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魏钢专利>正文

内置多频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48444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1 0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多频天线,其包括位于一侧的接地部、位于另一侧的辐射部以及位于所述接地部和辐射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辐射部呈弯折的不闭合矩形,所述内置多频天线还包括可与所述辐射部谐振的电容谐振片。本发明专利技术内置多频天线通过设置电容谐振片于接地部上,有效扩展了天线的频带宽度,整个天线可以满足从二点五代的GSM到第四代移动通信LTE的工作频带要求;而且提高了天线的辐射效率,此外,弯折的大体矩形辐射部可有效减小天线的占用空间,适应移动通信设备小型化趋势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通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置于无线通讯设备的多频天线。
技术介绍
天线用来发射或接收无线电波以传递或交换无线电信号,其对无线通讯设备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移动通讯设备的呈现小型化趋势,由于内置天线具有不易损坏、对人体辐射小以及美观等优点,目前普遍被天线设计者采用。在现有技术中,如美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第US 2004/0066334A1号公开了一种内置的平面倒F天线(Planar Inverted-F Antenna,简称PIFA),该平面倒F天线包括一连接组件、 一平面辐射组件以及一平面接地组件,连接组件的形状似于“ h ”,其上一端点耦接于一馈入线,用以将信号馈入至平面辐射组件。所述平面辐射组件具有两段长短不同的辐射臂,分别用来高频和低频。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均熟知,天线的辐射体路径需大于或约等于欲传输或接收的无线电波波长的四分之一,在此情况下,所述平面辐射组件会占用一定尺寸的平面面积,造成传统平面式的多频天线所占用的面积无法有效缩减,难以适应占用空间小型化的要求。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又揭示了一种内置的立体式双频天线,其包括有一馈入组件;一第一开口状辐射体;耦接于该馈入组件,该第一开口状辐射体形成一朝向该馈入组件的第一开口 ;一第二开口状辐射体,耦接于该馈入组件,该第二开口状辐射体形成一朝向该第一开口的第二开口 ; 一接地组件,耦接于一地端;以及一连接组件,耦接于该馈入组件与该接地组件之间。该立体式天线通过所述第一开口状辐射体及第二开口状辐射体的弯折回形结构有效的缩小了天线的占用空间。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立体式双频天线仅能工作于2. 4GHz和5GHz两个频段,不能满足移动通信设备宽频带的要求。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天线进行改进,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或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置多频天线,其通过改进的天线结构,较大幅度的增加了天线的辐射带宽,进而提高了天线的辐射效率,天线的频带可覆盖从GSM到LTE,有效扩大了天线的应用范围,符合产业发展趋势,而且整个天线尺寸小,占用空间少,适应无线通信设备小型化的趋势。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置多频天线,其包括位于一侧的接地部、位于另一侧的辐射部以及位于所述接地部和辐射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辐射部呈弯折的不闭合矩形,所述内置多频天线还包括可与所述辐射部谐振的电容谐振片。进一步的,所述电容谐振片包括自所述接地部延伸的衔接部及自衔接部一体延伸形成的电容谐振主体,所述衔接部的面积远远小于电容谐振主体的面积。进一步的,所述电容谐振片的衔接部设置有天线馈点。进一步的,所述电容谐振片与所述辐射部及连接部所形成的公共底面之间形成有间隙。进一步的,所述辐射部包括两个均经过两次弯折而分别大体呈“凹”型的辐射臂, 并且所述两个辐射臂的“凹”型开口相对。进一步的,所述辐射部的两个辐射臂分别包括至少三个辐射臂段,并且各辐射臂段具有不同的宽度。可选的,所述内置多频天线还包括支撑于所述辐射部和接地部之间的支撑体,所述辐射部的一部分、连接部、电容谐振片以及接地部的一部分处于所述支撑体的同一侧壁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内置多频天线通过设置电容谐振片于接地部上,有效扩展了天线的频带宽度, 整个天线可以满足从二点五代的GSM到第四代移动通信LTE的工作频带要求;而且提高了天线的辐射效率,此外,弯折的大体矩形辐射部可有效减小天线的占用空间,适应移动通信设备小型化趋势的要求。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内置多频天线的正面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I中本专利技术的内置多频天线去掉支撑体得正面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2的另一角度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内置多频天线的回波损耗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内置多频天线的效率测试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比如下文实施例中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内置多频天线包括有支撑体,然而应当明确,实施例中支撑体并非必需,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所选天线材料的强度决定是否需要。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界定为内置的,当然在必要的时候,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创造性劳动便可将本专利技术的内置多频天线应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外部。如图I至图3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内置多频天线100的立体示意图,该内置多频天线 100可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或台式机、机顶盒(Set Top Box)、电子书、多媒体播放器和其它需要无线传输高速数据的移动终端。所述内置多频天线100包括位于一侧的接地部I、 位于另一侧的天线辐射部2、位于所述接地部I和辐射部2之间并将二者电性连接的连接部3、自所述接地部I向辐射部2延伸的电容谐振片4以及支撑于所述辐射部2和接地部I之间的支撑体5。所述接地部I、辐射部2、连接部3以及电容谐振片4均由金属片切割而形成,其共同构成所述内置多频天线100的本体,所述支撑体5支撑于所述内置多频天线100的本体,该支撑体5大体呈矩形块状以增强天线本体的强度,防止天线整体变形。当然,在天线本体具有足够强度时,也可不采用支撑体5支撑。请参阅图2及图3,所述辐射部2俯视大体呈不闭合矩形结构,即辐射部2于最外侧的长边形成有开口 20,该开口 20长度为5mm。所述辐射部2包括第一辐射臂21及第二辐射臂22,所述第一辐射臂21及第二辐射臂22均通过两次弯折而分别大体“凹”型,并且所述两个辐射臂的“凹”型开口相对,所述第一辐射臂21及第二辐射臂22的自由末端之间留有间隙形成所述开口 20。所述第一辐射臂21整体长度为47mm,其包括Ml段、自Ml段一端垂直弯折延伸的M2段及自M2段垂直弯折延伸并与所述Ml段相平行延伸的M3段三个臂段。所述第二辐射臂22整体长度为66mm,其包括自第一辐射臂21的Ml段的另一端延伸的 M4段、自所述M4段垂直弯折延伸的M5段及自所述M5段垂直弯折延伸的M6段。所述M5段和M2段的长度相等,并且二者的长度均远远小于其他段而作为整个矩形辐射部2的宽边。 由图2可明显看出,所述辐射部2的两个辐射臂的各辐射段均具有不同的宽度,尤其是第二辐射臂22的M4和M5辐射段其宽度要比辐射部2的其他辐射段的宽度要小很多,如此设置可起到微调整个内置多频天线100的输入阻抗及频率的作用。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接地部I呈L形,其包括竖直延伸面11和水平延伸面12, 其竖直延伸面11与所述辐射部2的各辐射臂相平行。所述连接部3大体呈倒L型,其包括水平延伸臂31及自所述水平延伸臂31弯折延伸形成的竖直延伸臂32,,所述竖直延伸臂32 —端连接于所述接地部I的竖直延伸面11, 而所述水平延伸臂31的一端则连接于所述辐射部2的第一辐射臂21的Ml段和第二辐射臂22的M4段衔接处形成的较宽过度段(未标号),所述连接部3与辐射部2相平行,并且结合图I和图2可见,所述连接部3与所述辐射部2的Ml段和M4段以及电容谐振片4和接地部I的竖直延伸面11均位于所述支撑体5的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置多频天线,其包括位于一侧的接地部、位于另一侧的辐射部以及位于所述接地部和辐射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辐射部呈弯折的不闭合矩形,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多频天线还包括可与所述辐射部谐振的电容谐振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钢
申请(专利权)人:魏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