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交拉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53915 阅读:3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1 2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公交拉手,适用于公交车上乘客的抓握把持,属拉手产品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外包框、手持把和卡槽板,所述两片卡槽板卡入外包框的卡槽内,手持把位于外包框下方,外包框与手持把胶贴为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框呈V型,上部两头开有拉绳孔,下部两端胶贴有加固夹块,手持把上胶贴有硅胶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时安全稳定,能有效改良目前公交车拉手存在的一些缺陷。(*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实用新 型涉及一种公交拉手,适用于公交车上乘客的抓握把持,属拉手产品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公交拉手,通常都以单拉绳的结构出现,在公交车上乘客使用的时候虽然能提供一定的持握稳定性,但仍然会因为公交车的行进产生剧烈晃动,并多次造成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公交拉手,能有效改良这一状况,目的在于改变现在公交拉手的的使用方式,提供更可靠的公交拉手,给人以更安全有效的稳定作用,双拉绳的结构在使用过程中能有效分解人的拉力,并仍保留了原先公交扶手信息传递的窗口即广告牌的放置区域。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公交拉手,包括外包框、手持把和卡槽板,所述两片卡槽板卡入外包框的卡槽内,手持把位于外包框下方,外包框与手持把胶贴为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框呈V型,上部两头开有拉绳孔,下部两端胶贴有加固夹块,手持把上胶贴有硅胶片。本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的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时安全稳定,能有效改良目前公交车拉手存在的一些缺陷。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分解图之一。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分解图之二。图中I外包框,2卡槽板,3加固夹块,4手持把,5拉绳孔,6硅胶片。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实施例,参考图I 图3,本技术包括外包框I、手持把4和卡槽板2,两片卡槽板2卡入外包框I的卡槽内,手持把4位于外包框I下方,外包框I与手持把4胶贴为一体,外包框I呈V型,上部两头开有拉绳孔5,下部两端胶贴有加固夹块3,手持把4上胶贴有娃胶片6。下面描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公交拉手的工作过程。本技术整体形态为V形,从分解图可以看出,各组件通过胶连而成,卡槽板2从上而下沿着外包框I的滑槽卡住,卡槽板2面上设置有广告,硅胶片6对应胶连到手持把4的位置,拉绳通过拉绳孔5来进行固定,与公交车上的横向拉杆通过标准的卡件连接,使用方法与现有公交扶手无异,通过抓握把持;双拉绳的结构在使用过程中能有效分解人的拉力,并仍旧保留了原先公交扶手信息传达的广告面,加固夹块3起加强外包框I的结构强度作用,另外也是LOGO商标标识,该公交拉手是一种新式公交拉手,较以往的普通公交拉手相比,该公交拉手采用的是双拉绳的设计,更安全更稳当,且经过实验确实更加可靠有效。根据以上公开的内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实施。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技术,而不是对本技术进行限制,在本技术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技术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公交拉手,包括外包框、手持把和卡槽板,所述两片卡槽板卡入外包框的卡槽内,手持把位于外包框下方,外包框与手持把胶贴为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框呈V型,上部两头开有拉绳孔,下部两端胶贴有加固夹块,手持把上胶贴有硅胶片。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公交拉手,适用于公交车上乘客的抓握把持,属拉手产品
本技术包括外包框、手持把和卡槽板,所述两片卡槽板卡入外包框的卡槽内,手持把位于外包框下方,外包框与手持把胶贴为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框呈V型,上部两头开有拉绳孔,下部两端胶贴有加固夹块,手持把上胶贴有硅胶片。本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的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时安全稳定,能有效改良目前公交车拉手存在的一些缺陷。文档编号B60N3/02GK202743101SQ20122044092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日专利技术者夏芒, 王光波, 孔伟杰, 张祖耀 申请人:浙江理工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公交拉手,包括外包框、手持把和卡槽板,所述两片卡槽板卡入外包框的卡槽内,手持把位于外包框下方,外包框与手持把胶贴为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框呈V型,上部两头开有拉绳孔,下部两端胶贴有加固夹块,手持把上胶贴有硅胶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芒王光波孔伟杰张祖耀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