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导热油加热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1536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导热油加热炉,包括壳体和盘管组件,壳体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在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设有圆环形空腔及若干个沿壳体长度方向布置的隔板,隔板将圆环形空腔分隔成空气腔和烟气腔,外壳体前端外侧设有第一环形腔,外壳体后端外侧设有第二和第三环形腔,第一环形腔上部开设有空气出口,外壳体前端壁面上且位于每个空气腔处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环形腔上部开设有空气进口,外壳体后端壁面上且位于每个空气腔处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三环形腔上部开设有烟气出口,外壳体后端壁面上且位于每个烟气腔处开设第三通孔,内壳体前端壁面上且位于每个烟气腔处开设有第四通孔。本发明专利技术占地面积小,能效高,特别适合在海上平台安装使用。安装使用。安装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卧式导热油加热炉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热载体加热炉,特别是涉及一种卧式导热油加热炉。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各种导热油加热炉的使用范围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在市场竞争中,加热炉本身也在不断完善和创新,高效、节能、环保三大因素成为当今发展的方向,卧式导热油加热炉是一种安全、高效、节能的供热设备,广泛用于石油、化工行业。
[0003]而作为供热系统的重要环节,在油田海上平台的使用也是必不可少,但是作为海上平台的最重要因素,占地面积寸土寸金,所有设备必须严格的控制尺寸,而传统卧式导热油加热炉在油田海上平台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缺点:由于加热炉和空气预热器采用分体式,导致占地面积大;或者是由于占地过大因素,因此取消空气预热器,导致导热油加热炉的热效率低。
[0004]由于盘管之间采用串联连接,导致管内介质流动阻力大,循环泵能耗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能提高加热炉的热效率,更适合海上平台安装使用的卧式导热油加热炉。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这样一种卧式导热油加热炉,包括圆筒形的壳体和盘管组件,所述壳体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盘管组件安装在内壳体的内腔内,在所述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设有一个封闭的圆环形空腔以及若干个沿所述壳体长度方向布置的隔板,所述隔板沿所述圆环形空腔的径向将圆环形空腔分隔成空气腔和烟气腔,所述空气腔与烟气腔在所述圆环形空腔内相互间隔布置,在所述外壳体前端外侧设有沿外壳体圆周方向布置的第一环形腔,在所述外壳体后端外侧设有沿外壳体圆周方向布置的第二环形腔和第三环形腔,在所述第一环形腔上部开设有空气出口,在所述外壳体前端壁面上且位于每个空气腔处开设有第一通孔,每个空气腔通过各自对应的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环形腔流体地连通,在所述第二环形腔上部开设有空气进口,在所述外壳体后端壁面上且位于每个空气腔处开设有第二通孔,每个空气腔通过各自对应的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环形腔流体地连通,在所述第三环形腔上部开设有烟气出口,在所述外壳体后端壁面上且位于每个烟气腔处开设有第三通孔,每个烟气腔通过各自对应的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三环形腔流体地连通,在所述内壳体前端壁面上且位于每个烟气腔处开设有第四通孔,每个烟气腔通过各自对应的第四通孔与所述内壳体的内腔流体地连通。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盘管组件包括内盘管、中盘管和外盘管,所述内盘管前端与进油管相连通,内盘管后端与出油管相连通,所述中盘管前端与进油管相连通,中盘管后端与出油管相连通,所述外盘管前端与进油管相连通,外盘管后端与出油管相连通,所述内盘管、中盘管和外盘管之间采用并联连接。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卧式导热油加热炉还包括燃烧器所述壳体
还包括前盖和后盖,所述燃烧器安装在前盖上。
[0009]采用上述结构后,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壳体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在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设有一个封闭的圆环形空腔以及若干个沿壳体长度方向布置的隔板,隔板沿圆环形空腔的径向将圆环形空腔分隔成空气腔和烟气腔,空气腔与烟气腔在圆环形空腔内相互间隔布置,在外壳体前端外侧设有沿外壳体圆周方向布置的第一环形腔,在外壳体后端外侧设有沿外壳体圆周方向布置的第二环形腔和第三环形腔,在第一环形腔上部开设有空气出口,在外壳体前端壁面上且位于每个空气腔处开设有第一通孔,每个空气腔通过各自对应的第一通孔与第一环形腔流体地连通,在第二环形腔上部开设有空气进口,在外壳体后端壁面上且位于每个空气腔处开设有第二通孔,每个空气腔通过各自对应的第二通孔与第二环形腔流体地连通,在第三环形腔上部开设有烟气出口,在外壳体后端壁面上且位于每个烟气腔处开设有第三通孔,每个烟气腔通过各自对应的第三通孔与第三环形腔流体地连通,在内壳体前端壁面上且位于每个烟气腔处开设有第四通孔,每个烟气腔通过各自对应的第四通孔与内壳体的内腔流体地连通。上述结构形成烟气-空气的板式预热器,且该板式预热器与加热炉形成一体式结构,使得加热炉占地面积大大减少,特别适合在海上平台安装和使用,同时,这种一体式结构大大提高了加热炉的热效率。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盘管组件包括内盘管、中盘管和外盘管,内盘管前端与进油管相连通,内盘管后端与出油管相连通,中盘管前端与进油管相连通,中盘管后端与出油管相连通,外盘管前端与进油管相连通,外盘管后端与出油管相连通,内盘管、中盘管和外盘管之间采用并联连接,管内介质流动阻力小,循环泵能耗低。
[0011]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制造和安装都很方便。
附图说明
[001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卧式导热油加热炉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中沿A-A线的剖面图。
[0015]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6]图4为图1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实施方式
[0017]参见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卧式导热油加热炉,包括圆筒形的壳体和盘管组件,所述壳体包括内壳体1和外壳体2,所述盘管组件固定安装在内壳体1的内腔内,在所述内壳体1与外壳体2之间设有一个封闭的圆环形空腔以及若干个沿所述壳体长度方向布置的隔板3,所述隔板3沿所述圆环形空腔的径向将圆环形空腔分隔成空气腔4和烟气腔5,所述空气腔4与烟气腔5在所述圆环形空腔内相互间隔布置,在所述外壳体2前端外侧设有沿外壳体2圆周方向布置的第一环形腔6,在所述外壳体2后端外侧设有沿外壳体2圆周方向布置的第二环形腔7和第三环形腔8,所述第二环形腔7与第三环形腔8间隔设置,图中所示第二环形腔7位于第一环形腔6与第三环形腔8之间,当然,也可以将第三环形腔8设置在第一环形腔6与第二环形腔7之间,在所述第一环形腔6上部开设有空气出口9,在所述外壳体2前端壁面
上且位于每个空气腔4处开设有第一通孔10,每个空气腔4通过各自对应的第一通孔10与所述第一环形腔6流体地连通,在所述第二环形腔7上部开设有空气进口11,在所述外壳体2后端壁面上且位于每个空气腔4处开设有第二通孔12,每个空气腔4通过各自对应的第二通孔12与所述第二环形腔7流体地连通,在所述第三环形腔8上部开设有烟气出口13,在所述外壳体2后端壁面上且位于每个烟气腔5处开设有第三通孔14,每个烟气腔5通过各自对应的第三通孔14与所述第三环形腔8流体地连通,在所述内壳体1前端壁面上且位于每个烟气腔5处开设有第四通孔15,每个烟气腔5通过各自对应的第四通孔15与所述内壳体1的内腔流体地连通。上述结构形成烟气-空气的板式预热器,且该板式预热器与加热炉形成一体式结构。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所述壳体上还设有保温材料层24,并在底部设有鞍座25。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盘管组件包括内盘管16、中盘管17和外盘管18,本专利技术的内盘管16、中盘管17和外盘管18均为卧式螺旋状盘管,所述内盘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导热油加热炉,包括圆筒形的壳体和盘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内壳体(1)和外壳体(2),所述盘管组件安装在内壳体(1)的内腔内,在所述内壳体(1)与外壳体(2)之间设有一个封闭的圆环形空腔以及若干个沿所述壳体长度方向布置的隔板(3),所述隔板(3)沿所述圆环形空腔的径向将圆环形空腔分隔成空气腔(4)和烟气腔(5),所述空气腔(4)与烟气腔(5)在所述圆环形空腔内相互间隔布置,在所述外壳体(2)前端外侧设有沿外壳体(2)圆周方向布置的第一环形腔(6),在所述外壳体(2)后端外侧设有沿外壳体(2)圆周方向布置的第二环形腔(7)和第三环形腔(8),在所述第一环形腔(6)上部开设有空气出口(9),在所述外壳体(2)前端壁面上且位于每个空气腔(4)处开设有第一通孔(10),每个空气腔(4)通过各自对应的第一通孔(10)与所述第一环形腔(6)流体地连通,在所述第二环形腔(7)上部开设有空气进口(11),在所述外壳体(2)后端壁面上且位于每个空气腔(4)处开设有第二通孔(12),每个空气腔(4)通过各自对应的第二通孔(12)与所述第二环形腔(7)流体地连通,在所述第三环形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永和姚宏慧邵文蔚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综研加热炉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