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图像的自动调节视距的装置及三维摄像机,所述装置包括:数据输入接口、计算器、比较器、调整器以及数据输出接口;所述数据输入接口、计算器、比较器、调整器以及数据输出接口依次顺序连接。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视距的自动调节,不仅速度快而且精度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三维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图像的自动调节视距的装置以及基于图像的自动调节视距的三维摄像机。技术背景 随着三维(3D)显示技术的发展,如何解决三维视频源的问题显得极为重要。一般的二维信号只需要一个摄像头摄入就可以了,而三维视频源则需要两个摄像头。这两个摄像头分别模拟人的两只眼睛,然后把两个摄像头的视频图像通过电子技术合成标准的3D格式视频图像输出,所以合成视频图像视距的水平位置、垂直位置都要符合人眼特性。如果合成视频图像的视距违背了人眼特性,则合成的三维视频信号会使人看起来有眩晕的感觉,极不舒服。而对于在各种设备如手机上应用的双摄像模组来说,由于生产工艺的原因,很难保证两个摄像头的摄入图像视距在符合人眼特性的水平位置和垂直位置,需要对摄像头摄入图像视距进行调节。传统的机械手动式调节不仅费时多而且精准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图像的自动调节视距的装置以及基于图像的自动调节视距的三维摄像机,能够实现视距的自动调节,不仅速度快而且精度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图像的自动调节视距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数据输入接口、计算器、比较器、调整器以及数据输出接口 ;所述数据输入接口、计算器、比较器、调整器以及数据输出接口依次顺序连接。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像素时钟计数器,所述第一像素时钟计数器分别连接所述数据输入接口和所述计算器。其中,所述调整器包括随机存储器和第二像素时钟计数器,所述随机存储器包括随机存储器输入接口和随机存储器输出接口,所述随机存储器输入接口连接所述数据输入接口,所述随机存储器输出接口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像素时钟计数器和所述数据输出接口。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图像的自动调节视距的三维摄像机,所述摄像机包括摄像头和自动视距调节装置;所述自动视距调节装置包括数据输入接口、计算器、比较器、调整器以及数据输出接口,所述数据输入接口、计算器、比较器以及调整器依次顺序连接,所述数据输入接口和调整器分别连接所述摄像头。其中,所述自动视距调节装置还包括像素时钟计数器,所述像素时钟计数器分别连接所述数据输入接口和所述计算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基于图像的自动调节视距的装置包括数据输入接口、计算器、比较器、调整器以及数据输出接口,数据输入接口可以输入标准图像与待调整图像的原始数据,通过计算器和比较器可以得到水平或/和垂直方向的调节距离,经过调整器的调整后,数据输出接口自动输出已经调整过的调整图像,取代人工调节,可以低成本地实现自动调节,不仅速度快而且精度高。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基于图像的自动调节视距的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基于图像的自动调节视距的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基于图像的自动调节视距的装置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基于图像的自动调节视距的装置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基于图像的自动调节视距的三维摄像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基于图像的自动调节视距的装置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图7是图6中的标准图像Al的示意图;图8是图6中的待调整图像BI的不意图;图9是图6中的标准图像Al和待调整图像BI的灰度累加结果P在黑线附近的分布示意图;图10是图6中的标准图像Al和待调整图像BI的灰度累加结果Q在黑线附近的分布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基于图像的自动调节视距的三维摄像机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1,图I是本技术基于图像的自动调节视距的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装置包括数据输入接口 11、计算器12、比较器13、调整器14以及数据输出接口15;所述数据输入接口 11、计算器12、比较器13、调整器14以及数据输出接口 15依次顺序连接。数据输入接口 11主要用于输入标准图像和待调整图像的原始图像数据。计算器12主要用于根据标准图像和待调整图像中对应同一物体影像的各自位置,对数据输入接口 11输入的原始图像数据进行计算。比较器13主要用于根据计算器12的计算结果,通过与标准图像的比较,得到待调整图像与标准图像在水平位置之间的第一差值和待调整图像与标准图像在垂直位置之间的第二差值。调整器14主要用于根据比较器13得到的差值,首先判断是否需要对第一差值、第二差值进行处理,依据判断结果,根据第一差值对待调整图像的原始图像进行水平位置的调整,或/和根据第二差值,对待调整图像的原始图像进行垂直位置的调整。数据输出接口 15主要用于输出调整器14已进行水平位置的调整或/和进行垂直位置的调整后的调整的图像。本技术基于图像的自动调节视距的装置包括数据输入接口、计算器、比较器、调整器以及数据输出接口,数据输入接口可以输入标准图像与待调整图像的原始数据,通过计算器和比较器可以得到水平或/和垂直方向的调节距离,经过调整器的调整后,数据输出接口自动输出已经调整过的调整图像,取代人工调节,可以低成本地实现自动调节,不仅速度快而且精度高。参阅图2,图2是本技术基于图像的自动调节视距的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装置包括数据输入接口 21、计算器22、比较器23、调整器24以及数据输出接口25,所述数据输入接口 21、计算器22、比较器23、调整器24以及数据输出接口 25依次顺序连接,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像素时钟计数器26,第一像素时钟计数器26分别连接数据输入接口 21和计算器22。通过第一像素时钟计数器,可以控制图像的宽度范围,实现计算器的准确计算。参阅图3,图3是本技术基于图像的自动调节视距的装置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装置包括数据输入接口 31、计算器32、比较器33、调整器34以及数据输出接口 35,所述数据输入接口 31、计算器32、比较器33、调整器34以及数据输出接口 35依次顺序连接。 其中,调整器34包括随机存储器341和第二像素时钟计数器342,随机存储器341包括随机存储器输入接口 3411和随机存储器输出接口 3412,随机存储器输入接口 3411分别连接数据输入接口 31和比较器33,随机存储器输出接口 3412分别连接第二像素时钟计数器342和数据输出接口 31。通过随机存储器和第二像素时钟计数器,可以实现将图像调整为符合人眼特性的图像。参阅图4,图4是本技术基于图像的自动调节视距的装置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装置包括数据输入接口 41、计算器42、比较器43、调整器44以及数据输出接口 45,所述数据输入接口 41、计算器42、比较器43、调整器44以及数据输出接口 45依次顺序连接。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像素时钟计数器46,第一像素时钟计数器46分别连接数据输入接口 41和计算器42。其中,调整器44包括随机存储器441和第二像素时钟计数器442,随机存储器441包括随机存储器输入接口 4411和随机存储器输出接口 4412,随机存储器输入接口 4411分别连接数据输入接口 41和比较器43,随机存储器输出接口 4412分别连接第二像素时钟计数器442和数据输出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图像的自动调节视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数据输入接口、计算器、比较器、调整器以及数据输出接口;所述数据输入接口、计算器、比较器、调整器以及数据输出接口依次顺序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美鸿,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亿思达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