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化肥造粒设备,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改进的转鼓造粒机筒体。
技术介绍
转鼓造粒机是复合(混)肥行业在造粒工序过程中的关键设备之一,它的主要作用是使粉状的物料在筒体内进行预造粒,形成直径I 2_左右的微小颗粒,它的造粒效果将直接影响肥料成球率(产量)和造粒质量。长期以来,传统的转鼓造粒机筒体的结构大多是采用单一直径,如图I所示,包括筒体11、设在筒体11外壁上的前滚圈12、齿圈13和后滚圈14、附在筒体11内壁上的不锈钢或橡胶板内衬,以及设在筒体11内的挡料环15。其中,挡料环15的高度一般在150 250mm,实际生产过程中,挡料环15的确起到使物料分级的作用,即直径较大的物料在上面,较小的物料在底部。但是,小于I. 5mm的粉料在挡料环15前侧一个较小的三角形区域随筒体11转动而作滚动团球运动,而且,在此处物料有相对挤压的过程。因此,在筒体11的出料端常看到的现象是颗粒椭圆状或带有凹坑等残缺状,并且,会有大量粉料一同流出,增加了后续烘干、冷却的热量与动力消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改进的转鼓造粒机筒体,可有效解决大量粉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转鼓造粒机筒体,包括筒体、设在筒体外壁上的前滚圈(23)、齿圈(22)和后滚圈(27),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包括前段筒体(21)、后段筒体(28)和设在前段筒体(21)与后段筒体(28)之间的膨胀段筒体(25),所述前段筒体(21)与后段筒体(28)的直径相同,膨胀段筒体(25)的直径大于前段筒体(21)和后段筒体(28)的直径;所述膨胀段筒体(25)与前段筒体(21)之间通过前锥体段筒体(24)相连接;所述膨胀段筒体(25)与后段筒体(28)之间通过后锥体段筒体(26)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臣,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旭洋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