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数据传输方式的手持式虹膜识别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66902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8 05: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种数据传输方式的手持式虹膜识别装置及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与外界设备传输共享数据、认证过程没有安全性等级划分的问题。装置包括:主控电路模块,显示模块,虹膜特征值采集模块,人体相貌采集模块,语音提示模块,输入操作模块,人机交互接口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通信模块。方法步骤为:设定基本参数;判断是否识别;获取虹膜特征值;判断是否本地认证;传输数据;比对数据;输出结果;注册;传输数据;保存结果。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计算机处理器处理速度快的特点,提高了运算速度;结合多种网络通讯方式,实现与外界设备的数据传输共享;采用多种认证模式,使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满足不同安全级别要求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图像处理
,更进一步涉及人体生物特征识别
中的一种具有。本专利技术以其简单便携、方便客户应用操作为目的,用于安防、金融、煤矿等大中型企业单位人员身份认证、安全监测及考勤管理。
技术介绍
虹膜识别是通过对比虹膜图像特征之间的相似性来确定人们的身份,其核心是使用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等方法对人眼睛的虹膜特征进行描述和匹配,从而实现自动的个人身份认证。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拥有的专利技术“便携式虹膜图像采集装置”(专利申请号200410078238. 2,授权公告号CN100352400C)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的虹膜图像采集装置,包括冷镜、红外发光二极管、照明电路、成像镜头、图像传感器、成像处理电路、外壳和USB连接线,冷镜后方顺序有照明电路、成像镜头、图像传感器、成像处理电路,且冷镜、照明电路、成像镜头和图像传感器共一中心轴。该采集装置无需外接电源,通过USB接口同计算机进行连接,实现虹膜图像采集与传输。本专利技术实现了远距离眼睛自定位和虹膜居中拍摄,当有用户靠近时,能自动触发设备工作并采集图像序列。此装置可用于虹膜身份识别系统及虹膜图像数据库的建立。此专利技术体积小,便于携带,无需外接其它设备(如图像采集卡),直接可通过USB接口与计算机相连即能工作,因此可直接在不同的计算机上面进行工作。该方法虽然较好的完成了利用便携式装置进行虹膜图像采集,但是,该专利技术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首先,整个装置在使用时,可能会由于设备抖动或物体轻微移动,造成获取的虹膜图像模糊不清;其次,该装置只是完成虹膜图像采集,设备用途单一;再次,该专利技术设备无法独立工作,必须通过USB接口与外部计算机相连才能工作,对于不方便携带计算机或者需要频繁移动使用该装置的场合,不能独立使用。上海乐金广电电子有限公司提出的专利申请“便携式虹膜识别系统及其识别虹膜的方法”(专利申请号200510030217. 8,公开号CN1940959)公开了一种关于便携式虹膜识别系统及其识别虹膜的方法。此专利技术的便携式虹膜识别系统包括在用户距离内对准眼睛后,可以获得用户的虹膜影像的指示模块;把上述指示模块中获得的虹膜影像存储到存储器内;在上述存储器内存储的影像中检出虹膜的位置,使用虹膜码处理的影像处理器;同时还包括传输上述影像处理器中处理的虹膜影像的I/O模块。依据此专利技术的便携式虹膜识别系统及其识别虹膜的方法,在该便携式设备中由于增加了虹膜识别系统的硬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方便用户进行虹膜识别。但是该专利技术仍然存不足首先,该装置以单片机为核心,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功能的中央处理器CPU和数据存储器集成在芯片上,使处理速度和数据存储容量受到限制;其次,该装置进行识别的方法只是通过其本身进行单一的认证,满足不了安全性级别要求不同用户的使用;再次,该装置与外界没有任何的数据传输交互,造成已有的数据无法共享,在需要实时进行数据更新或多机联网的场合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集虹膜特征值采集,多种认证模式、,方便操作人员有效的利用手持式设备进行身份认证和数据采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装置包括主控电路模块,显示模块,虹膜特征值采集模块,人体相貌采集模块,语音提示模块,输入操作模块,人机交互接口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通信模块九个模块,各模块之间通过总线连接。其中主控电路模块,采用Inter双核CPU为处理器,用于接收和处理虹膜特征值采集模块、人体相貌采集模块、输入操作模块、人机交互接口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通信模块的数据信息,并将处理结果输出到显示模块和语音提示模块。显示模块,采用IXD彩色液晶屏,用于显示识别结果信息以及在注册过程中的操作界面。虹膜特征值采集模块,采用光学防抖动虹膜摄像头,用于采集双眼虹膜图像,并将采集的虹膜图像转换为虹膜特征值代码后,再将虹膜特征值代码传送到主控电路模块控制芯片。人体相貌采集模块,采用高像素彩色摄像头,用于拍摄用户相貌图像,并将用户相 貌图像转换为十六进制代码,然后将该代码传送到主控电路模块控制芯片。语音提示模块,用于语音提示识别结果。输入操作模块,采用触摸屏,用于注册和识别两种模式的选择,以及注册时用户信息的录入操作。人机交互接口模块,用于提供多种数据传输方式的手持式虹膜识别装置与外界设备进行连接的接口。数据存储模块,采用大容量固态硬盘,用于存储识别、注册成功时生成的虹膜特征值代码、用户相貌图像以及用户资料信息,同时该模块可用于暂存注册和识别过程中中间数据,以及在进行虹膜特征值代码比对时提供内存。通信模块,用于将注册、识别的数据信息与外界远程服务器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I)设定基本参数Ia)操作人员通过输入操作模块手动点击基本参数设定选项,弹出认证模式、网络通道和工作模式的选择窗口 ;Ib)操作人员根据使用场合所处网络环境,手动选择网络通道;Ic)操作人员根据使用要求,手动选择工作模式;Id)操作人员对认证安全性要求高的情况下,手动选择本地与服务器双重认证;操作人员对认证安全性要求较高的情况下,手动选择服务器认证;操作人员对认证安全性要求较低的情况下,手动选择本地认证。(2)判断是否识别主控电路模块上的中央处理器判断工作模式选择为识别时,虹膜采集模块进入识别状态,执行步骤(3);如果为注册时,虹膜采集模块进入注册状态,执行步骤(8)。(3)获取虹膜特征值3a)用户将眼睛置于采集窗口,光学防抖动虹膜摄像头在采集范围内获得虹膜图像;3b)光学防抖动虹膜摄像头中的模数转换芯片将虹膜图像转换为虹膜特征值代码。(4)判断是否本地认证主控电路模块中的中央处理器判断基本参数中认证模式的选择结果,如果为本地认证时,执行步骤(6);否则执行步骤(5)。(5)传输数据主控电路模块中的中央处理器判断基本参数中网络通道的选择结果,如果为无线网卡WiFi通道时,执行5a);如果为以太网TCP/IP传输通道时,执行5b);如果为手机GPRS传输通道时,执行5c)。5a)将虹膜采集模块获取的虹膜特征值代码,通过无线网卡WiFi传输模块传输到远程服务器; 5b)将虹膜采集模块获取的虹膜特征值代码,通过以太网TCP/IP传输模块传输到远程服务器;5c)将虹膜采集模块获取的虹膜特征值代码,通过手机GPRS传输模块传输到远程服务器。(6)比对数据主控电路模块中的中央处理器判断基本参数中认证的选择结果,如果为本地认证时,执行步骤6a);如果为服务器认证时,执行步骤6b);如果为本地与服务器双重认证时,执行步骤6c);6a)主控电路模块中的中央处理器将虹膜特征值采集模块获取到的虹膜特征值代码,与预先存储在本地数据存储模块中的虹膜特征值代码进行比较,判断两个代码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生成比对成功标识代码,结束比较;如果不同,则生成比对失败标识代码,结束比较;6b)外界远程服务器将接收到的虹膜特征值代码,与预先存储在本地数据存储模块中的虹膜特征值代码进行比较,判断两个代码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生成比对成功标识代码,结束比较;如果不同,则生成比对失败标识代码,结束比较;6c)主控电路模块中的中央处理器将虹膜特征值采集模块获取到的虹膜特征值代码,与预先存储在本地数据存储模块中的虹膜特征值代码进行比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多种数据传输方式的手持式虹膜识别装置,包括主控电路模块,显示模块,虹膜特征值采集模块,人体相貌采集模块,语音提示模块,输入操作模块,人机交互接口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通信模块九个模块,各模块之间通过总线连接;其中:所述的主控电路模块,采用Inter双核CPU为处理器,用于接收和处理虹膜特征值采集模块、人体相貌采集模块、输入操作模块、人机交互接口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通信模块的数据信息,并将处理结果输出到显示模块和语音提示模块;所述的显示模块,采用LCD彩色液晶屏,用于显示识别结果信息以及在注册过程中的操作界面;所述的虹膜特征值采集模块,采用光学防抖动虹膜摄像头,用于采集双眼虹膜图像,并将采集的虹膜图像转换为虹膜特征值代码后,再将虹膜特征值代码传送到主控电路模块控制芯片;所述的人体相貌采集模块,采用高像素彩色摄像头,用于拍摄用户相貌图像,并将用户相貌图像转换为十六进制代码,然后将该代码传送到主控电路模块控制芯片;所述的语音提示模块,用于语音提示识别结果;所述的输入操作模块,采用触摸屏,用于注册和识别两种模式的选择,以及注册时人员信息的录入操作;所述的人机交互接口模块,用于提供多种数据传输方式的手持式虹膜识别装置与外界设备进行连接的接口;所述的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识别、注册成功时生成的虹膜特征值代码、人员相貌图像以及人员资料信息;同时该模块可用于暂存注册和识别过程中中间数据,以及在进行虹膜特征值代码比对时提供内存;所述的通信模块,用于将注册、识别的数据信息与外界远程服务器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胥建民杨元元刘德峰董少勇毕春明胥培丁永生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凯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