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夹持装置。它包括主体,主体的后端设有与电机轴配合的连接孔,主体的前端设有中心孔,在所述主体的前端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有3个向主体中心线倾斜的夹爪孔,所述夹爪孔的倾斜角度相同,所述夹爪孔与主体前端中心孔相通,所述夹爪孔中设有可沿夹爪孔前后滑动的夹爪,夹爪的后端设有螺纹,所述夹持装置设有环绕主体的螺母,所述主体的中部成型有轴向定位所述螺母的凸肩,螺母套在轴肩外,螺母内侧设有与凸肩配合并使得螺母能在凸肩上转动的安装槽,所述螺母与夹爪的螺纹连接,所述夹持装置设有轴向被限位的带动螺母旋转的外套;所述夹持装置设有在钻夹头工作时防止螺母相对主体按松脱方向转动的自锁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节约材料,降低制造成本;并且能够实现自锁功能,保证夹爪夹持的钻头不松动打滑脱落。(*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夹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安装在机械设备例如手电钻上 夹持钻头等工具的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夹持钻头等工具的夹持装置,包括主体、安装在主体上的螺母, 螺母与夹爪螺纹连接,主体上设有螺母槽,螺母被安装在螺母槽中。在加工过程 中,主体由圆钢整体车制而成并成型螺母槽。该结构的缺点在于由于螺母槽在 螺母后方的端面的直径一般与螺母直径相差不大,而螺母直径相对较大,因此螺 母槽是主体中直径最大的部位,主体其他部位的直径大部分要小很多,因此这种 结构的夹持装置在加工主体时切削余量很大,不仅浪费工时,同时也浪费材料。 并且,这些夹持装置容易因夹紧力不够,在受冲击载荷作用下,夹爪夹持的钻头 松动打滑甚至脱落,很难保持加工的连续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省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 不易松动打滑的夹持装置。为此,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主体, 主体的后端设有与电机轴配合的连接孔,主体的前端设有中心孔,在所述主体的 前端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有3个向主体中心线倾斜的夹爪孔,所述夹爪孔的倾斜 角度相同,所述夹爪孔与主体前端中心孔相通,所述夹爪孔中设有可沿夹爪孔前 后滑动的夹爪,夹爪的后端设有螺纹,所述夹持装置设有环绕主体的螺母,所述 主体的中部成型有轴向定位所述螺母的凸肩,螺母套在轴肩外,螺母内侧设有与 凸肩配合并使得螺母能在凸肩上转动的安装槽,所述螺母与夹爪的螺纹连接,所 述夹持装置设有轴向被限位的带动螺母旋转的外套;所述夹持装置设有在钻夹头工作时防止螺母相对主体按松脱方向转动的自锁机构。由于采用本技术的技 术方案,本技术的主体直径小,能节约材料、縮短制造主体的工时和装配时 间,降低了制造成本;并且在钻夹头工作时,能够实现自锁功能,保证在受到冲 击载荷作用时,夹爪夹持的钻头不松动打滑脱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半剖示意图。图2为处于自锁时,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实施例1的爆炸图。图4为实施例1圈状元件的立体图。图5为实施例1后套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半剖示意图。图7为处于非自锁时,图6的B-B剖视图。图8为实施例2的爆炸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半剖示意图。图10为实施3的爆炸图。图11为图9中的C-C剖视图。图12为实施3滑动套的立体图。图13为实施3后端面带有齿的套体的立体图。图14为实施3后盖的立体图。图15为实施3后套的立体图。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4的半剖示意图。图17为图16的爆炸图。图18为实施例4圈状元件的立体图。图19为实施例4螺母的立体图。图20为实施例4处于非自锁状态时螺母、圈状元件、环形体的配合状态图。 图21为实施例4处于自锁状态时螺母、圈状元件、环形体的配合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照附图1、 2、 3、 4、 5。本技术包括主体l,主体的后端设有与电机 轴配合的连接孔ll,主体的前端设有中心孔12,在所述主体的前端沿圆周方向 均匀布置有3个向主体中心线15倾斜的夹爪孔13,所述夹爪孔的倾斜角度相同, 所述夹爪孔与主体前端中心孔相通,所述夹爪孔中设有可沿夹爪孔前后滑动的夹 爪4,夹爪的后端设有螺纹41,所述夹持装置设有环绕主体的螺母3,所述主体 的中部成型有轴向定位所述螺母的凸肩14,螺母套在凸肩外,螺母内侧设有与 凸肩配合并使得螺母能在凸肩上转动的安装槽31,所述螺母与夹爪的螺纹连接, 所述夹持装置设有轴向被限位的带动螺母旋转的外套2;所述夹持装置设有在钻 夹头工作时防止螺母相对主体按松脱方向转动的自锁机构。所述凸肩为成型在主体表面的凸环。所述螺母为两半式螺母,附图标号30 为与外套固定连接的螺母套,所述螺母套与螺母过盈配合连接,并使得螺母合二 为一及使外套轴向限位。所述凸肩的下端面成型有滚珠槽17,凸肩的下端面与螺母之间设有滚珠18。本技术还设有处于外套后方的控制自锁机构的的后套6,所述后套周向 可转动。这样,本技术还能通过操作后套,在夹持装置工作时,控制实现自 锁功能,保证在受到冲击载荷作用时,夹爪夹持的钻头不松动打滑脱落。附图标 号19为轴向定位后套的卡圈。所述外套的后端内设有参与自锁的凹槽21,所述自锁机构包括在主体后部 所设的不能相对主体转动的圈状元件5,所述圈状元件设有参与自锁的弹簧片 51,所述弹簧片设有与所述外套后端内凹槽配合的自锁部位53;所述后套周向 可转动,后套内的前端设有控制弹簧片和外套后端内凹槽自锁配合状态的控制构 型61和控制弹簧片和外套后端内凹槽非自锁配合状态的控制构型62。所述圈状元件5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实现其不能相对钻体转动如图5所示, 圈状元件5的内圈具有旋转止动边54,相应,钻体也有与旋转止动边54配合的 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簧片的自锁部位53为弹簧片上向外的凸起,与自锁 部位配合的凹槽21可以是如图所示的弧形槽。所述弹簧片的自锁部位也可以是 弹簧片末端的翘起,凹槽21可以是由齿形成的齿形槽。所述控制构型62和61 采用凹槽,如图所示,控制构型61所采用的凹槽与控制构型62所采用的凹槽相 比,其槽底与钻夹头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更大。在本实施例中,以夹紧操作的旋转方向为正方向,所述对应非自锁配合状 态的控制构型处于对应自锁配合状态的控制构型的反方向上。这样,在操作钻夹 头时,便于握持后套操作旋转套,使用更为方便。所述圈状元件设有向着后套翘起的具有转动限位作用的键52,后套设有与 所述键配合的限位孔或槽63。键52与限位孔63的配合可以限制后套的转动, 使后套只能在自锁位和非自锁位间转动,利于对自锁操作和解除自锁操作的控 制。如果键52是向着钻夹头的径向方向翘起,它还能起到对后套的轴向限位作 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套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安装在主体的后端所述后套 具有后盖64,所述后盖被通过卡圈93轴向定位在钻体后端的台阶上。所述圈状 元件所设的键52可以向后套的后盖方向翘起,所述限位孔63或槽设于后盖上。 夹紧工具时,从夹持装置的前端看,外套是顺时针转动,并带动螺母旋转使 夹爪夹紧工具;后套限位孔一侧壁与键52紧贴,是逆时针转动趋势,这时,自 锁部位53处于凹槽62中并与凹槽21处于脱开状态,夹持装置处于非自锁状态。 当夹紧工具后,顺时针转动后套至后套限位孔另一侧壁与键52紧贴,自锁部位 53转入凹槽61中并落入凹槽21中,从而实现自锁锁紧。在自锁状态时,即使 夹持装置受到冲击载荷,因自锁部位53与凹槽21的配合,螺母不会相对主体松 动,夹爪保持对工具的夹紧状态。当要取出工具时,先逆时针转动后套,使自锁 部位53与凹槽21脱开,就可转动外套松开夹爪。实施例2。参照附图6、 7、 8。本技术包括主体210,主体的后端设有与电机轴配合的连接孔211,主体的前端设有中心孔212,在所述主体的前端沿圆周方向均 匀布置有3个向主体中心线215倾斜的夹爪孔213,所述夹爪孔的倾斜角度相同, 所述夹爪孔与主体前端中心孔相通,所述夹爪孔中设有可沿夹爪孔前后滑动的夹 爪240,夹爪的后端设有螺纹241,所述夹持装置设有环绕主体的螺母230,所 述主体的中部成型有轴向定位所述螺母的凸肩214,螺母套在凸肩外,螺母内侧 设有与凸肩配合并使得螺母能在凸肩上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主体,主体的后端设有与电机轴配合的连接孔,主体的前端设有中心孔,在所述主体的前端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有3个向主体中心线倾斜的夹爪孔,所述夹爪孔的倾斜角度相同,所述夹爪孔与主体前端中心孔相通,所述夹爪孔中设有可沿夹爪孔前后滑动的夹爪,夹爪的后端设有螺纹,所述夹持装置设有环绕主体的螺母,所述主体的中部成型有轴向定位所述螺母的凸肩,螺母套在凸肩外,螺母内侧设有与凸肩配合并使得螺母能在凸肩上转动的安装槽,所述螺母与夹爪的螺纹连接,所述夹持装置设有轴向被限位的带动螺母旋转的外套;所述夹持装置设有在钻夹头工作时防止螺母相对主体按松脱方向转动的自锁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香玉,
申请(专利权)人:李香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