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更具舒适性的改进型织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53547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1 2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更具舒适性的改进型织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织带外层、中间层及内层,所述织带外层为平直状的经纬编织结构;所述中间层为高弹涤纶丝交织而成,且设置于上述织带外层内表面;所述内层由竹炭纤维交织而成,并设置于上述中间层内表面。通过织带外层、中间层及内层,根据其处于不同位置结构,使用不同材质制成,从而发挥各自材质的特性,进而使得该型织带具有更佳的使用效果及舒适性。同时由于使用了高分子材质的高弹涤纶丝及新型纤维即竹炭纤维,使得本织带获得更佳的性能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分子材质的织带,尤其是指一种更具舒适性的改进型织带
技术介绍
我国是纺织业大国,每年有大量的纺织品出口或内销,因此针对纺织品如服装或其他包袋方面的原材料的配件的生产也是很重要的配套措施,其中在很多领域都会用到的织带就是一种得到较为广泛应用的配件。不过现有的各种织带多是由涤纶丝经纬编织而成平直状的织带,其与人体皮肤接触的触感不佳,因此其作为各种纺织品的配件制成相应各种产品后,其使用的舒适性也欠佳,因此有待对其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更具舒适性的改进型织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更具舒适性的改进型织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织带外层、中间层及内层,所述织带外层为平直状的经纬编织结构;所述中间层为高弹涤纶丝交织而成,且设置于上述织带外层内表面;所述内层由竹炭纤维交织而成,并设置于上述中间层内表面。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织带外层、中间层及内层,根据其处于不同位置结构,使用不同材质制成,从而发挥各自材质的特性,进而使得该型织带具有更佳的使用效果及舒适性。同时由于使用了高分子材质的高弹涤纶丝及新型纤维即竹炭纤维,使得本织带获得更佳的性能效果。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I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更具舒适性的改进型织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织带外层I、中间层2及内层3,所述织带外层I为平直状的经纬编织结构;所述中间层2为高弹涤纶丝交织而成,且设置于上述织带外层I内表面;所述内层3由竹炭纤维交织而成,并设置于上述中间层2内表面。本技术的重点在于,通过织带外层I、中间层2及内层3,根据其处于不同位置结构,使用不同材质制成,从而发挥各自材质的特性,进而使得该型织带具有更佳的使用效果及舒适性。同时由于使用了高分子材质的高弹涤纶丝及新型纤维即竹炭纤维,使得本织带获得更佳的性能效果。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 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 内。权利要求1. 一种更具舒适性的改进型织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织带外层、中间层及内层,所述织带外层为平直状的经纬编织结构;所述中间层为高弹涤纶丝交织而成,且设置于上述织带外层内表面;所述内层由竹炭纤维交织而成,并设置于上述中间层内表面。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更具舒适性的改进型织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织带外层、中间层及内层,所述织带外层为平直状的经纬编织结构;所述中间层为高弹涤纶丝交织而成,且设置于上述织带外层内表面;所述内层由竹炭纤维交织而成,并设置于上述中间层内表面。通过织带外层、中间层及内层,根据其处于不同位置结构,使用不同材质制成,从而发挥各自材质的特性,进而使得该型织带具有更佳的使用效果及舒适性。同时由于使用了高分子材质的高弹涤纶丝及新型纤维即竹炭纤维,使得本织带获得更佳的性能效果。文档编号B32B27/02GK202742733SQ20122032640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7日专利技术者姚道锡 申请人:石狮市远辉线带织染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更具舒适性的改进型织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织带外层、中间层及内层,所述织带外层为平直状的经纬编织结构;所述中间层为高弹涤纶丝交织而成,且设置于上述织带外层内表面;所述内层由竹炭纤维交织而成,并设置于上述中间层内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道锡
申请(专利权)人:石狮市远辉线带织染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