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下结构成像方法,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油气勘探领域的地震叠前偏移成像方法。
技术介绍
地震勘探是·油气勘探领域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地震勘探获得的地震波资料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最终才能得到反映地下结构信息的地震剖面,而地震偏移成像技术是地震数据处理过程中最终获得地震成像剖面的重要环节。随着油气勘探形势的需要和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地震偏移成像技术随之更新换代,地震偏移成像技术经历了从手工偏移到计算机数字偏移,叠后偏移到叠前偏移,时间域偏移到深度域偏移的阶段。叠前深度域偏移可以对复杂的地质构造进行更为精确的成像,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内,产生了许多具有各自优势的偏移算法,如射线类方法,单程波偏移方法,逆时偏移方法等,其中射线类方法对速度模型要求不高,而且具有明显的计算效率优势。但是传统的射线类方法也有着明显的缺陷,如多路径问题和焦散区的影响等。因此,针对其缺陷,在传统射线基础上发展出了高斯束偏移方法。高斯束是波动方程在特定射线附近的高频近似解,利用高斯束作为偏移的基本工具可以克服标准射线方法在不规则区域(如焦散点,临界点等)失效的缺陷。高斯束偏移具有射线方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震叠前偏移成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扫描地震记录得到观测系统信息和数据特征,计算得到偏移初始参数:①扫描所需偏移的全部地震记录,提取出观测系统信息、采样信息和有效频带范围;②由观测系统信息中的炮间距,检波器间距,结合计算效率和成像精度的综合考虑,计算出偏移孔径;③针对单炮数据偏移计算,扫描该炮数据偏移孔径内的速度模型,得到速度模型的最大速度、最小速度和平均速度,并结合地震记录的有效频带,计算出每个高斯束的初始宽度和高斯束中心位置;④依据偏移孔径、最大偏移距和速度模型的规模,估算出最大旅行时和射线的出射角范围;⑤由检波器和炮点位置处的地层速度、地震记录的有效频带范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伊克,胡昊,常旭,王一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