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358520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2 06: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其中,制冷系统包括:制冷主回路,包括通过制冷管路依次连接的气液分离器、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室外换热器、第一毛细管和室内换热器;喷液冷却回路,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喷液毛细管和阀门,喷液冷却回路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毛细管的第一端与室内换热器之间,喷液冷却回路的第二端连接在四通换向阀与气液分离器之间的管路上,或者连接在气液分离器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制冷系统压缩机排气温度过高和喷液毛细管长度过长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制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的空调制冷系统中,针对高温制冷或低温制热存在压缩机压比过大、排气温度过高问题,目前一般采用喷液方法解决压缩机排气温度过高问题,如图I所示,从室外换热器120’中流出液态制冷剂,部分液态制冷剂经节流元件150’喷到压缩机100’吸气口,和室内换热器180’出口的过热制冷剂混合之后进入压缩机100’吸气口,使过热的制冷剂焓值减少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压缩机排气温度,喷液过程中喷液量对系统性能影响非常明显,过多的喷液会导致系统性能大幅度下降,所以喷液量应控制在5%以内,一般条件下采用传统直径毛细管进行减压控制喷液量,但是由于减压需要,毛细管需要较长的长度才能达到标准,大大提高了成本,而且长度过长的喷液毛细管对于一些其他的小型热泵空调系统的适用范围比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制冷系统压缩机排气温度过高和喷液毛细管长度过长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制冷主回路,包括通过制冷管路依次连接的气液分离器、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室外换热器、第一毛细管和室内换热器,四通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压缩机的出口连通、第二接口与室外换热器连通、第三接口与气液分离器连通以及第四接口与室内换热器连通,第一毛细管的第一端靠近室外换热器、第二端靠近室内换热器;喷液冷却回路,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喷液毛细管和阀门,喷液冷却回路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毛细管的第一端与室内换热器之间,喷液冷却回路的第二端连接在四通换向阀的第三接口与气液分离器之间的管路上或者连接在气液分离器上。进一步地,第一毛细管与室内换热器之间还设置有第二毛细管,喷液冷却回路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毛细管的第一端与第二毛细管之间。进一步地,制冷系统还设置有与第二毛细管并联连接的辅助管路,辅助管路上设置有单向阀。进一步地,喷液冷却回路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毛细管的第二端。进一步地,喷液冷却回路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毛细管的第一端与第一毛细管的第二端之间的中间位置。进一步地,第一毛细管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制冷系统还包括闪发器,闪发器具有进液管、出液管和补气管,第一管段与进液管连通,第二管段与出液管连通,喷液冷却回路的第一端与补气管连通。进一步地,补气管上设置有位于闪发器的壳体内部并靠近壳体底部的喷液孔。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上述的制冷系统。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制冷系统包括制冷主回路,包括通过制冷管路依次连接的气液分离器、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室外换热器、第一毛细管和室内换热器,四通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压缩机的出口连通、第二接口与室外换热器连通、第三接口与气液分离器连通以及第四接口与室内换热器连通,第一毛细管的第一端靠近室外换热器、第二端靠近室内换热器;喷液冷却回路,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喷液毛细管和阀门,喷液冷却回路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毛细管的第一端与室内换热器之间,喷液冷却回路的第二端连接在四通换向阀的第三接口与气液分离器之间的管路上或者连接在气液分离器上。制冷系统中从室外换热器冷凝之后变成低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经过第一毛细管的降压后,液态制冷剂一部分流入喷液冷却回路,这样使喷液毛细管的进口压力大大减小,所以用于减压的喷液毛细管 可以减短长度,进而节约了成本,并且有效地提高了压缩机通过旁通回路进行喷液降温的实用性,并且液态制冷剂从喷液毛细管流出后和室内换热器出口的过热制冷剂混合之后进入压缩机的吸气口,使过热的制冷剂焓值减少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压缩机排气温度。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制冷系统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制冷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制冷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的制冷系统的闪发器的连接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技术的制冷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技术的制冷系统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制冷系统的第一实施例,参见图2,制冷系统包括制冷主回路和喷液冷却回路,制冷主回路包括通过制冷管路依次连接的气液分离器190、压缩机100、四通换向阀110、室外换热器120、第一毛细管130、室内换热器180,四通换向阀110的第一接口与压缩机100的出口连通、第二接口与室外换热器120连通、第三接口与气液分离器190连通以及第四接口与室内换热器180连通,第一毛细管130的第一端靠近室外换热器120、第二端靠近室内换热器180,喷液冷却回路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喷液毛细管150和阀门160,喷液冷却回路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毛细管130的第一端与第一毛细管130的第二端之间的中间位置,喷液冷却回路的第二端连接在四通换向阀110的第三接口与气液分离器190之间的管路上。其中,第一毛细管130的第一端为图2中的a点、第二端为图2中的c点以及其中间位置为图2中的b点。制冷系统中从室外换热器120冷凝之后变成低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经过第一毛细管130的降压后,液态制冷剂一部分流入喷液冷却回路,这样使喷液毛细管的进口压力大大减小,所以用于减压的喷液毛细管可以减短长度,进而节约了成本,并且有效地提高了压缩机通过旁通回路进行喷液降温的实用性,增加了喷液毛细管的适用范围,并且液态制冷剂从喷液毛细管流出后和室内换热器出口的过热制冷剂混合之后进入压缩机的吸气口,使过热的制冷剂焓值减少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压缩机排气温度。第一毛细管130与室内换热器180之间还设置有第二毛细管140,喷液冷却回路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毛细管130的第一端与第二毛细管140之间。制冷系统还设置有与第二毛细管140并联连接的辅助管路,辅助管路上设置有单向阀170。本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运行流程如下系统制冷运行时,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从压缩机100排出,经四通换向阀110进入室外换热器120冷凝之后变成低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经第一毛细管130部分节流,其中主路制冷剂继续经第一毛细管130节流之后经单向阀170进入室内换热器180,其中辅路具有一定干度的旁通制冷剂进喷液毛细管150节流之后经阀门160与室内换热器180出口的过热制冷剂混合之后进入气液分离器190被压缩机吸入。系统制热运行时,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从压缩机100排出,经四通换向阀110进入室内换热器180冷凝之后变成低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经第二毛细管140之后再进入第一毛细管130节流,此时阀门160关闭,节流之后的低温低压制冷剂进入室外换热器120蒸发,经四通换向阀110之后进入气液分离器190后被压缩机吸入。为了进一步阐明降低喷液毛细管的进口压力可以有效减短喷液毛细管长度的有益效果,提供了如下表格的实验数据,本实验数据为制冷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数据,具体如下权利要求1.一种制冷系统,包括 制冷主回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制冷主回路,包括通过制冷管路依次连接的气液分离器(190)、压缩机(100)、四通换向阀(110)、室外换热器(120)、第一毛细管(130)和室内换热器(180),所述四通换向阀(110)的第一接口与所述压缩机(100)的出口连通、第二接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120)连通、第三接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190)连通以及第四接口与室内换热器(180)连通,所述第一毛细管(130)的第一端靠近所述室外换热器(120)、第二端靠近所述室内换热器(180);喷液冷却回路,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喷液毛细管(150)和阀门(160),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液冷却回路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毛细管(130)的第一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180)之间,所述喷液冷却回路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四通换向阀(110)的第三接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190)之间的管路上或者连接在所述气液分离器(190)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迎文梁祥飞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