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制叠前大角度道集干涉的提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863721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9 15: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制叠前大角度道集干涉的提频方法,包括:步骤1,面向叠前共成像点道集,分析资料随入射角增大的频变特征;步骤2,正演叠前共成像点道集干涉调谐机理和分角度道集叠加特征;步骤3,推导地层的层间干涉引起的周期陷频条件;步骤4,正演模拟超出地震资料频带的假陷频特征;步骤5,基于同源性构建防假频的角度数据匹配因子方程;步骤6,求解匹配因子,作用于大角度数据压制干涉调谐效应;步骤7,叠加处理后的叠前共成像点道集,完成对地震资料的拓频、提频。该压制叠前大角度道集干涉的提频方法使叠加成像资料频带有效拓宽、主频提高,克服传统方法在叠加成像资料上拓频、提频可能产生的假频和子波形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球物理勘探地震资料处理
,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压制叠前大角度道集干涉的提频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陆相沉积储层具有厚度相对较薄、空间变化大的特点,会导致地震波在其中的传播发生薄互层的干涉效应。为提高薄互层储层的识别精度,最为重要的解决方法就是拓宽地震资料频带、提高数据主频。针对成像的叠后地震数据,目前常用的处理手段有Q滤波、拓频、分频等拓宽频带和提高主频的方法。Kjartansson(1979)提出反Q滤波针对地震波的传播随走时的增大,高频能量洗手衰减和相位畸变的问题,补偿地震波的振幅和相位,从而提高地震资料的主频,王珺等(2008)、张固澜等(2014)、余振等(2009)提出方法的改进。孙夕平等(2010)、陈双全等(2015)应用拓频方法提高地震分辨率,该方法是将地震信号的波长压缩,从而达到拓宽地震资料的频带和提高地震数据主频的效果。余鹏等(2006)、杨贵祥等(2006)应用分频方法提高地震分辨率,该方法通过频谱分解,提取高频信息来实现提高地震资料频率的效果。这些方法对于提高薄互层的识别精度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在资料的保真性方面还有待深究。成像的叠后地震数据是由共成像点道集叠加而成,其质量直接决定了叠后地震数据的品质。共成像点道集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大,地震反射特征逐渐由高频向低频转变,大角度道集的薄互层干涉效应越专利技术显,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叠加后的地震资料的品质。大角度道集干涉调谐作用使得道集叠加成像资料的子波变形、频带变窄、主频降低、分辨率大幅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压制大角度道集干涉调谐后,再叠加成像,叠加成像资料的子波特征和频带能够保持小角度道集特征,从而使叠加成像资料频带有效拓宽、主频提高的压制叠前大角度道集干涉的提频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压制叠前大角度道集干涉的提频方法,该压制叠前大角度道集干涉的提频方法包括:步骤1,面向叠前共成像点道集,分析资料随入射角增大的频变特征;步骤2,正演叠前共成像点道集干涉调谐机理和分角度道集叠加特征;步骤3,推导地层的层间干涉引起的周期陷频条件;步骤4,正演模拟超出地震资料频带的假陷频特征;步骤5,基于同源性构建防假频的角度数据匹配因子方程;步骤6,求解匹配因子,作用于大角度数据压制干涉调谐效应;步骤7,叠加处理后的叠前共成像点道集,完成对地震资料的拓频、提频。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在步骤1中,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的同相轴对应着地下某反射点的反射信息,随着入射角度的不断增大,地层顶底相应反射点对应的同相轴被压缩在一个更狭窄的时窗范围内,从而造成调谐效应越来越明显,当时间厚度小于四分之一波长时,地层的顶底界面将无法在叠前共成像点道集上分辨开来。在步骤2中,地层的时间厚度随着入射角的增加而减小;当入射角较小时,叠前角度域道集能够清晰的分辨出砂体的顶底界面,随着入射角度的不断增加,砂体顶底对应的地震反射波逐渐靠拢,最终变成一个波形,将不同角度道集叠加后,小角度叠加数据分辨率最高,大角度叠加数据的分辨率最低,全角度叠加数据的分辨率居中;由于调谐效应的影响导致大角度数据频谱向低频移动,进而引起角度数据之间的分辨率存在显著的差异,对于同一个地质体,当地层顶底厚度相对较小时,在不同的角度道集上其顶底反射特征会发生较为显著的变化;大角度数据和小角度数据来自地下同一个点的反射,借助数据的同源性,利用小角度数据恢复大角度数据缺失的高频信息,提高叠前共成像点道集和最终叠加地震数据的质量。在步骤3中,设计一个三层模型,每层纵波速度和密度分别为α1、ρ1,α2、ρ2和α3、ρ3,模型中间夹层顶部时间为τ-t,底部对应的时间为τ+t,夹层的时间厚度为Δt=2τ;当地震波f(x)垂直入射时,夹层顶底反射波相互干涉,形成反射波总波场s:s=s1(t-τ)+s2(t+τ) (8)其中s1为夹层顶反射波场,s2为夹层底反射波场;写成子波w与反射系数序列r的褶积形式:s=w*[r(t-τ)+r(t+τ)] (9)将其转换到频率域,并求取总波场的功率谱:S(ω)=W(ω){r1 exp[-iω(t-τ)]+r2 exp[-iω(t+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压制叠前大角度道集干涉的提频方法

【技术保护点】
压制叠前大角度道集干涉的提频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压制叠前大角度道集干涉的提频方法包括:步骤1,面向叠前共成像点道集,分析资料随入射角增大的频变特征;步骤2,正演叠前共成像点道集干涉调谐机理和分角度道集叠加特征;步骤3,推导地层的层间干涉引起的周期陷频条件;步骤4,正演模拟超出地震资料频带的假陷频特征;步骤5,基于同源性构建防假频的角度数据匹配因子方程;步骤6,求解匹配因子,作用于大角度数据压制干涉调谐效应;步骤7,叠加处理后的叠前共成像点道集,完成对地震资料的拓频、提频。

【技术特征摘要】
1.压制叠前大角度道集干涉的提频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压制叠前大角度道集干涉的提频方法包括:步骤1,面向叠前共成像点道集,分析资料随入射角增大的频变特征;步骤2,正演叠前共成像点道集干涉调谐机理和分角度道集叠加特征;步骤3,推导地层的层间干涉引起的周期陷频条件;步骤4,正演模拟超出地震资料频带的假陷频特征;步骤5,基于同源性构建防假频的角度数据匹配因子方程;步骤6,求解匹配因子,作用于大角度数据压制干涉调谐效应;步骤7,叠加处理后的叠前共成像点道集,完成对地震资料的拓频、提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制叠前大角度道集干涉的提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的同相轴对应着地下某反射点的反射信息,随着入射角度的不断增大,地层顶底相应反射点对应的同相轴被压缩在一个更狭窄的时窗范围内,从而造成调谐效应越来越明显,当时间厚度小于四分之一波长时,地层的顶底界面将无法在叠前共成像点道集上分辨开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制叠前大角度道集干涉的提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地层的时间厚度随着入射角的增加而减小;当入射角较小时,叠前角度域道集能够清晰的分辨出砂体的顶底界面,随着入射角度的不断增加,砂体顶底对应的地震反射波逐渐靠拢,最终变成一个波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振王兴谋石晓光陈先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