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用于钻井平台的余热回收换热器包括外壳、导流板和双螺旋悬浮式盘管;所述外壳为腔体,其一端设有烟气进口、其另一端设有烟气出口,所述烟气进口与柴油发动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导流板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靠近所述外壳的烟气进口;所述双螺旋悬浮式盘管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双螺旋悬浮式盘管用于输送被加热流体媒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用于钻井平台柴油机烟气的余热回收,换热器换热效率高、阻力小、换热面积大、产生热快、温度可控制、固定性能优良、且清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钻井平台的余热回收换热器。
技术介绍
一个钻井队通常配备多台柴油发动机,用于带动泥浆泵、钻机,为设备保温,为生活区供电等。研究表明,柴油发动机燃料的能量只有约35%被发电机组转化为动力或电能,约有30%随废气排出,25%被发动机冷却水带走,通过机身散发等其它损失约占10%左右,而目前占柴油发动机燃料近55%热值的排气余热和冷却水余热资源基本上被白白浪费掉。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利用换热器可收集柴油发动机排出的烟气余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钻井平台的余热回收换热器,换热效率高、固定性能优良、且清洁。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钻井平台的余热回收换热器,包括外壳、导流板和双螺旋悬浮式盘管;所述外壳为腔体,其一端设有烟气进口、其另一端设有烟气出口,所述烟气进口与柴油发动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导流板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靠近所述外壳的烟气进口 ;所述双螺旋悬浮式盘管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双螺旋盘管用于输送被加热流体媒质。上述用于钻井平台的余热回收换热器,其中,所述双螺旋悬浮式盘管的媒质进入口靠近所述外壳的烟气出口,且穿过所述外壳的侧壁伸出所述外壳外,管内的被加热流体媒质从靠近所述烟气出口的位置流至靠近所述烟气进口的位置,再由所述双螺旋悬浮式盘管的媒质出口排出,所述双螺旋悬浮式盘管的媒质出口穿过所述外壳的侧壁伸出所述外壳外。上述用于钻井平台的余热回收换热器,其中,所述导流板呈半椭球状,面积较小的一端靠近所述外壳的烟气进口,面积较大的一端靠近所述双层螺旋盘管,所述导流板的外侧壁上设有螺旋状导流槽。上述用于钻井平台的余热回收换热器,其中,所述双螺旋悬浮式盘管的横截面均呈椭圆形。上述用于钻井平台的余热回收换热器,其中,所述外壳、导流板和双螺旋浮动盘管均采用ND钢材料制成。上述用于钻井平台的余热回收换热器,其中,所述双螺旋悬浮式盘管是一根椭圆直管按一定尺寸比例绕制,先绕一个大圈再绕一个小圈。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钻井平台的余热回收换热器采用双螺旋悬浮式盘管作为换热元件,成倍数的增大了换热面积,另外,被加热流体媒质在管内成螺旋线流动形式,可破坏管壁的介膜层,增加传热面的热传递,使得所述用于钻井平台的余热回收换热器产热快、产热量大;由于该换热器传热效率高,要在换热器的被加热流体媒质进口处安装流量调节器,以控制热流体媒质飞温度;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钻井平台的余热回收换热器的双螺旋悬浮式盘管在热媒温度、压力变化和离心力作用下,以及被加热水流动力的冲动下,使盘管自由上下,左右浮动和高频振动,可使水垢不易粘附在管壁上,螺旋盘管产生的热伸冷缩变化也可使管内垢片碎裂脱落,然后被水带出,实现自动除垢; 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钻井平台的余热回收换热器中双螺旋悬浮式盘管在壳体内具有较大的弹性伸缩空间,当被加热流体媒质和螺旋盘管遇到冷热或震动产生膨胀冷缩变化时,由于螺旋盘管在壳体内呈悬浮状的特殊结构会将能量在壳体内就得到释放缓解,因此螺旋盘管与壳体接口处不会受到冲击,不易泄露,固定性能优良; 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钻井平台的余热回收换热器在柴油发动机的振动和烟气吹动作下,能自动有效的减少积碳,保持所述双螺旋悬浮式盘管130表面清洁; 由于本专利技术用于钻井平台的余热回收换热器单位面积换热量大,在传热量相当的条件下,所占空间仅为管壳式换热器的1/2-1/3,且其结构紧凑合理,因此本专利技术换热器体积小,现场安装、拆卸、维护、维修、使用简单方便。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钻井平台的余热回收换热器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给出。图I是本专利技术用于钻井平台的余热回收换热器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双螺旋悬浮式盘管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结合图I 图2对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钻井平台的余热回收换热器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钻井平台的余热回收换热器包括外壳110、导流板120和双螺旋悬浮式盘管130 ; 所述外壳110为腔体,其一端设有烟气进口 111、其另一端设有烟气出口 112,所述烟气进口 111与柴油发动机的排气口连接,用于收集柴油发动机的排气口排出的烟气; 所述导流板120设置在所述外壳110内,且靠近所述外壳110的烟气进口 111 ; 所述双螺旋悬浮式盘管130设置在所述外壳110内,所述双螺旋悬浮式盘管130用于输送被加热流体媒质; 从所述烟气进口 111进入的烟气先流经所述导流板120,再流经所述双螺旋悬浮式盘管130,最后从所述烟气出口 112排出,被加热流体媒质流经所述双层螺旋盘管130时与柴油发动机排出的烟气交换热量,被加热流体媒质吸收烟气余热。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钻井平台的余热回收换热器采用双螺旋悬浮式盘管作为换热元件,成倍数的增大了换热面积,另外,被加热流体媒质在管内成螺旋线流动形式,可破坏管壁的介膜层,增加传热面的热传递,使得所述用于钻井平台的余热回收换热器产热快、产热量大;由于该换热器传热效率高,要在换热器的被加热流体媒质进口处安装流量调节器,以控制热流体媒质温度;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钻井平台的余热回收换热器的螺旋盘管在热媒温度、压力变化和离心力作用下,以及被加热水流动力的冲动下,使盘管自由上下,左右浮动和高频振动,可使水垢不易粘附在管壁上,螺旋盘管产生的热伸冷缩变化也可使管内垢片碎裂脱落,然后被水带出,实现自动除垢; 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钻井平台的余热回收换热器中双螺旋盘管在壳体内是悬浮式的,具有较大的弹性伸缩空间,当被加热流体媒质和螺旋盘管遇到冷热或震动产生膨胀冷缩变化时,由于浮式螺旋盘管特殊结构会将能量在壳体内就得到释放缓解,因此螺旋盘管与壳体接口处不会受到冲击,不易泄露,固定性能优良; 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钻井平台的余热回收换热器在柴油发动机的振动和烟气吹动作下,能自动有效的减少积碳,保持所述双螺旋盘管130表面清洁; 由于本专利技术用于钻井平台的余热回收换热器单位面积换热量大,在传热量相当的条件下,所占空间仅为管壳式换热器的1/2-1/3,且其结构紧凑合理,因此本专利技术换热器体积小,现场安装、拆卸、维护、维修、使用简单方便。较佳地,所述双螺旋悬浮式盘管130的媒质进入口 131靠近所述烟气出口 112,所述媒质进入口 131穿过所述外壳110的侧壁伸出所述外壳110的腔体外,所述双螺旋悬浮式盘管130管内的被加热流体媒质从靠近所述烟气出口 112的位置成螺旋线流动形式流至靠近所述烟气进口 111的位置,再由所述双螺旋悬浮式盘管130的媒质出口 132排出,所述媒质出口 132穿过所述外壳110的侧壁伸出所述外壳110的腔体外。较佳地,所述导流板120呈半椭球状,面积较小的一端靠近所述烟气进口 111,面积较大的一端靠近所述双螺旋悬浮式盘管130,所述导流板120的外侧壁上设有螺旋状导流槽(图I中未示); 从所述烟气进口 111进入的烟气流经所述导流板120时,在所述螺旋状导流槽的导流作用下形成螺旋状烟气气流,所述螺旋状烟气气流与进入所述双螺旋悬浮式盘管130的被加热流体媒质进行强化换热,使管内被加热流体媒质在逆向流动时形成三个热能的梯级利用区域,即预热、加热、过热,使被加热流体媒质得到了充分的换热,大大的提高了换热效率。制作所述双螺旋悬浮式盘管130的方法是,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钻井平台的余热回收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导流板和双螺旋悬浮式盘管;所述外壳为腔体,其一端设有烟气进口、其另一端设有烟气出口,所述烟气进口与柴油发动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导流板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靠近所述外壳的烟气进口;所述双螺旋悬浮式盘管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双螺旋悬浮式盘管用于输送被加热流体媒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永利,
申请(专利权)人:杨永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