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石墨烯和丝素蛋白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62466 阅读:4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7 18: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氧化石墨烯和丝素蛋白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复合膜由氧化石墨烯和丝素蛋白组成;其中氧化石墨烯与丝素蛋白的质量比为1-50:100;复合膜采用层层组装、抽滤或浇铸的方法制备得到。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理化性能和生物性能,但本身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通过与蛋白质复合该毒性可大大降低,生物相容性提高,使其更安全地应用于生物领域。SF作为天然高分子蛋白,具有特殊的结构性能和优异的生物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将SF与GO复合,采用层层组装、抽滤和浇铸的方法制备得到GO/SF复合材料,实现了GO和SF的良好分散,SF降低了GO的生物毒性,材料表面可有效沉积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体外生物活性,有望成为新型骨修复、骨替代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学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体外活性的。
技术介绍
人体骨组织小面积的缺损可以通过自修复能力得到再生,但该自修复功能受到年龄、疾病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因此骨修复、骨替代材料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从生物惰性材料、生物反应性材料到组织促进再生性材料三个阶段,人们提出了激活修复组织细胞的基因表达,提高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主动激发组织器官再生,实现组织再生修复的概念。人体对骨缺损修复材料有着严格的要求必须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引起免疫排斥反应,对受体无毒性,与缺损区有相似的外形与组分,并有良好的骨诱导性和传导性。羟基磷灰石是骨组织中的主要无机成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及骨传导 性。因此,能引起羟基磷灰石沉积的生物活性材料,有望用于骨组织修复和替代。近年来,人们提出仿生的概念,通过对天然骨本身的成分结构特性及矿化过程模仿,特别是随着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以及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仿生学成为人工骨修复材料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这类高度模仿天然骨成分结构与功能的新型仿生材仿料包括模仿天然骨矿的纳米钙磷陶瓷材料以及仿生型复合材料等。碳元素是地球上一切生命体构成的基本元素之一,是生命的骨架。石墨烯是单原子厚度的二维碳原子晶体,是至今为止人们发现的最薄的高强度纳米材料,具有超大的比表面积以及优异的电学、力学、光学和热学性质,使其在电子信息、能源、复合材料及生物医药等领域都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同时,石墨烯衍生物在生物传感、微生物探测和药物载体等方面的应用使其成为纳米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氧化石墨烯(GO)是由石墨氧化后超声剥离得到,其片层表面和边缘接入了大量环氧基、羟基、羰基与羧基等含氧活性基团,因此氧化石墨烯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水溶液稳定性。氧化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弹性模数、拉伸强度、电导率和热稳定性等方面都具有优异的性能。但石墨烯与GO有一定的生物毒性,与单细胞作用能对细胞膜造成损伤。蛋白质作为优质的生物材料,能紧密吸附于GO表面,另外GO表面的缺陷也能成为蛋白质的吸附点,GO的生物毒性在蛋白质吸附后大大降低。Hu 等人(Hu ff. , et al. Protein Corona-Mediated Mitigation on Cytotoxicity ofGraphene Oxide. 2011)将GO用10%的胎牛血清包覆后,在大多数介质细胞中可安全使用,GO细胞毒性大大降低。丝素蛋白(SF)是天然高分子纤维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可生物降解。其取向良好的β -折叠结构赋予其优异的机械性能,包括良好的柔韧性、抗张强度和吸湿透湿性等,但经过脱丝胶溶解后得到的再生SF膜水溶性大,强度低,经乙醇浸泡处理,无规线团结构可以转变为折叠,可提高SF的结晶度,减少丝素膜的溶失率。SF膜材料已经广泛用于诱导骨再生、生物支架、生物传感器和药物控释等领域,适合细胞贴附、增殖、生长,在体内有良好的相容性,可以作为细胞生长的候选组织工程支架,用于修复神经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了一种氧化石墨烯和丝素蛋白复合膜;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还提供了上述氧化石墨烯和丝素蛋白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将有良好生物性能的丝素蛋白和理化性能优异的氧化石墨烯通过层层组装、抽滤和浇铸方法制备得到复合膜。氧化石墨充分剥离得到纳米级氧化石墨烯,与丝素蛋白在材料中能均匀分散,通过浸泡模拟体液实验验证了材料表面能有效沉积磷灰石,说明复合膜具有良好的体外生物活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氧化石墨烯和丝素蛋白复合膜,其特征在于由氧化石墨烯(GO)和丝素蛋白(SF)组成的复合膜;其中氧化石墨烯(GO)与丝素蛋白(SF)的质量比为1-50:100 ;复合膜采用层层组装、抽滤或浇铸的方法制备得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氧化石墨烯和丝素蛋白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方法一将玻片在piranha溶液中浸泡引入羟基活化,以活化玻片做基底,交替浸溃沉积氧化石墨烯(GO)溶液和丝素蛋白(SF)溶液,形成氧化石墨烯(GO)与丝素蛋白(SF)复合膜,控制复合膜中氧化石墨烯与丝素蛋白的质量比为1-50:100 ;每次浸泡SF后,浸入乙醇中使丝素蛋白结晶后再浸泡氧化石墨烯,如此交替循环,获得层层组装氧化石墨烯与丝素蛋白复合膜;方法二 将氧化石墨烯(GO)溶液和丝素蛋白(SF)溶液按氧化石墨烯(GO)与丝素蛋白(SF)的质量比为1-50 :100混合,得到混合溶液,采用抽滤的方法,在漏斗中倒入混合溶液,通过滤膜,制得氧化石墨烯与丝素蛋白复合膜;方法三将氧化石墨烯(GO)溶液和丝素蛋白(SF)溶液按氧化石墨烯(GO)与丝素蛋白(SF)的质量比为1-50 :100混合,得到混合溶液,采用浇铸的方法,将混合溶液倒入模具中,常温干燥,得到氧化石墨烯与丝素蛋白复合膜。优选方法一中玻片在丝素蛋白(SF)溶液和氧化石墨烯(GO)溶液中每次浸泡时间均为10-20min ;每次浸泡SF后,在乙醇中每次浸泡时间为5_10min ;方法一、二、三中所采用的氧化石墨烯(GO)溶液的浓度均为l-10mg/ml,丝素蛋白(SF)溶液浓度均为5_100mg/ml ο优选方法三中模具为聚苯乙烯或聚四氟乙烯模具。将三种方法制备的不同形式的G0/SF复合膜浸泡模拟体液(SBF溶液),按照GO/SF复合膜表面积(cm2)和SBF溶液体积(ml)比为O. 1-0. 3cm^的比例浸泡,置于37°C的恒温水浴摇床内,振动频率为60-80rpm,整个浸泡过程中,每隔12小时更换一次SBF溶液,一周后将复合膜取出,用去离子水洗净,室温干燥后表征。有益效果与现在有复合材料相比,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复合膜采用了优异机械性能的GO与良好生物性能的SF,使复合材料在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同时保证了其良好生物活性能。层层组装、抽滤和浇铸的方法实现了有机-无机相在材料中的良好分散,SBF浸泡实验表明材料具有良好的体外生物活性。附图说明图I为所制备的氧化石墨烯和丝素蛋白复合膜的照片;其中(a)为实施例一层层组装复合膜的照片,(b)为实施例四层层抽滤复合膜的照片,(c)为实施例七浇铸制备复合膜的照片;图2为实施例一 G0/SF层层组装复合膜断面SEM照片;图3为实施例一 G0/SF层层组装复合膜浸泡SBF前(a)、后(b)表面的SEM照片;图4为实施例一浸泡SBF前(a)、后(b)层层组装G0/SF复合膜XRD谱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利用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能认为限制专利技术的范围。 实施例一将玻片在piranha溶液中浸泡使表面羟基化。配制浓度为100mg/ml的SF溶液和lmg/ml的GO溶液,活化玻片在GO溶液中浸泡lOmin,取出后用蒸馏水冲净,室温干燥后在SF溶液中浸泡IOmin,取出后用蒸懼水冲净,室温干燥后在乙醇中浸泡5min,取出后用蒸懼水冲净,室温干燥。以上步骤为一次沉积过程,重复以上步骤,制备了 50层的复合膜材料,GO与SF质量比为I :100。照片图1(a)可以看出层层组装复合膜颜色均匀,断面结构SEM照片图2可以看到材料截面具有比较均匀的珍珠层结构。实施例二将玻片在piranha溶液中浸泡使表面羟基化。配制浓度为5mg/ml的GO溶液和20mg/ml的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氧化石墨烯和丝素蛋白复合膜,其特征在于由氧化石墨烯和丝素蛋白组成的复合膜;其中氧化石墨烯与丝素蛋白的质量比为1?50:100;复合膜采用层层组装、抽滤或浇铸的方法制备得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延报江芸马维新陆春华许仲梓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