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氧式贝类净化筐,包括筐体、筐底、筐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筐底上设有多个筐底通孔,筐底上设有横向和纵向的加强筋,将筐体划分为24格;所述的筐把手设在筐体的两个侧面凸起部位上的中间,且与筐体相连;所述的筐体上设有等间距的条形通孔,相隔一定量的通孔间设有加强筋。它是一种组织结构不易变形,操作便利,能够装载10千克重量且具有较好净化效果的贝类净化筐。(*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海产品加工的生产设备,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海产贝类净化的一种多氧式贝类净化筐。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世界上贝类养殖产量最大的国家,据统计,2010年海水贝类养殖产量达到1200余万吨,占我国海水养殖总量的75%和全国渔业总产量的23%,其已发展成为对国民经济有重要影响的产业。但由于贝类的生物学特性,极易将海水环境中的有害污染物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目前,政府在海水贝类安全生产卫生方面还缺乏有效的技术监管保证体系,食用贝类容易造成身体疾病伤害和公共群体性卫生事件,1988年上海30万人感染甲型 肝炎疾病和2006年广东、北京等地方爆发的诺如病毒感染的疾病就是非常典型的事例。同时,欧盟从1997年7月I日起禁止进口中国的贝类和贝类产品,至今也没有解禁。净化作为一种降低食用贝类致病风险的方法在19世纪后期被创立,欧洲和美国在20世纪立法进行控制。采用净化手段也是目前防控贝类中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最为有效的措施,于是世界各国纷纷建立贝类净化工厂,如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东南亚的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欧洲的英国、西班牙、法国、丹麦,以及加拿大和土耳其等。在这些国家中,有的是强制性的,有的则是自愿的。欧洲如英国、意大利、西班牙、法国、丹麦等国都要求所有的上市贝类强制进行净化。英国进行贝类净化已有90年的历史,目前贝类产量10. 4万吨,净化工厂88座;西班牙是欧盟国家中消费贝类最多的国家,年生产25万吨左右,仅官方净化工厂就63座;意大利贝类产量8. 8万吨,净化工厂114座,这些工厂虽然不是全部一年四季都生产,但这些工厂都是流动和对外开放式的;法国贝类产量25万吨,建立的净化工厂竟达1422座。欧洲的贝类净化工厂数量之大,实让人震惊,而且工厂规模也不小,按他们的贝类产量与工厂数的平均计算,结果为每1000吨左右的产量就配套一个净化工厂,净化工厂的平均规模在5吨/次。世界各国净化工厂的建设模式略有不同,主要采用臭氧、氯化物和紫外线系统。我国的贝类净化加工还比较落后,在全国形成规模的贝类净化工厂仅有5家,由于净化设备、净化加工工艺等技术上的不足,净化的贝类普遍存在活力不足和鲜度下降等问题,在国内外市场上没有明显的竞争力。本技术是在调查我国硬壳蛤类品种和尺寸的基础上设计的,充分兼顾了硬壳蛤类对水流速、溶解氧等净化基本条件。通过本技术对硬壳蛤类的净化生产,能够增加水体的溶氧量,提升净化贝类的活力;同时,规范工厂操作程序,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盛装10千克左右的硬壳贝类,且能够在净化过程中使贝体具有充分活力的多氧式贝类净化筐。为完成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种多氧式贝类净化筐,包括筐体、筐底、筐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筐底上设有多个筐底通孔,筐底上设有横向和纵向的加强筋,将筐体划分为24格;所述的筐把手设在筐体的两个侧面凸起部位上的中间,与筐体相连,筐体侧面凸起部位高2. 5cm ;所述的筐体上设有等间距的条形通孔,相隔一定量的通孔间设有加强筋,所述的筐体为长方形,筐体的外廓尺寸为50cm*32cm,高度为13cm。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筐底通孔呈正方形,正方形边长均为I. 2cm,所述的条形通孔宽I. 2cm,这样的设计,保障了水流的覆盖及流速的均匀;同时,贝类产生的沉淀污染物能够充分沉降到净化池底部,不会导致贝类在起获时的二次污染,适用于文蛤、菲律宾蛤、青蛤、泥蚶、毛蚶、西施舌等我国主要硬壳贝类的尺寸。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筐体棱边都设有加强筋,且筐体上的加强筋和筐底上的加强筋都与之相连接,这样不会导致筐体变形,使筐体承重力加强,可以在净化时实现多层叠加置放,节省生产空间,提高生产效率。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筐体下端的四角上分别设有直角形支座,这样在净化水流的作用下使筐体叠加置放时保持稳定,形成整个水流立体切面的均一性,而且在贝类在转运过程中,避免直接与地面或其他东西接触,保持贝类的卫生质量。综合阐述,本技术,能够让贝类得到充分的净化,操作便利,效率较高。附图说明图I为多氧式贝类净化筐的筐体侧面示意图。图2为多氧式贝类净化筐的筐体正面示意图。图3为多氧式贝类净化筐的筐底示意图。图4为多氧式贝类净化筐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的结构,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所示,图I所示的筐体侧面示意图,在筐体上有个凸起部分4,在凸起部分4上开有一个筐把手,在条形孔6边上设有加强筋5、8,如图2所示的筐体正面示意图,在筐体下端设有支座7,如图3所示的筐底示意图,筐底边的加强筋I与筐底加强筋3相连,正方形孔2均与分布在筐底上,这样的一个多氧式贝类净化筐正如图4所示那样。权利要求1.一种多氧式贝类净化筐,包括筐体、筐底、筐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筐底上设有多个筐底通孔,筐底上设有横向和纵向的加强筋,将筐体划分为24格;所述的筐把手设在筐体的两个侧面凸起部位上的中间,且与筐体相连;所述的筐体上设有等间距的条形通孔,相隔一定量的通孔间设有加强筋。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多氧式贝类净化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筐底通孔呈正方形,正方形边长均为I. 2cm。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多氧式贝类净化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条形通孔宽I.2cm0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多氧式贝类净化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筐体侧面凸起部位高2. 5cm。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多氧式贝类净化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筐体棱边都设有加强筋,且筐体上的加强筋和筐底上的加强筋都与之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多氧式贝类净化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筐体下端的四角上分别设有直角形支座。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多氧式贝类净化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筐体为长方形,筐体的外廓尺寸为50cm*32cm,高度为13cm。专利摘要一种多氧式贝类净化筐,包括筐体、筐底、筐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筐底上设有多个筐底通孔,筐底上设有横向和纵向的加强筋,将筐体划分为24格;所述的筐把手设在筐体的两个侧面凸起部位上的中间,且与筐体相连;所述的筐体上设有等间距的条形通孔,相隔一定量的通孔间设有加强筋。它是一种组织结构不易变形,操作便利,能够装载10千克重量且具有较好净化效果的贝类净化筐。文档编号A22C29/04GK202738702SQ201220417899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2日专利技术者姜朝军, 乔庆林, 郭全友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氧式贝类净化筐,包括筐体、筐底、筐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筐底上设有多个筐底通孔,筐底上设有横向和纵向的加强筋,将筐体划分为24格;所述的筐把手设在筐体的两个侧面凸起部位上的中间,且与筐体相连;所述的筐体上设有等间距的条形通孔,相隔一定量的通孔间设有加强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朝军,乔庆林,郭全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