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证据理论的地震属性融合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22440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3 2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地震属性融合方法。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基于D-S证据理论的地震多属性融合方法,通过对源属性数据进行特征提取,构造证据以获得基本概率值,将基本概率值在D-S证据理论指导下进行融合得到融合后的概率值并将其作为加权系数,进而将属性数据各部分小块与加权数相结合从而实现多种地震属性的融合。因此,解决了利用单一地震属性信息解释复杂地质问题时单一地震属性信息所带来的多解性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通常涉及地球物理测井、油气资源勘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用D-S证据理论来实现地震多属性融合的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地震属性技术发展迅速,已广泛应用于地层分析、油藏特征描述以及油藏动态检测等各个领域,成为了油藏地球物理的核心部分。地下任何地质体及其性质的变化都将引起地震属性的变化,因此,利用地震属性进行储层预测,乃至流体识别仍然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地震属性也从早期的振幅属性发展到目前常用的数百种。由于单一的地震属性往往受观测条件、测量精度、地质的复杂性、主观因素、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引起的多解性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可靠性有待提高,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方法,来克服诸如多解性等因素 导致的问题,以为降低油气勘探开发风险做出科学合理的指导。地震属性融合就是通过利用地震资料中的多种单一属性,用相应的、适合探区地震地质条件的数学关系将它们组合起来,来形成能反映储集层特性、反映油气显示为主的综合信息的地震属性。这样的多属性融合可以说是一种多属性信息融合。信息融合是多传感器系统的信息获取、加工和综合的主要手段,是智能信息处理系统的关键核心技术。它的基本任务是对来自不同传感器的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地震属性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步骤A、导入待融合的地震属性;步骤B、对导入的地震属性的各幅值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步骤C、确定用于识别数据的识别框架;步骤D、利用确定的识别框架来描述每个属性数据;步骤E、将每个属性数据进行分块,以对每个属性数据的各个块构造证据体;步骤F、分别计算单证据体作用下的识别框架中各命题的信度区间;步骤G、利用D?S合成规则计算所有证据体联合作用下的基本概率赋值和信度区间;步骤H、将D?S融合后的概率值作为加权系数,与地震属性数据相结合,从而实现地震属性的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地震属性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A、导入待融合的地震属性;步骤B、对导入的地震属性的各幅值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步骤C、确定用于识别数据的识别框架;步骤D、利用确定的识别框架来描述每个属性数据;步骤E、将每个属性数据进行分块,以对每个属性数据的各个块构造证据体;步骤F、分别计算单证据体作用下的识别框架中各命题的信度区间;步骤G、利用D-S合成规则计算所有证据体联合作用下的基本概率赋值和信度区间; 步骤H、将D-S融合后的概率值作为加权系数,与地震属性数据相结合,从而实现地震属性的融合。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通过下式进行归一化处理 在式(I)中,Xi为第i种地震属性的幅值,文f为第i种地震属性归一化处理后的幅值。3.如权利要求I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待融合的地震属性为均方根振幅地震属性和相干体切片地震属性,在步骤C,确定识别框架,以利用熵、平均梯度、点锐度来识别属性数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D,通过下述算法来描述每个属性数据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晶晶邹文张洞君洪余刚彭真明黄振星刘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