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熔盐炉的炉内传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58446 阅读:9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2 06: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煤熔盐炉的炉内传热结构,由若干根辐射段炉管(1)和若干根对流段炉管(2)组成,所述每根辐射段炉管(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集热管(3)、第二集热管(4)相连通,所述每根对流段炉管(2)均呈螺旋向上的圆桶状结构,所述每根对流段炉管(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热管(3)、第二集热管(4)相连通。所述呈圆桶状结构的对流段炉管(2)有三根以上,且这些对流段炉管(2)同轴线安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不受运输条件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炉内传热结构大大增加了熔盐炉的输出功率,可制造出输出功率达到3000万大卡/小时的熔盐炉,很好地满足了我国对高输出功率大型熔盐炉的需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煤熔盐炉,特别是涉及燃煤熔盐炉的炉内传热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燃煤熔盐炉的炉内传热结构,由若干根辐射段炉管和对流段炉管组成,所述每根辐射段炉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集热管、第二集热管相连通,所述对流段炉管由蛇状管束构成。这种燃煤熔盐炉的炉内传热结构,由于对流段炉管由蛇状管束构成,因而存在熔盐炉输出功率较小的缺陷,无法满足我国对高输出功率大型熔盐炉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提高熔盐炉的输出功率,从而能满足我国对高输出功率大型熔盐炉需求的燃煤熔盐炉的炉内传热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这样一种燃煤熔盐炉的炉内传热结构,由若干根辐射段炉管和若干根对流段炉管组成,所述每根辐射段炉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集热管、第二集热管相连通,所述每根对流段炉管均呈螺旋向上的圆桶状结构,所述每根对流段炉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热管、第二集热管相连通。在本技术中,所述呈圆桶状结构的对流段炉管优选为三根以上,且这些对流段炉管同轴线安置。本技术的每根对流段炉管均为中空的金属圆管。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本技术的每根对流段炉管均呈螺旋向上的圆桶状结构,在本技术中,所述对流段炉管优选为三根以上,且这些对流段炉管同轴线安置,因而这种传热结构大大增加了熔盐炉的输出功率,使熔盐炉的输出功率可扩大到3000万大卡/小时,从而满足了我国对高输出功率大型熔盐炉的需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I为本技术燃煤熔盐炉炉内传热结构的一种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燃煤熔盐炉炉内传热结构的一种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2,本技术的燃煤熔盐炉包括机架5、炉排6、进煤斗7、前拱8和后拱9,辐射段炉管I位于炉膛的烟气出口处,对流段炉管2位于辐射段的烟气出口处。参见图I、图2所示的一种燃煤熔盐炉的炉内传热结构,由若干根辐射段炉管I和若干根对流段炉管2组成,所述每根辐射段炉管I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集热管3、第二集热管4相连通,所述每根对流段炉管2均呈螺旋向上的圆桶状结构,所述每根对流段炉管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热管3、第二集热管4相连通。在本技术中,所述呈圆桶状结构的对流段炉管2优选为三根以上,且这些对流段炉管2同轴线安置,如附图说明图1、2所示。本技术的每根对流段炉管2均为中空的金属圆管,所述辐射段炉管I为双方盘管炉管。本技术的辐射段炉管I和对流段炉管2为并联设置,两者构成燃煤熔盐炉的炉内传热结构,本技术采用三根以上同轴线安置的对流段炉管2,大大增加了熔盐炉的输出功率,从而可制造出输出功率达到3000万大卡/小时的熔盐炉,该输出功率下的熔 盐炉,制造方便,且不受运输条件的限制,很好地满足了我国对高输出功率大型熔盐炉的需求。权利要求1.一种燃煤熔盐炉的炉内传热结构,由若干根辐射段炉管(I)和若干根对流段炉管(2)组成,所述每根辐射段炉管(I)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集热管(3)、第二集热管(4)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每根对流段炉管(2)均呈螺旋向上的圆桶状结构,所述每根对流段炉管(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热管(3)、第二集热管(4)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燃煤熔盐炉的炉内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呈圆桶状结构的对流段炉管(2)有三根以上,且这些对流段炉管(2)同轴线安置。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燃煤熔盐炉的炉内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每根对流段炉管(2)均为中空的金属圆管。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燃煤熔盐炉的炉内传热结构,由若干根辐射段炉管(1)和若干根对流段炉管(2)组成,所述每根辐射段炉管(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集热管(3)、第二集热管(4)相连通,所述每根对流段炉管(2)均呈螺旋向上的圆桶状结构,所述每根对流段炉管(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热管(3)、第二集热管(4)相连通。所述呈圆桶状结构的对流段炉管(2)有三根以上,且这些对流段炉管(2)同轴线安置。本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不受运输条件的限制,本技术的炉内传热结构大大增加了熔盐炉的输出功率,可制造出输出功率达到3000万大卡/小时的熔盐炉,很好地满足了我国对高输出功率大型熔盐炉的需求。文档编号F24H9/18GK202747632SQ20122040734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7日专利技术者沈以真 申请人:常州综研加热炉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煤熔盐炉的炉内传热结构,由若干根辐射段炉管(1)和若干根对流段炉管(2)组成,所述每根辐射段炉管(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集热管(3)、第二集热管(4)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每根对流段炉管(2)均呈螺旋向上的圆桶状结构,所述每根对流段炉管(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热管(3)、第二集热管(4)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以真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综研加热炉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