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构网内移动性参数调整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48860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1 0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异构网内移动性参数调整方法和装置,提高异构网中移动执行成功率。所述方法包括:终端选择指定小区;根据选择的指定小区,评估本终端的移动速度和/或小区的部署密度;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移动性参数。所述终端包括指定小区选择模块、评估模块和调整模块,其中:所述指定小区选择模块,用于选择指定小区;所述评估模块,用于根据选择的指定小区,评估本终端的移动速度和/或小区的部署密度;所述调整模块,用于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移动性参数。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及装置通过增强的移动状态以及网络节点部署密度的评估,为自适应的对灵活多变的异构网络中终端的移动性参数进行调整,提高异构网中移动执行的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异构网内移动性参数调整方法和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长期演进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异构网下移动性参数调整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长期演进(LTE)技术允许运营商使用新的和更广泛的频谱,相比于3G网络,有着更高的数据速率、更低的延迟和平坦的基于IP的架构。由于单无线链路性能通过宽带技术和多天线技术已接近理论极限,下一代无线网络的性能飞跃来自于基于网络拓扑结构的增强。通过在宏小区(macrocell)覆盖范围内,通过灵活和低成本的部署低功率的网络小区,如微小区(microcell),微微小区(picocell)和中继(relay)节点覆盖的小区,来对宏小区的热点位置或者网络覆盖缺失的地方进行补充。原来只有部署宏小区的网络被称为同构网络,即部署相同或类似的特性和性质的小区组成的网络,目前的同构网络部署是以宏小区为中心的,所有的宏基站有类似的发射功率、天线模式、接收器的噪声和类似的回程连接网络。此外,所有基站可以向所有的终端提供相类似的服务质量(QoS),并且每个宏小区可以服务大约相同数量的用户终端。宏基站的位置是经过网络规划精心挑选的,并且基站需要进行正确配置,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覆盖面和控制基站之间的干扰。然而,这种部署过程是复杂和反复。此外,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部署宏基站变得日益困难。无线蜂窝系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在单基站部署的情况下,系统吞吐量接近信道的理论最佳的性能。所以无线网络进一步演进将通过更多样的网络拓扑结构,通过拉近基站和终端的距离来提高系统的性能,以提高单位面积的频谱效率。如图1所示,在macro小区中,在用户集中的热点区域部署低功率的pico小区。虽然pico小区功率比较低,但它和用户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近,所以相对于通过macro小区,用户通过pico小区反而可以获得较好的服务质量。相对于同构网需要精心的网络规划,异构网中的低功率小区通常不需要严格的规划,并且由于pico小区众多,也不能进行网络规划。此外低功率节点体型轻便,站点的部署也很灵活:街道边,楼道里,咖啡店等人口密集区域,都可以很方便的部署低功率节点,来弥补宏小区的覆盖空洞区域或者对分流宏小区在热点区域的部分负载。当终端处于不同的移动速度时,对切换的速度要求也是不同的,对于高速移动的终端在相同的环境下,相比于低速移动的终端,需要更快速的完成切换。而一般终端没有配置速度传感器的情况下,较难对自己的速度做出评估,并且终端的速度也是会变化的,为了满足终端在不同速度下的切换性能,蜂窝同构网系统中普遍使用一种终端移动状态评估的方法,描述如下,以LTE系统终端空闲(IDLE)态为例:在TCRmax时间内,终端的小区重选次数大于NCR_M,小于NCR_H,则该终端满足中速条件,认为该终端的移动状态为中速;在TCRmax时间内,终端的小区重选次数大于NCR_H,则该终端满足高速条件,认为该终端的移动状态为高速;在TCRmaxHyst时间内,终端既不满足中速条件,也不满足高速条件,则该终端满足低速条件,认为该终端的移动状态为低速。其中,TCRmax为小区重选次数的统计时间,NCR_M为中速条件的小区重选次数,NCR_H为高速条件的小区重选次数,TCRmaxHyst为低速条件的统计时间。当目标小区测量量在重选定时器(Treselection)时间内优于服务小区测量量一个门限——小区重选迟滞参数(Qhyst)门限,终端进行小区重选。显然Treselection和Qhyst越大,终端重选的越慢,反之则越快。网络给中速和高速状态分别配置了重选时间比例因子(SpeeddependentScalingFactorforTreselection)和重选迟滞门限比例因子(SpeeddependentScalingFactorforQhyst)。当终端处于中速和高速时,Treselection和Qhyst将分别被乘以对应的比例因子(由于Qhyst是用dB单位,所以实际操作时是加上),用于加快终端的重选速度。这种通过对服务小区变化的计数,评估终端的运动速度,从而动态的修改移动性参数以适应其运动速度的方法,在各种同构蜂窝网络的移动功能中广泛使用。而在异构网中,由于低功率小区的非均匀部署,使得即使在相同速度下,当终端在低功率节点集中部署区内,重选的次数会变多,会被判成高速终端,而在低功率节点分散部署区内,则被判断为低速终端,从而出现移动状态判断错误的问题。现有的切换配置无法适应异构网络灵活多变的网络部署。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异构网内移动性参数调整方法和装置,提高异构网中移动执行成功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异构网内移动性参数调整方法,包括:终端选择指定小区;根据选择的指定小区,评估本终端的移动速度和/或小区的部署密度;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移动性参数。进一步地,所述根据选择指定小区,包括:选择均匀部署的小区为指定小区;所述根据选择的指定小区,评估本终端的移动速度,包括:根据终端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指定小区间的变化次数判断本终端的移动状态。进一步地,采用以下任一方法选择均匀部署的小区为指定小区:根据网络侧下发的非均匀部署小区列表信息或者非均匀部署小区标志位信息确定非均匀部署的小区,选择除非均匀部署外的其他小区作为指定小区;根据网络侧下发的均匀部署小区列表信息或者均匀部署小区标志位信息确定均匀部署的小区,选择均匀部署的小区作为指定小区;根据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来确定均匀部署的小区。进一步地,根据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来确定均匀部署的小区,包括:终端从第一小区到第二小区的时间间隔大于预定时间门限,则确定该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为均匀部署的小区。进一步地,所述终端选择指定小区,包括:选择非均匀部署的小区为指定小区。进一步地,所述根据选择的指定小区,评估小区的部署密度,包括:根据终端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指定小区间的变化次数评估小区的部署密度;或者根据终端在指定小区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评估小区的部署密度;或者根据终端在指定小区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与基准时间的比值计算得到小区的部署密度因子。进一步地,所述根据终端在第二预定时间内、在指定小区间的变化次数评估小区的部署密度,包括:在第四指定时间内,终端在指定小区间变化的次数超过第四门限,判断小区部署密度状态为高密度;在第五指定时间内,终端在指定小区间变化的次数超过第五门限,小于第四门限,判断小区部署密度状态为中密度;在第六指定时间内,终端在指定小区间变化的次数小于第五门限,则判断小区部署密度状态为低密度。进一步地,所述根据终端在指定小区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评估小区的部署密度,包括:终端在指定小区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小于第四指定时间,则判断小区部署密度状态为高密度;终端在指定小区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小于第五指定时间,但不小于第四指定时间,则判断小区部署密度状态为中密度;终端在指定小区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大于第五指定时间,则判断小区部署密度状态为低密度。进一步地,所述根据终端在指定小区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与基准时间的比值计算得到小区的部署密度因子,包括:采用下式计算部署密度因子A:A=Ceiling(T1/Ts),其中Ceiling表示为向上取整,T1为指定小区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异构网内移动性参数调整方法和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异构网内移动性参数调整方法,包括:终端选择指定小区;根据选择的指定小区,评估本终端的移动速度和/或小区的部署密度;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移动性参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异构网内移动性参数调整方法,包括:终端选择指定小区;根据选择的指定小区,评估本终端的移动速度和/或小区的部署密度;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移动性参数;其中,所述终端选择指定小区,包括:选择均匀部署的小区为指定小区;所述根据选择的指定小区,评估本终端的移动速度,包括:根据终端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指定小区间的变化次数判断本终端的移动状态;采用以下方法选择均匀部署的小区为指定小区:根据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来确定均匀部署的小区;根据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来确定均匀部署的小区,包括:终端从第一小区到第二小区的时间间隔大于预定时间门限,则确定该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为均匀部署的小区;或者,所述终端选择指定小区,包括:选择非均匀部署的小区为指定小区;所述根据选择的指定小区,评估小区的部署密度,包括:根据终端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指定小区间的变化次数评估小区的部署密度;或者根据终端在指定小区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评估小区的部署密度;或者根据终端在指定小区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与基准时间的比值计算得到小区的部署密度因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终端在第二预定时间内、在指定小区间的变化次数评估小区的部署密度,包括:在第四指定时间内,终端在指定小区间变化的次数超过第四门限,判断小区部署密度状态为高密度;在第五指定时间内,终端在指定小区间变化的次数超过第五门限,小于第四门限,判断小区部署密度状态为中密度;在第六指定时间内,终端在指定小区间变化的次数小于第五门限,则判断小区部署密度状态为低密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终端在指定小区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评估小区的部署密度,包括:终端在指定小区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小于第四指定时间,则判断小区部署密度状态为高密度;终端在指定小区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小于第五指定时间,但不小于第四指定时间,则判断小区部署密度状态为中密度;终端在指定小区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大于第五指定时间,则判断小区部署密度状态为低密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终端在指定小区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与基准时间的比值计算得到小区的部署密度因子,包括:采用下式计算部署密度因子A:A=Ceiling(T1/Ts),其中Ceiling表示为向上取整,T1为指定小区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Ts为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基准值。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任一方法选择非均匀部署的小区为指定小区:根据网络侧下发的均匀部署小区列表信息或者均匀部署小区标志位信息确定均匀部署的小区,选择除均匀部署外的其他小区作为指定小区;根据网络侧下发的非均匀部署小区列表信息或者非均匀部署小区标志位信息确定非均匀部署的小区,选择非均匀部署的小区作为指定小区;根据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来确定非均匀部署的小区。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来确定非均匀部署的小区,包括:终端从第一小区到第二小区的时间间隔小于预定时间门限,则确定该第二小区为非均匀部署的小区。7.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选择的指定小区,评估本终端的移动速度和小区的部署密度;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移动性参数,包括:根据评估的终端的移动速度状态,确定需要调整的第一移动性参数,将评估的终端的移动速度状态对应的移动速度状态因子作为调整该需要调整的移动性参数的调整因子;根据评估的小区的部署密度,确定需要调整的第二移动性参数,将评估的小区的部署密度对应的部署密度因子作为调整该需要调整的移动性参数的调整因子;当需要调整的第一移动性参数和第二移动性参数相同时,将移动速度状态因子和部署密度因子加权叠加后得到的因子作为调整该移动性参数的调整因子。8.一种异构网内移动性参数调整终端,包括指定小区选择模块、评估模块和调整模块,其中:所述指定小区选择模块,用于选择指定小区;所述评估模块,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亚达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