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多孔液压生物质成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63239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7 1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向多孔液压生物质成型设备,由机架、喂料斗、左侧预挤压部分、右侧预挤压部分与挤压出料部分构成,挤压出料部分的两端分别与左侧预挤压部分以及右侧预挤压部分相连接,左侧预挤压部分包括左油缸以及与其连接的左挤压装置,左油缸设置在左挤压装置的上端,左挤压装置由左挤压滑道与挤压成型机构a构成;右侧预挤压部分包括右油缸以及与其连接的右挤压装置,右油缸设置在右挤压装置的上端,右挤压装置由右挤压滑道与挤压成型机构b构成;挤压出料部分包括主油缸装置以及安装在其两端安装左、右成型装置,在左、右成型装置的另一端还设有模具挡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先将原料预压为半成品压块,再将半成品压块挤压为成品压块并实现双侧出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质处理领域,特别是一种生物质成型设备,尤其是一种双向多孔液压生物质成型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生物质致密成型机模块装置生产的物料成型密度低,对于有些高纤维素含量的生物质做饲料来说,会对其原料进行破坏,不能保证原料由进到出大小完全不受损害。由于市场上的大多部分液压式致密成型机都是单模具孔,而且每个行程只能生产一次,这样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另外,由于某些生物质成型机成型时,需要对物料进行加热,从而导致大量的能源浪费在加热系统上;另外,很多液压式致密成型机压制前,由于没有预压系统,这就导致了生产出的产品的形状都不规则的,以导致销售方面带来了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先将原料预压为半成品压块,再将半成品压块挤压为成品压块并实现双侧出料的双向多孔液压生物质成型设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向多孔液压生物质成型设备,包括机架与喂料斗,还包括左侧预挤压部分、右侧预挤压部分以及挤压出料部分,所述挤压出料部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侧预挤压部分以及所述右侧预挤压部分相连接,所述左侧预挤压部分与所述右侧预挤压部分对原料进行预压成型以形成半成品压块,所述挤压出料部分对半成品压块进行再次挤压,并将成品压块导出;所述左侧预挤压部分包括左油缸以及与其连接的左挤压装置,所述左油缸设置在所述左挤压装置的上端,所述左挤压装置由相连接的左挤压滑道与挤压成型机构a构成;所述右侧预挤压部分包括右油缸以及与其连接的右挤压装置,所述右油缸设置在所述右挤压装置的上端,所述右挤压装置由相连接的右挤压滑道与挤压成型机构b构成;所述挤压出料部分包括主油缸装置以及安装在其两端的左侧成型装置与右侧成型装置,在所述左侧成型装置与所述右侧成型装置的另一端还设有模具档板。所述主油缸装置与所述模具挡板之间通过中间连接杆进行固定,所述主油缸装置由主油缸、左分油缸、右分油缸、左油缸压头与右油压头构成,所述左分油缸与所述右分油缸分别安装在所述主油缸的两端,所述左油缸压头的一端与所述左分油缸连接,所述右油缸压头的一端与所述右分油缸连接,通过所述左分油缸与所述右分油缸可将半成品压块压实。所述成型装置分为左成型机构与右成型机构,所述左成型机构依次连接的左模具挤压头、左成型模具与左滑道构成,所述左模具挤压头与所述左油缸压头连接并配合;所述右成型机构依次连接的右模具挤压头、右成型模具与右滑道构成,所述右模具挤压头与所述右油缸压头连接并配合。在所述模具挡板上分布有多个出料孔,所述左滑道以及所述右滑道的数量与所述出料孔的数量相同,所述左滑道以及所述右滑道的出料端分别与所述出料孔相对接。在所述左滑道与所述右滑道中分别设有左模具型腔与右模具型腔。所述左模具挤压头与所述右模具挤压头还分别设有多个左分压头与多个分右压头,所述左分压头与所述左模具型腔的数量相同,所述右分压头与所述右模具型腔的数量相同。在所述挤压成型机构a的顶部还安装有左连接杆,在所述左连接杆上设有喂料口,所述喂料口与所述喂料斗连接。在所述挤压成型机构b的顶部还安装有右连接杆,在所述右连接杆上设有喂料口,所述喂料口与所述喂料斗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I、本专利技术可通过左、右两个油缸分别带动左、右两个挤压装置进行往复循环运动 将原料预压为半成品压块,挤压出料部分再次对半成品压块进行挤压以形成成品压块,并将成品压块分别推出至机体的左、右两侧,以实现双侧出料的目的;2、通过挤压出料部分,可在一个行程中完成两次的挤压出料操作,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减少了能源浪费;3、通过左、右两个油缸,可在喂料时充分将半成品压块挤压到模具型腔中,从而使成品压块充实,无残缺,以提高产品的质量;4、由于设置有四个模具型腔,因此,可提高成品压块的生产率和产能;5、本专利技术采用液压生产方式加工成的产品与现有的原料相比没有什么变化,只是被压缩而已,特别适用于对茶叶原料压制成型,并且不会对茶叶造成破坏;6、由于在专利技术中没有安装加热系统,因此,可减少能源的消耗,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图;图2为图I的侧视图;图3为图I中左侧预挤压部分的结构图;图4为图3的剖视图;图5为图I中挤压出料部分的俯视图;图6为图5中主油缸装置的结构图;图7为图6中模具挡板的结构图。主要符号说明如下I-机架2-连接板接口3-中间连接杆螺母4-模具挡板5-油缸压头锁紧螺母 6-左油缸7-左连接杆8-挤压成型机构a9_左挤压滑道10-右油缸11-右连接杆12-挤压成型机构b13-右挤压滑道 14-中间连接杆15-主油缸16-左分油缸 17-右分油缸18-左油缸压头19-右油缸压头 20-左模具挤压头21-左成型模具22-左滑道23-右模具挤压头24-右成型模具25-右滑道26-模具挡板27-出料孔28-喂料斗29-法兰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I至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向多孔液压生物质成型设备,由机架I、喂料斗28、左侧预挤压部分、右侧预挤压部分与挤压出料部分构成,挤压出料部分的两端分别与左侧预挤压部分以及右侧预挤压部分相连接。其中,左侧预挤压部分由左连接杆7、左油缸6以及与其连接的左挤压装置构成,左油缸设置在左挤压装置的上端,左挤压装置由相连接的左挤压滑道9与挤压成型机构a8构成,左连接杆通过锁紧螺母与法兰29安装在挤压成型机构a的顶部,在左连接杆7上设有喂料口(图中未描述),该喂料口与喂料斗28连接。另夕卜,在左侧预挤压部分的底部还设有用于将其安装在挤压出料部分上的连接板接口 2。原料在通过喂料斗在进入右侧预挤压部分后,左油缸带动左挤压装置进行往复循环运动,从而将原料进行预压成型以形成半成品压块,并将形成的半成品压块导入挤压出料部分中。右侧预挤压部分由右连接杆11、右油缸10以及与其连接的右挤压装置构成,右油缸设置在右挤压装置的上端,右挤压装置由相连接的右挤压滑道13与挤压成型机构bl2构成,右连接杆通过锁紧螺母与法兰29安装在挤压成型机构b的顶部,在右连接杆11上设有喂料口(图中未描述),该喂料口与喂料斗28连接。另外,在右侧预挤压部分的底部还设有用于将其安装在挤压出料部分上的连接板接口 2。原料在通过喂料斗在进入右侧预挤压部分后,右油缸带动右挤压装置进行往复循环运动,从而将原料进行预压成型以形成半成品压块,并将形成的半成品压块导入挤压出料部分中。挤压出料部分包括主油缸装置以及安装在其两端的左侧成型装置与右侧成型装置,在左侧成型装置与右侧成型装置的另一端还设有模具档板4。主油缸装置与模具挡板4之间通过多个中间连接杆14进行固定,中间连接杆的一端贯穿于模具挡板4的内部并延伸至其的外侧,在中间连接杆的延伸端上还设有中间连接杆螺母3。主油缸装置由主油缸15、左分油缸16、右分油缸17、左油缸压头18与右油缸压头19构成,左分油缸16与右分油缸17分别安装在主油缸15的两端。左油缸压头18的末端通过法兰与左分油缸16连接,右油缸压头19的末端通过法兰与右分油缸17连接,主油缸装置在一个行程内可通过左侧成型装置和右侧成型装置完成两次挤压。左侧成型装置和右侧成型装置分别通过左分油缸与右分油缸进行往复循环运动,从而将半成品压块压实。左侧成型装置由依次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多孔液压生物质成型设备,包括机架与喂料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侧预挤压部分、右侧预挤压部分以及挤压出料部分,所述挤压出料部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侧预挤压部分以及所述右侧预挤压部分相连接,所述左侧预挤压部分与所述右侧预挤压部分对原料进行预压以形成半成品压块,所述挤压出料部分对半成品压块进行再次挤压,并将成品压块导出;所述左侧预挤压部分包括左油缸以及与其连接的左挤压装置,所述左油缸设置在所述左挤压装置的上端,所述左挤压装置由相连接的左挤压滑道与挤压成型机构a构成;所述右侧预挤压部分包括右油缸以及与其连接的右挤压装置,所述右油缸设置在所述右挤压装置的上端,所述右挤压装置由相连接的右挤压滑道与挤压成型机构b构成;所述挤压出料部分包括主油缸装置以及安装在其两端的左侧成型装置与右侧成型装置,在所述左侧成型装置与所述右侧成型装置的另一端还设有模具档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江燕梁国民张庆瑞石宗耀侯俊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奥科瑞丰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