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核探测技术和核医学成像
,且特别涉及基于多阳极位置灵敏型光电倍增管的探测器信号读出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基于闪烁晶体和光电倍增管(photomultiplier tube, PMT)的核探测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Computed Tomography,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ingle Photon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为代表的核医学成像领域。 作为成像过程中的起始环节,探测器的空间分辨能力直接决定了成像系统的空间分辨率指标,早期的探测器采用独立晶体与单通道的PMT —对一耦合,这种方式原理简单,但由于PMT尺寸较大导致分辨率不高且几何安排非常麻烦,同时所需PMT的数量巨大,成本高昂。随后出现了使用多个PMT组成阵列与晶体阵列耦合,利用闪烁光的分配实现晶体阵列的位置分辨,空间分辨率有所提高。随着PMT技术的发展,一些专门用于位置探测的多阳极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Position Sensitive Photomultip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多阳极位置灵敏型光电倍增管的探测器信号读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通过对称电荷分配电路将该探测器输出的M×N阵列信号转换为正交方向上的M通道信号和N通道信号;步骤S2:分别对该M通道信号和N通道信号进行放大成形和数字积分处理,生成M通道和N通道的积分数值;步骤S3:根据该M通道和N通道的积分数值,采用局域重心法,计算各通道方向上的重心位置,从而确定γ光子在探测器上的作用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龙,黄先超,李道武,章志明,马创新,王宝义,李琳,帅磊,柴培,唐浩辉,姜小盼,李婷,王晓明,朱美玲,庄凯,王英杰,刘彦韬,张译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