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短型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67556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8 07: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缩短型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体,其包括一承载座及成型于承载座前端的舌板,该绝缘体形成有一由承载座后端面开设并延伸至舌板中的嵌位空腔;一绝缘后座,其包括:镶嵌于嵌位空腔内的承载板及成型于承载板末端的固定座;一端子组,该端子组包括若干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一外壳,该外壳包覆于绝缘体外围,其中,舌板的前端凸出于外壳的壳口外;绝缘体与绝缘后座之间固定安装有干涉端子及一弹性定位件,当配对端(插头)插入该电连接器后,通过干涉端子及弹性定位件对配对端(插头)形成胀紧作用,以提高配对端(插头)的插拔力。本发明专利技术体积小,降低了装配所需的空间,能满足微型化的需求。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极好的插拔及卡合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产品
,特指一种缩短型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通过缩短外壳减小产品的体积,同时保持具有极好的插拔及卡合效果。
技术介绍
USB是英文Universal Serial BUS (通用串行总线)的缩写,而其中文简称为“通串线”,是一个外部总线标准,用于规范电脑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和通讯,是应用在PC领域的接口技术。由于USB接口具有支持设备的即插即用和热插拔功能,连接灵活,独立供电等优点,可以连接鼠标、键盘、打印机、扫描仪、摄像头、闪存盘、MP3机、手机、数码相机、移动硬盘、外置光软驱、USB网卡等,几乎所有的外部设备都设置有USB接口,使用十分之广泛。 为了获得更高的传输速率,目前的USB最新的标准采用的是USB 3.0,当然为了兼容USB2. 0,其同时两组传输端子。通常来讲,常规的USB3. O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体,其包括一承载座及成型于承载座前端的舌板;一端子组,该端子组包括若干USB 3. O端子及USB 2. O端子,该USB 3. O端子及USB 2. O端子均包括一主体部、成型于主体部前端的接触部、成型于主体部后端的弯折部以及成型于弯折部后端的引脚部;一外壳,其包覆于绝缘体上。现有USB电连接器的外壳的壳口突出于舌板前端面,即舌板前端面内藏于外壳中,外壳不仅可对其内部元件形成保护,其另一个功能就是对插入USB电连接器的配对端(插头)形成夹紧,即配对端(插头)在插入或拔出时具有足够插拔力,确保USB插头不会意外脱落。正是基于上述原因,目前的技术人员在对USB电连接器进行微型化改进过程中,从未想到要对外壳进行改进,缩短外壳的长度。因为外壳的缩短必将导致电连接器提供的插拔力不够,当配对端(插头)插入后,很容易出现卡合力不足而导致松脱的情况。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缩短型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通过缩短外壳减小产品的体积,同时保持具有极好的插拔及卡合效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缩短型电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体,其包括一承载座及成型于承载座前端的舌板,该绝缘体形成有一由承载座后端面开设并延伸至舌板中的嵌位空腔;一绝缘后座,其包括镶嵌于所述嵌位空腔内的承载板及成型于承载板末端的固定座;一端子组,该端子组包括若干固定于承载板上并显露于舌板上的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一外壳,该外壳包覆于绝缘体外围,其中,所述舌板的前端凸出于外壳的壳口外;所述绝缘体与绝缘后座之间固定安装有干涉端子及一弹性定位件,当配对端插入该电连接器后,通过干涉端子及弹性定位件对配对端形成胀紧作用,以提高配对端的插拔力。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干涉端子的接触部显露于绝缘体底部,所述的弹性定位件的接触部显露于绝缘体两侧。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弹性定位件包括一本体及沿本体两端向前延伸形成的弹性触臂,该本体相对于弹性触臂的另一侧设置有定位槽,该弹性触臂前端形成有向外突出的所述的接触部。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舌板两侧分别设置有供所述弹性定位件的弹性触臂装配的第一嵌位孔,该第一嵌位孔与所述的嵌位空腔连通。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后座于承载板与固定座相接处设置有供所述弹性定位件装配的限位槽及位于限位槽中的凸柱。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干涉端子包括一主体及成型于主体前端的接触部,该主体上端成型有一倒刺,所述绝缘后座底部设置有与该倒刺配合的卡位。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舌板末端设置有供所述干涉端子装配的端 子槽,令干涉端子卡嵌于端子槽后与所述的承载板抵触固定。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舌板上设置有贯通所述嵌位空腔的并分别用于显露所述第一端子的接触部及第二端子的接触部的第一端子孔和第二端子孔。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端子为USB 2. O端子;所述的第二端子为USB 3. O端子。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绝缘体的承载座上端面及侧面均设置有卡槽,所述外壳上成型有与该卡槽相配合的卡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本专利技术中的外壳短小,令舌板的前端凸出于外壳的壳口外,这样能够有效缩短了整个电连接器的体积,降低了电连接器装配所需的占用空间,能够满足现代微型化的需求。2、本专利技术于绝缘体与绝缘后座之间固定安装有若干干涉端子及一弹性定位件,其中,该干涉端子的接触部显露于绝缘体底部,该弹性定位件的接触部显露于绝缘体两侧。这样的结构能够有效地解决由于外壳短小而产生插拔力不足,无法与配对端(插头)卡合的不足,令本专利技术具有极好的插拔及卡合效果。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干涉端子的立体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拆除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绝缘体的立体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干涉端子、绝缘体、绝缘后座、弹性定位件及端子组的装配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绝缘后座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I绝缘体10嵌位空腔11承载座 111卡槽12舌板121第一嵌位孔 122端子槽123第一端子孔124第二端子孔2绝缘后座201限位槽202凸柱203卡位21承载板22固定座3端子组31第一端子311接触部312引脚部32第二端子321接触部322引脚部4外壳40壳口41卡片42力臂43插脚5干涉端子51主体511倒刺52接触部6弹性定位件61本体 611定位槽 62弹性触臂 621接触部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3所示,为一种缩短型电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体I、与绝缘体I配合的绝缘后座2、安装于绝缘后座2中并显露于绝缘体I上的端子组3及包覆于绝缘体I外围的外壳4,其中,绝缘体I与外壳4形成一插拔空间,且绝缘体I的前端凸出于外壳4的壳40外。所述绝缘体I与绝缘后座2之间固定安装有若干干涉端子5及一弹性定位件6,其中,该干涉端子5的接触部52显露于绝缘体I底部,该弹性定位件6的接触部621显露于绝缘体I两侧,即干涉端子5的接触部52及弹性定位件6的接触部621均显露于所述绝缘体I与外壳4形成的插拔空间中。所述的弹性定位件6包括一本体61及沿本体61两端向前延伸形成的弹性触臂62,该本体61相对于弹性触臂62的另一侧设置有定位槽611,该弹性触臂62前端形成有向外突出的所述的接触部621。结合图4所示,所述的干涉端子5包括一主体51及成型于主体51前端的接触部52,该主体51上端成型有一倒刺511,所述绝缘后座2底部设置有与该倒刺511配合的卡位203。结合图5-7所述,所述的绝缘体I包括一承载座11及成型于承载座11前端的舌板12,该绝缘体I形成有一由承载座11后端面开设并延伸至舌板12中的嵌位空腔10。所述的绝缘体I的承载座11上端面及侧面均设置有卡槽111。所述的舌板12两侧分别设置有供所述弹性定位件6中的弹性触臂62装配的第一嵌位孔121,该第一嵌位孔121与所述的嵌位空腔10连通。所述的舌板12末端设置有供所述干涉端子5装配的端子槽122,令干涉端子5卡嵌于端子槽122后与所述的承载板21抵触固定。所述的端子组3包括若干固定于承载板21上并显露于舌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缩短型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体,其包括一承载座及成型于承载座前端的舌板,该绝缘体形成有一由承载座后端面开设并延伸至舌板中的嵌位空腔;一绝缘后座,其包括:内嵌于所述嵌位空腔的承载板及成型于所述承载板末端的固定座;一端子组,该端子组包括若干固定于承载板上并显露于舌板上的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一外壳,该外壳包覆于绝缘体外围,其中,所述舌板的前端凸出于外壳的壳口外;所述绝缘体与绝缘后座之间固定安装有干涉端子及一弹性定位件,当配对端插入该电连接器后,通过干涉端子及弹性定位件对配对端头形成胀紧作用,以提高配对端的插拔力。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一宗顾正文
申请(专利权)人: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