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废热回收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螺杆式压缩机废热回收装置,一种螺杆式压缩机废热回收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电控厢、换热器以及泵,换热器和泵皆与电控厢相连接,其特征在所,所述的换热器包括外壳、外壳的一端设有热媒进口和冷媒出口,外壳的另一端设有热媒出口和冷媒进口,热媒的进、出口通过在外壳内反向缠绕、螺旋上升的盘管组相连,冷媒的进、出口通过外壳内腔直接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采用特殊的换热器,因此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即提高了热回收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废热回收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螺杆式压缩机废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类能源的日益枯竭,关于如何降低能源消耗、推广绿色能源、实现能源回收循环利用正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话题,而相对于推广绿色能源、推行低能耗的技术而言,实现能耗回收循环利用来达到节省能源消耗的目的显然更适合于我国的国情,也具有更加广阔的推广空间。而工业压缩机由于应用广泛,如何更效地进行压缩机废热回收,实现废热的二次利用,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目前现有的压缩机废热回收装置虽然五·花八门,但是总的来说其热回收效率低是其通病,也是其重大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废热回收效率高的一种螺杆式压缩机废热回收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螺杆式压缩机废热回收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电控厢、换热器以及泵,换热器和泵皆与电控厢相连接,其特征在所,所述的换热器包括外壳、外壳的一端设有热媒进口和冷媒出口,外壳的另一端设有热媒出口和冷媒进口,热媒进、出口通过在外壳内反向缠绕、螺旋上升的盘管组相连,冷媒进、出口通过外壳内腔直接相连。所述的外壳内还设有热力平衡器。所述的冷媒出口和热媒出口的夹角为100度。所述的盘管及外壳皆为不锈钢材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由于采用特殊的换热器,因此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即提高了热回收效率。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本技术一种螺杆式压缩机废热回收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I内设有电控厢2、换热器3以及泵4,换热器3和泵4皆与电控厢2相连接,所述的换热器3包括外壳31、外壳31的一端设有热媒进口 32和冷媒出口 33,外壳31的另一端设有热媒出口 34和冷媒进口 35,热媒进、出口 32、34通过在外壳31内反向缠绕、螺旋上升的盘管36组相连,冷媒进、出口 33、35通过外壳31内腔直接相连。由于换热器采用内部独特的反向缠绕、螺旋上升的盘管结构,以逆流方式换热,使热媒在换热管束中得以充分冷凝,无须经过二次换热,故可以节省大量热能量,即提高了热回收效率图2所示,换热器的外壳内还设有热力平衡器。通过热力平衡器可保证水温稳定。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冷媒进口和热媒出口的夹角为100度,所述的冷媒出口和热媒进口的夹角为100度。本实施中的换热器的盘管及外壳皆为不锈钢材料。权利要求1.一种螺杆式压缩机废热回收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电控厢、换热器以及泵,换热器和泵皆与电控厢相连接,其特征在所,所述的换热器包括外壳、外壳的一端设有热媒进口和冷媒出口,外壳的另一端设有热媒出口和冷媒进口,热媒进、出口通过在外壳内反向缠绕、螺旋上升的盘管组相连,冷媒进、出口通过外壳内腔直接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螺杆式压缩机废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内还设有热力平衡器。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螺杆式压缩机废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媒出口和热媒出口的夹角为100度。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螺杆式压缩机废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盘管及外壳皆为不锈钢材料。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废热回收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螺杆式压缩机废热回收装置,一种螺杆式压缩机废热回收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电控厢、换热器以及泵,换热器和泵皆与电控厢相连接,其特征在所,所述的换热器包括外壳、外壳的一端设有热媒进口和冷媒出口,外壳的另一端设有热媒出口和冷媒进口,热媒的进、出口通过在外壳内反向缠绕、螺旋上升的盘管组相连,冷媒的进、出口通过外壳内腔直接相连。本技术由于采用特殊的换热器,因此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即提高了热回收效率。文档编号F28D7/02GK202709813SQ201220390920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8日专利技术者沈长青 申请人:沈长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杆式压缩机废热回收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电控厢、换热器以及泵,换热器和泵皆与电控厢相连接,其特征在所,所述的换热器包括外壳、外壳的一端设有热媒进口和冷媒出口,外壳的另一端设有热媒出口和冷媒进口,热媒进、出口通过在外壳内反向缠绕、螺旋上升的盘管组相连,冷媒进、出口通过外壳内腔直接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长青,
申请(专利权)人:沈长青,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