无死区控制。并借助于免疫算法对满足死区消除方法的PWM控制序列进行优化,提高逆变器输出波形质量。本发明专利技术所产生的无死区最优PWM控制序列与常规控制策略相比不仅能有效地消除死区影响,还能明显减小逆变器输出波形的总谐波畸变率(TH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逆变器数字化控制
,尤其是涉及。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PWM电压源型逆变器(VSI)在变频调速、智能电网等现代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从理论上来说采用PWM控制后逆变器输出波形的谐波成份应该较高(集中在载波频率的整数倍周围)。但实际应用中,半导体开关器件具有非理想的开关特性,使器件开通时间小于关断时间,容易造成同相桥臂互补的两个功率器件开关发生直通短路故障,为避免这种情况,通常将信号延时导通或是提前关断即设置·死区。但死区的存在将使得输出电压和电流发生非线性畸变,且低次谐波增加,电机转矩产生脉动及增加谐波损耗等,尤其是在电压低,开关频率高时影响更为严重。为了减小和消除死区的影响,很多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包括几个方面①死区补偿,②死区时间最小化,③消除死区时间。死区补偿方法主要是对死区误差进行电压补偿,或者调整的驱动脉冲信号PWM宽度而进行时间的补偿,使实际的开通时间与理想导通时间相一致。2007年,Oliveira A. C.等提出通过改变开关频率与门极信号脉宽来减少逆变器输出电压的畸变,但其计算量大。Urasaki N等提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免疫算法的逆变器无死区控制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设定迭代次数k,并根据编码操作产生初始群体,定义抗体是单相逆变器开关模式对应的一组数字串,其染色体结构定义如下:Chrom=X1,X2,X3,…XN其中Xm(m=1,2,3…N)即表示每个开关对应的开关序列,Xm在0,1,2三个值中取值,其中,初始种群是在满足编码操作及无死区时间的约束条件情况下随机产生的;步骤2,注射疫苗,即将作为治疗性疫苗的抗体加入步骤1产生的初始抗体种群中,与随机生成的染色体,得到初始的抗体种群;步骤3,对当前的抗体种群中每一条染色体计算亲和度,以及当前的种群中每一条染色体的浓度;步骤4,根据步骤3所得亲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佳歆费雯丽陈柏超田翠华魏亮亮孙彬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