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泡式螺旋管夹套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7899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鼓泡式螺旋管夹套热交换器,包括内流道和外流道,所述内流道由螺旋管的管腔构成,所述外流道具有一环形壳体,螺旋管安置于环形壳体内腔,环形壳体内腔壁与螺旋管外壁之间构成外流道,所述鼓泡式螺旋管夹套热交换器还包括一设置于环形壳体内腔底部的鼓泡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外流道采用环形结构,缩窄了外流道容积,提高了外流道流速,使外流道流体与内流道流体进行更充分的热交换,并进一步通过鼓泡在实施蒸发冷却的同时扰动外流道的液体,明显提高热交换效果;另一方面,环形外流道的中心也可用于容纳如制冷压缩机和冷却塔等设备或物料,节约了设备或物料的占用空间,一举两得。(*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流体热交换器
技术背景换热器是实现传热过程的基本设备。在生产中遇到的多是两流体间的热交换。冷、热流体被固体壁面所隔开,它们分别在壁面两侧流动。套管换热器、列管换热器和蛇形管换热器等均是常见的热交换器。现有螺旋管热交换器多采用沉浸式或对管外流体施加机械搅拌的方式工作。管外流体侧换热强度较低,系统热惯性大,并占用较大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升热交换效率的螺旋管夹套热交换器。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鼓泡式螺旋管夹套热交换器,包括内流道和外流道,所述内流道由螺旋管的管腔构成,所述外流道具有一环形壳体,螺旋管安置于环形壳体内腔,环形壳体内腔壁与螺旋管外壁之间构成外流道,所述鼓泡式螺旋管夹套热交换器还包括一设置于环形壳体内腔底部的鼓泡装置。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环形壳体由外筒、内筒及环形下底面围成。所述环形壳体外筒设有外流道进口和外流道出口,且外流道进口和外流道出口的其中之一设置于外筒上部,另外之一设置于外筒下部。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外流道进口及外流道出口的轴线与所述螺旋管大致相切。作为优选方式,所述螺旋管为波纹管。作为优选方式,所述螺旋管为螺纹管。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环形壳体外表面包覆保温材料。本技术由于外流道采用环形结构,缩窄了外流道容积,提高了外流道流速,使外流道流体与内流道流体进行更充分的热交换,并进一步通过鼓泡在实施蒸发冷却的同时扰动外流道的液体,明显提高热交换效果;另一方面,环形外流道的中心也可用于容纳如制冷压缩机和冷却塔等设备或物料,节约了设备或物料的占用空间,一举两得。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外流道环形壳体示意图;图3是鼓泡管示意图;其中下底面I外筒2内筒3螺旋管4外流道出口 5螺旋管内流道进口 6螺旋管内流道出口 7鼓泡管8鼓泡管进气口 9外流道进口 10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为本技术鼓泡式螺旋管夹套热交换器的整体结构,其包括外流道和内流道,其中,外流道的壳体由外筒2、内筒3及环形下底面I围成一个环形壳体。内流道由螺旋管4的管腔构成,螺旋管可通过支架、螺钉等方式固定于安置于环形壳体内腔。环形壳体内腔壁与螺旋管外壁之间构成外流道。如图2所示为外流道环形壳体的结构示意,外筒2、内筒3与下底面I可以采用固定密封连接方式,也可以采用一体注塑成型。外筒下部设有外流道进口 10,外流道的外筒上部设有外流道出口 5,当然也可相反设置。外流道进口 10及外流道出口 5的轴线均与螺旋管大致相切。外流道进口 10、外流道出口 5分别与螺旋管4的进口及出口方向相反。环形壳体内腔底部设有一如图3所示的环形鼓泡管8,鼓泡管沿下底面的环形方向延伸,并延管方向分布有若干贯穿管壁的穿孔11,鼓泡管进气口 9伸出于环形壳体外并连通于外部输气设备。为了提高热交换率,螺旋管可以为波纹管或螺纹管或翅片管或其它公知的有利于强化热交换的形式,当然也可以是光管。为了减小热损失,环形壳体外表面可包覆保温材料。需进行热交换的A流体从外流道进口 10进入,从外流道出口 5流出,或者反向;需进行热交换的B流体从螺旋管内流道进口 6进入,从螺旋管内流道出口 7流出,或者反向;当两种流体流向相反时可实现效率最高的逆流热交换。从鼓泡管进气口 9通入压缩空气等气体,鼓泡管8在外流道底部产生大量气泡,并在气泡上浮过程中扰动外流道的液体,冲刷破坏螺旋管4外表面的传热边界层,大大加强热交换效果。外流道进口 10、外流道出口 5轴线与螺旋管接近相切,可以使外流道中的液体旋转流动,并大体上形成与螺旋管形状相似的螺旋形流场,加强热交换效果。尤其是,该螺旋形流场带动上述鼓泡装置产生的气泡跟随流动,因而延长了气泡在水中的停留时间,明显提闻了蒸发冷却效果。考虑到本技术的鼓泡式螺旋管夹套热交换器与外部设备的配合安装使用,其可以直接安装在逆流冷却塔的填料下方使用,此时,可以不通过外流道进口 10输送需热交换的流体,其敞开式的上开口可直接承接来自于上部冷却塔的冷却水。本技术外流道的A流体最好是循环流动,否则外流道进口 10应当设置由外流道液位控制的阀门,以免A流体溢出。外流道内筒3的内部空间可以用于容纳其他设备或物料,以节省操作空间或储存空间。作为与外部设备配合使用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该环形壳体也可以包括上盖,上盖盖体上设置排气孔以便鼓泡管产生的气体可顺利排出即可。本技术实施例的鼓泡装置除可以为环形壳体内腔底部设有如图3所示的环形鼓泡管8外,还可以设计为环形壳体内腔底部设有一顶层为多孔板的容腔,该容腔连通于外部输气设备;最好设计为环形壳体内腔底部设置专用的多孔沙板,沙板进气口连通外部输气设备,可获得更为均匀细密的气泡。以上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 内。权利要求1.鼓泡式螺旋管夹套热交换器,包括内流道和外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流道由螺旋管的管腔构成,所述外流道具有一环形壳体,螺旋管安置于环形壳体内腔,环形壳体内腔壁与螺旋管外壁之间构成外流道,所述鼓泡式螺旋管夹套热交换器还包括一设置于环形壳体内腔底部的鼓泡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鼓泡式螺旋管夹套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壳体由外筒、内筒及环形下底面围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鼓泡式螺旋管夹套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壳体外筒设有外流道进口和外流道出口,且外流道进口和外流道出口的其中之一设置于外筒上部,另外之一设置于外筒下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鼓泡式螺旋管夹套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流道进口及外流道出口的轴线与所述螺旋管大致相切。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鼓泡式螺旋管夹套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管为波纹管。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鼓泡式螺旋管夹套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管为螺纹管。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鼓泡式螺旋管夹套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壳体外表面包覆保温材料。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鼓泡式螺旋管夹套热交换器,包括内流道和外流道,所述内流道由螺旋管的管腔构成,所述外流道具有一环形壳体,螺旋管安置于环形壳体内腔,环形壳体内腔壁与螺旋管外壁之间构成外流道,所述鼓泡式螺旋管夹套热交换器还包括一设置于环形壳体内腔底部的鼓泡装置。本技术由于外流道采用环形结构,缩窄了外流道容积,提高了外流道流速,使外流道流体与内流道流体进行更充分的热交换,并进一步通过鼓泡在实施蒸发冷却的同时扰动外流道的液体,明显提高热交换效果;另一方面,环形外流道的中心也可用于容纳如制冷压缩机和冷却塔等设备或物料,节约了设备或物料的占用空间,一举两得。文档编号F28D7/02GK202709812SQ20122037005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7日专利技术者陈元璋, 王磊, 陈永淮, 胡柏相, 李勇 申请人:江门市地尔汉宇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鼓泡式螺旋管夹套热交换器,包括内流道和外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流道由螺旋管的管腔构成,所述外流道具有一环形壳体,螺旋管安置于环形壳体内腔,环形壳体内腔壁与螺旋管外壁之间构成外流道,所述鼓泡式螺旋管夹套热交换器还包括一设置于环形壳体内腔底部的鼓泡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元璋王磊陈永淮胡柏相李勇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地尔汉宇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