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土木工程大跨度空间结构
,主要应用于网壳结构中,特别是新型的后张拉整体成形网壳对于节点刚度变化的需求,具体涉及一种网壳刚铰转化节点。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网壳结构的设计施工中采用节点多采用焊接空心球节点和螺栓球节点,前者多用于单层网壳,设计时按照刚接处理,后者多用于双层网壳,设计时按照铰接处理。在各实际工程中,还有各种各种的半刚性节点。但对于从澳大利亚引进的后张拉整体成形网壳结构来说,成形阶段与承载阶段对于节点刚度有着不同要求,成形阶段节点刚度应尽量小,而承载阶段节点刚度应尽量大,现有的常用节点很难满足这种要求,势必需要专利技术一种特殊的新型节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壳刚铰转化节点,可以保证成型阶段节点刚度在能保证变形的情况下很小,在主要弯曲方向实现单向铰功能;张拉结束后,通过简单处理,可以大幅度增大节点刚度,有利于结构承载能力的提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网壳刚铰转化节点,包括由空心球1,设置于空心球I上的节点球耳板5,以及对称设置于节点球耳板5两侧的节点球焊接板2组成的 ...
【技术保护点】
网壳刚铰转化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空心球(1),设置于空心球(1)上的节点球耳板(5),以及对称设置于节点球耳板(5)两侧的节点球焊接板(2)组成的节点球部分;由圆钢管(4),位于圆钢管(4)一端的锥头(3),对称焊接于锥头(3)侧面的两个杆件焊接板(8),以及对称焊接于锥头(3)锥端位置的杆件双耳板(7);以及,连接杆件双耳板(7)和节点球耳板(5)的螺栓(6),其中节点球耳板(5)位于双耳板(7)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