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气门液体氮碳共渗自动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55432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1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气门液体氮碳共渗自动生产线,包括行车架、安装在行车架上的行车轨道、支撑在行车轨道上的行车、控制行车动作的PLC自动控制设备,以及位于行车轨道正下方,并沿行车轨道方向排列的氧化炉、氮化炉、第一、第二冷却箱、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清洗箱、预热炉、烘干炉和第一、第二去油箱。气门在该生产线上进行液体氮碳共渗中,除装料工序之外的各工序能够在该自动生产线上自动进行。(*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对发动机气门进行液体氮碳共渗的自动生产线。
技术介绍
发动机气门在制造过程中需要对气门进行液体氮碳共渗(软氮化),液体氮碳共渗的工艺流程为装料一去油(一)—去油(二)一热水清洗(一)—热水清洗(二)一预热一氮化一冷却(一)一热水清洗(三)一烘干(一)一氧化一冷却(二)一热水清洗(四)一热水清洗(五)一烘干(二)一出料。其中,去油工序在去油箱中进行,热水清洗工序在清洗箱中进行,预热工序在预热炉中进行,氮化工序在氮化炉中进行,冷却工序在冷却箱中进行,烘干工序在烘干炉中进行,氧化工序在氧化炉中进行。目前在气门制造行业中,对气门进行液体氮碳共渗所用的设备,如上述的去油箱、清洗箱、预热炉、氮化炉、氧化炉、烘干炉及冷却箱均是采用井式安装的方式安装在地面下,人工进行上料后用手动操纵电动葫芦来吊挂转移产品,这种靠人工进行产品吊挂转移的液体氮碳共渗存在如下缺陷I、各工位时间均由人工进行控制,随意性较强,有很大可能造成产品质量的不受控、一致性较差。如清洗不好会影响产品外观质量,预热时间不足也会对产品杆部直线度及氮化层有较大的影响,而软氮化时间的长短则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氮化层深度、硬度等是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发动机气门液体氮碳共渗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车架(1)、安装在行车架上的行车轨道(3)、支撑在行车轨道上的行车(2)、控制行车动作的PLC自动控制设备,以及位于行车轨道正下方,并沿行车轨道方向排列的氧化炉(4)、氮化炉(11)、第一、第二冷却箱(10、5)、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清洗箱(16、15、9、6、7)、预热炉(14)、烘干炉(8)和第一、第二去油箱(18、1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曜谢玖平余德林周原赵小云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三爱海陵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