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铝管内壁焊接机工装上的Z轴行走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52709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1 1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螺旋铝管内壁焊接机工装上的Z轴行走机构,特征是:包括安装在龙门架顶部的电机座,在电机座上安装电机,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滚珠丝杆,滚珠丝杆的丝杆螺母与升降横梁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机座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在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上绕设钢丝绳,钢丝绳的一端与升降横梁固定,另一端连接配重块。在所述龙门架上设置导轨,在升降横梁上设置可沿导轨上下滑动的滑槽。所述滚珠丝杆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设置在丝杆支撑座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螺旋铝管内壁焊接机工装上的Z轴行走机构通过增加配重块,减轻电机的负载,提高设备的灵敏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螺旋铝管内壁焊接机工装上的Z轴行走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螺旋铝管焊接设备,尤其是一种螺旋铝管内壁焊接机工装上的Z轴行走机构。
技术介绍
螺旋铝管一般用于高压输配电管线上,埋于地下,具有耐腐及屏蔽效果。常规的螺旋铝管一般采用铝带经开卷、平整、铣边(定宽)、表面清理后,进入成形机(即卷板成管)焊好后在线切定尺,再进行下一道工序。现有的工艺一般采用内壁焊接机,采用TIG (Tungsten Inert Gas arc ffeiding, 又称为惰性气体钨极保护焊)保护焊接,在成形机处利用现有空间将焊枪送至内壁焊点。在内壁焊接机的工作过程中,需要有将焊枪送至内壁焊点的工装,以完成焊接过程;而现有技术当中,还没有相应的内壁焊机工装。在内壁焊机工装上带动焊枪作垂直运动的升降部份(即Z轴行走机构),由于工作载荷比较大,电机的负载较大,设备的灵敏度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螺旋铝管内壁焊接机工装上的Z轴行走机构,通过增加配重块,减轻电机的负载,提高设备的灵敏度。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螺旋铝管内壁焊接机工装上的Z轴行走机构,特征是包括安装在龙门架顶部的电机座,在电机座上安装电机,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滚珠丝杆,滚珠丝杆的丝杆螺母与升降横梁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机座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在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上绕设钢丝绳,钢丝绳的一端与升降横梁固定,另一端连接配重块。在所述龙门架上设置导轨,在升降横梁上设置可沿导轨上下滑动的滑槽。所述滚珠丝杆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设置在丝杆支撑座中。所述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均由两个滑轮组成,两个滑轮共同安装在两个底板之间。本技术所述的螺旋铝管内壁焊接机工装上的Z轴行走机构通过增加配重块, 减轻电机的负载,提高设备的灵敏度。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A-A剖视图。图3为图2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滑轮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俯视图。图6为图4的C-C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 图6所示螺旋招管内壁焊接机工装上的Z轴行走机构包括龙门架I、电机座2、电机3、联轴器4、滚珠丝杆5、丝杆支撑座6、丝杆螺母7、升降横梁8、导轨9、第一滑轮组10、第二滑轮组11、钢丝绳12、配重块13、底板14等。如图I 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安装在龙门架I顶部的电机座2,在电机座2 上安装电机3,电机3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4连接滚珠丝杆5,滚珠丝杆5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设置在丝杆支撑座6中;所述滚珠丝杆5的丝杆螺母7与升降横梁8固定连接,以带动升降横梁8作上下升降运动;并且,在所述龙门架I的两侧各设置一条导轨9,在升降横梁8上设置可沿导轨9上下滑动的滑槽,导轨9起导向作用,升降横梁8可沿导轨9 上下移动;如图3所示,在所述电机座2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滑轮组10和第二滑轮组11, 在第一滑轮组10和第二滑轮组11上绕设钢丝绳12,钢丝绳12的一端与升降横梁8固定, 另一端连接配重块13 ;如图4 图6所示,所述第一滑轮组10和第二滑轮组11均由两个滑轮组成,两个滑轮共同安装在两个底板14之间。本技术所使用的第一滑轮组10和第二滑轮组11中的两个滑轮安装在同一底座上,这样结构紧凑,制造简单,安装时方便、准确。本技术在安装时须注意(I)钢丝绳12向上引时要保证在铅垂线上;(2)配重块13与龙门架的内壁没有磨擦(3)保证钢丝绳12的长度合适,即升降横梁8在最下位置时,需要保证配重块13在最上位置,以保配重块13下行时不触地;升降横梁8在最上位置时,要保证配重块13上部距龙门架的顶部有一定的长度(工作行程)以确保升降横梁8下行时配重块不碰顶。本技术解决了升降横梁的负载平衡问题,减轻电机的压力,降低运行成本。权利要求1.一种螺旋铝管内壁焊接机工装上的Z轴行走机构,其特征是包括安装在龙门架(I) 顶部的电机座(2),在电机座(2)上安装电机(3),电机(3)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4)连接滚珠丝杆(5 ),滚珠丝杆(5 )的丝杆螺母(7 )与升降横梁(8 )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机座(2 ) 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滑轮组(10)和第二滑轮组(11),在第一滑轮组(10)和第二滑轮组(11)上绕设钢丝绳(12),钢丝绳(12)的一端与升降横梁(8)固定,另一端连接配重块(13)。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螺旋铝管内壁焊接机工装上的Z轴行走机构,其特征是在所述龙门架(I)上设置导轨(9),在升降横梁(8)上设置可沿导轨(9)上下滑动的滑槽。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螺旋铝管内壁焊接机工装上的Z轴行走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滚珠丝杆(5)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设置在丝杆支撑座(6)中。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螺旋铝管内壁焊接机工装上的Z轴行走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滑轮组(10)和第二滑轮组(11)均由两个滑轮组成,两个滑轮共同安装在两个底板(14)之间。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螺旋铝管内壁焊接机工装上的Z轴行走机构,特征是包括安装在龙门架顶部的电机座,在电机座上安装电机,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滚珠丝杆,滚珠丝杆的丝杆螺母与升降横梁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机座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在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上绕设钢丝绳,钢丝绳的一端与升降横梁固定,另一端连接配重块。在所述龙门架上设置导轨,在升降横梁上设置可沿导轨上下滑动的滑槽。所述滚珠丝杆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设置在丝杆支撑座中。本技术所述的螺旋铝管内壁焊接机工装上的Z轴行走机构通过增加配重块,减轻电机的负载,提高设备的灵敏度。文档编号B23K9/12GK202741895SQ20122042776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7日专利技术者董永, 李明杰 申请人:无锡市南方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旋铝管内壁焊接机工装上的Z轴行走机构,其特征是:包括安装在龙门架(1)顶部的电机座(2),在电机座(2)上安装电机(3),电机(3)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4)连接滚珠丝杆(5),滚珠丝杆(5)的丝杆螺母(7)与升降横梁(8)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机座(2)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滑轮组(10)和第二滑轮组(11),在第一滑轮组(10)和第二滑轮组(11)上绕设钢丝绳(12),钢丝绳(12)的一端与升降横梁(8)固定,另一端连接配重块(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永李明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南方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