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母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57175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2 0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连接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螺母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帽盖及由帽盖一侧端面垂直向外顺延构成的插销部,插销部外形呈顶端细而根部粗的锥形构造,插销部沿其周向布置有弹性翼片,弹性翼片与插销部外壁间存有弹性活动间隙,弹性翼片的一侧固接于插销部上且两者结合线长度方向沿插销部长度方向顺延设置,弹性翼片的位于插销部根部所在侧与帽盖的该侧端面间预留有用于容纳钣金的间隙。由于弹性翼片与钣金间始终存在弹性压迫形变而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直接硬性过盈压迫形变,因此,显然更能避免插销部与钣金间的硬性刮损现象,最终在保证其安装便捷性的同时有效避免其与钣金间的硬性挤压刮伤现象,其结构简单而使用寿命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母扣
本技术属于汽车连接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螺母扣。
技术介绍
在车体上固定两个距离很近的钣金,通常使用的方法都为直接使用普通螺母加螺钉的方式实现其两者固接,该种结构往往因其繁琐的安装方式以及其螺母外露而导致的较差安装外观而给厂家带来诸多困扰。有鉴于此,申请人曾于2010年10月22日申请的为“一种嵌装闭口螺母”(申请号=201020574253. 7)的技术专利申请公布了以下
技术实现思路
如图I所示,由帽盖I和梯形插柱2组成,所述帽盖I和梯形插柱2为一体,在两者连接处的相对两侧各设置一凹槽3,所述帽盖I和梯形插柱2中心为一长圆盲孔,在长圆盲孔的相对两侧各设置一长方盲孔,两长方盲孔紧靠长圆盲孔设置。上述结构在使用时,依靠梯形插柱直接插入钣金内以实现对于两钣金间的固定装配;具体为在梯形插柱逐渐插入钣金的过程中,梯形插柱开始在钣金上预留孔的作用下在周向方向上产生强制压缩形变, 由于梯形插柱上在其柱体根部设有缩颈部(也即上述凹槽),当梯形插柱深入钣金内一定程度时,钣金孔直接卡入梯形插柱上的缩颈部内,同时梯形插柱也因上述配合而回复原本状态,此时再沿其长圆盲孔插入自攻螺钉,即可完整实现对于钣金的固定作用。上述申请在申请人长时间使用时,发现其固然保证了其快捷装配及外表美观效果;然而,由于梯形插柱在与钣金间的插接过程即为其过盈滑插过程,其装配方式实质上即为过盈压合装配,这就往往因两者的硬性挤压滑插而导致梯形插柱外表的刮擦磨损现象,最终影响其使用寿命及安装稳定性。如何研制出一种结构简单且可避免上述现象的螺母扣,则为申请人乃至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迫待解决的技术难题。技术内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螺母扣,可在保证其安装便捷性的同时有效避免其与钣金间的硬性挤压刮伤现象,其使用寿命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螺母扣,包括帽盖及由帽盖一侧端面垂直向外顺延构成的插销部,插销部外形呈顶端细而根部粗的锥形构造,插销部沿其周向布置有弹性翼片,弹性翼片与插销部外壁间存有弹性活动间隙,弹性翼片的一侧固接于插销部上且两者结合线长度方向沿插销部长度方向顺延设置,弹性翼片的位于插销部根部所在侧与帽盖的该侧端面间预留有用于容纳钣金的间隙。本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通过将传统的硬性缩颈口设计更改为本技术的弹性卡销构造,使用时依靠弹性翼片与插销部外壁间存在的预留间隙,在插销部插入钣金孔的过程中,弹性翼片本身可逐渐产生压缩形变,直至钣金最终进入前述容纳钣金的间隙内,此时弹性翼片由于无钣金孔的压迫而回弹,从而实现对于钣金的固定作用;整个装配过程中,弹性翼片与钣金间始终存在弹性压迫形变而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直接硬性过盈压迫形变,因此,其相较老式装配方式而言,显然更能避免插销部与钣金间的硬性刮损现象,从而有效确保整个螺母扣的实际使用寿命,最终在保证其安装便捷性的同时有效避免其与钣金间的硬性挤压刮伤现象,其结构简单而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I为传统螺母扣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正面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6为图5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螺母扣,包括帽盖10及由帽盖10 —销部20外形呈顶端细而根部粗的锥形构造,插销部20沿其周向布置有弹性翼片30,弹性翼片30与插销部20外壁间存有弹性活动间隙,弹性翼片30的一侧固接于插销部20上且两者结合线长度方向沿插销部20长度方向顺延设置,弹性翼片30的位于插销部20根部所在侧与帽盖10的该侧端面间预留有用于容纳钣金的间隙。其具体结构如图1-6所示,本技术通过将传统的硬性缩颈口设计更改为本技术的弹性卡销构造;使用时依靠弹性翼片30与插销部20外壁间存在的预留间隙,在插销部20插入钣金孔的过程中,弹性翼片30本身可逐渐产生压缩形变,直至钣金最终进入前述容纳钣金的间隙内;此时,弹性翼片30由于无钣金孔的压迫而回弹,从而实现对于钣金的固定作用;整个装配过程中,弹性翼片30与钣金间始终存在弹性压迫形变而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直接硬性过盈压迫形变,因此,其相较老式装配方式而言,显然更能避免插销部20 与钣金间的硬性刮损现象,从而有效确保整个螺母扣的实际使用寿命,最终在保证其安装便捷性的同时有效避免其与钣金间的硬性挤压刮伤现象,其结构简单而使用寿命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弹性翼片30为多个且在插销部20的横截面上呈涡旋式布置;弹性翼片30由插销部20顶端至其根部顺延并呈现由窄渐宽的便插式构造;所述弹性翼片30外形呈直三角板状,其一侧长直边构成结合线并与插销部20外壁母线间固接设置。换句话说,也即如图4-6所示,其弹性翼片30为沿插销部20周向同向倒伏设置;而其翼片的独特三角状及其整体的便插式构造,则是进一步保证了插销部20在插入钣金孔内时其翼片与孔间的顺利嵌合过渡,以确保其装配效率及稳定性。更进一步的,所述插销部20外形呈长方体状且其长度方向平行其轴线方向设置, 所述弹性翼片30为四个且其各结合线分别与插销部20的一条长棱间重合设置;所述插销部20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长条状凹槽21,其凹槽21为四条且分别相应布置于长方体状插销部20各侧面上,各凹槽21与弹性翼片30间间隙构成弹性翼片30与插销部20外壁间的弹性活动间隙。依靠将插销部20设置呈长方体结构,并在其上布置凹槽21,从而自然形成弹性翼片30与插销部20外壁间的预留弹性活动间隙;当在插销部20插入钣金孔的过程中,弹性翼片30在钣金孔的压迫下本身逐渐产生压缩形变并最终完全缩入凹槽21内,此时插销部21由于无弹性翼片20阻碍从而顺利插入钣金孔处;直至钣金最终进入前述预留间隙内,此时弹性翼片30由于无钣金孔的压迫而由插销部20上的凹槽21内回弹而与帽盖10 协同实现对于钣金孔的卡位作用,从而实现对于钣金的固定作用,其卡位状态如图3所示。更进一步的,所述帽盖10外形呈圆盘状,插销部20轴线与帽盖10轴线重合设置, 帽盖10的相对插销部20根部所在的另一侧端面沿其轴线内凹布置有长条盲孔11,所述长条盲孔11由帽盖10向插销部20内顺延构成插销部20的中空状构造;插销部20各处壁厚均匀设置。通过在帽盖10上布置长条盲孔11,从而保证了在插销部20的上述插接操作完成后,还能依靠自长条盲孔11内插入自攻螺钉,而使插销部20产生径向膨胀,最终以实现本技术对于钣金的二次固定作用,其具体布置方式如图3所示。插销部20的各处壁厚均匀,也即是说由于长条盲孔11的内凹穿刺效果,从而保证了插销部各处壁厚均匀以及其应力一致性,从而确保其受力效果,以进一步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由于插销部20本身的长方体状凹槽设计,为保证其壁厚均匀性,长条盲孔11也势必形成如图2所示的“十”字盲孔状,从而保证了在自攻螺钉插入时,长条盲孔11本身亦具备足够的膨胀空间,最终确保插销部20的膨胀量能够满足实际所需。权利要求1.一种螺母扣,包括帽盖(10)及由帽盖(10) —侧端面垂直向外顺延构成的插销部 (20),其特征在于插销部(20)外形呈顶端细而根部粗的锥形构造,插销部(20)沿其周向布置有弹性翼片(30),弹性翼片(30)与插销部(20)外壁间存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母扣,包括帽盖(10)及由帽盖(10)一侧端面垂直向外顺延构成的插销部(20),其特征在于:插销部(20)外形呈顶端细而根部粗的锥形构造,插销部(20)沿其周向布置有弹性翼片(30),弹性翼片(30)与插销部(20)外壁间存有弹性活动间隙,弹性翼片(30)的一侧固接于插销部(20)上且两者结合线长度方向沿插销部(20)长度方向顺延设置,弹性翼片(30)的位于插销部(20)根部所在侧与帽盖(10)的该侧端面间预留有用于容纳钣金的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华丽
申请(专利权)人:黄山市必利精密塑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