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不可压缩流体的阵列式流速控制阀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47137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0 2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不可压缩流体的阵列式流速控制阀门结构,其包括阀体、阀座、阀芯、上盖及阀杆;所述阀体内设置有阀座,所述阀座上安装若干节流片,所述节流片用定位销定位,每片节流片由平行薄板体、菱柱阵列式结构组成,所述节流片上安装导向座,所述导向座内安装平衡密封环,所述节流片内安装阀芯,所述阀芯与阀杆相连接,所述阀体上安装上盖;所述上盖用螺柱、螺母固定在阀体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流体压力保持在饱和蒸汽压之上,避免气泡形成,消除空化现象;能降低爆破能量对阀内件的损伤;拆卸、清理方便,更利于在线维护;通过对高速不可压缩流体的流速控制,使压力逐级下降,避免出现空化现象,保证阀门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不可压缩流体的阵列式流速控制阀门结构,具体地说是一种应用于控制阀对液体的流速控制技术。
技术介绍
在液体流体控制领域,当压力为Pl的液体流体经过流经控制阀节流孔时,流速增加,而静压力下降,当控制阀节流孔后的压力P2等于或者小于该液体流体所在工况下的饱和蒸汽压Pv时,部分液体流体就会汽化成气体,形成气液两相共存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闪蒸。产生闪蒸时,液体流体会对控制阀的阀芯、阀座等阀内件产生冲蚀,并影响阀门的流通能力。如果产生闪蒸后,P2不是保持在饱和蒸汽压Pv以下,而是在控制阀节流孔之后又骤然上升,此时闪蒸产生的气泡会破裂并转化为液态,这个过程就是空化作用。产生空化作用时,由于控制阀节流孔后压力上升,闪蒸时产生的气泡会相继爆裂,爆裂产生的所有能量集中在破裂点上,形成极大的冲击力,此爆裂如果发生在控制阀节流孔后的金属表面附近, 冲击力会慢慢撕裂材料表面。另一方面,空化作用产生的气泡相继爆裂,形成了频率较宽的噪音,不仅影响现场工作人员的操作,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更严重还会出现管道的强烈振动,产生重大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适用于不可压缩流体的阵列式流速控制阀门结构,其能确保高流速液体控制阀长期稳定运行,延长装置检修周期,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对高速不可压缩流体的流速控制,使压力逐级下降,避免出现空化现象,保证阀门的正常运行。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不可压缩流体的阵列式流速控制阀门结构,包括阀体、阀座、阀芯、上盖及阀杆;所述阀体内设置有阀座,所述阀座上安装若干节流片,所述节流片用定位销定位,所述每片节流片由平行薄板体、菱柱阵列式结构组成,所述菱柱阵列式结构包括若干个菱柱凸体,所述若干个菱柱凸体从外到内平行排列,相邻菱柱凸体列交错排列均匀分布在平行薄板体平面上;所述节流片上安装导向座,所述导向座内安装平衡密封环,所述节流片内安装阀芯,所述阀芯与阀杆相连接,所述阀体上安装上盖; 所述上盖用螺柱、螺母固定在阀体上。所述阀体内流体流向为高进低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节流片为平行薄板式,采用菱柱阵列式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节流片采用盘片叠加结构,所述盘片叠加结构包括若干节流片,所述若干节流片从下至上依次叠加,所述节流片上的菱柱阵列式结构上下对齐,并使用所述定位销将所述阀座、导向座、节流片连接为一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芯的密封面为锥形密封面,所述阀座的密封面为O. 5 Imm的细锥形密封面,且所述阀座密封角度比所述阀芯密封面角度大5°,所述阀芯与阀座形成锥形线密封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座与阀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垫片,用密封垫片密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座与上盖之间设置有密封垫片,用密封垫片密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体与上盖之间设置有密封垫片,用密封垫片密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个菱柱凸体一端通过平行薄板体,另一端与平行薄板体平面齐平。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菱柱凸体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间隙逐渐增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菱柱凸体为菱型长方体,菱柱尖角与流体流向相对。本专利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节流片菱柱阵列式结构,形成急剧变向、转折流道,实现流体多级降压,将流体压力保持在饱和蒸汽压之上,避免气泡形成,消除空化现象;2、流体在节流片菱柱阵列式结构内,可进一步通过多次碰撞和分离来实现减少流体动能,与常规单流道结构相比,效率可提高50%左右;3、与传统迷宫式结构相比,菱柱阵列式结构的体积比它降低30-40%;4、菱柱阵列式结构的多冗余交叉流道设计,具有自清洁和抗堵塞功能,适用于带有颗粒悬浮物气体流体;5,菱柱阵列式结构流道,利用菱柱的锋利刃口切割空化过程产生的气泡,降低爆破能量对阀内件的损伤;6,定位销连接结构,阀内件整体加工,零件精度高,安装调试简单;7,节流片盘片叠加结构,拆卸、清理方便,更利于在线维护;8,菱柱阵列式流速控制结构,有效消除了空化现象,减少了阀门噪音。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节流片与阀座、导向座的定位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节流片平面示意图。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图5是图4的I剖视放大图。图6是图4的II剖视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 图2所示一种适用于可压缩流体的阵列式流速控制阀门结构,包括阀体I、密封垫片2、阀座3、节流片4、阀芯5、平衡密封环6、导向座7、密封垫片8、密封垫片9、上盖10,阀杆11、螺柱12、螺母13、定位销14。本专利技术包括在所述阀体I内设有阀座3,所述阀座3与阀体I之间用密封垫片2密封。所述阀座3上安装若干片节流片4,所述节流片4用定位销14定位。所述每片节流片 4由平行薄板体19、菱柱阵列式结构15组成,所述菱柱阵列式结构15包括大菱柱凸体16、 菱柱凸体17、小菱柱凸体18等若干个菱柱凸体,所述若干个菱柱凸体从外到内平行排列, 相邻菱柱凸体列交错排列均匀分布在平行薄板体19平面上;每个菱柱凸体一端通过平行薄板体19,另一端与平行薄板体19平面齐平。菱柱凸体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间隙逐渐增大。 所述菱柱凸体为菱型长方体,菱柱尖角与流体流向相对。所述节流片4上安装导向座7,所述导向座7内安装平衡密封环6,所述阀芯5与导向座7使用平衡密封环6密封,所述导向座7对阀芯5进行导向。所述节流片4内安装阀芯5,所述阀芯5与阀座3使用锥形密封。所述阀芯5与阀杆11相连接,所述阀体I上设有上盖10 ;所述阀体I与上盖10之间用密封垫片9密封;所述导向座7与上盖10用密封垫片8密封。所述上盖10用螺柱12、螺母13固定在阀体I上。所述阀体I允许流体流向为高进低出。所述节流片4采用盘片叠加结构,所述盘片叠加结构包括若干节流片4,所述若干节流片4从下至上依次叠加,所述节流片4上的菱柱阵列式结构15上下对齐,并使用所述定位销14将所述阀座3、导向座7、节流片4连接为一体。所述阀芯5的密封面为锥形密封面,所述阀座3的密封面为O. 5 Imm的细锥形密封面,且所述阀座3密封角度比所述阀芯5密封面角度大5°,所述阀芯5与阀座3形成锥形线密封结构。所述阀体I允许介质流向为高进低出。本专利技术工作原理高速不可压缩流体从阀门入口进入,经节流片菱柱阵列式结构对流速的控制,使压力逐级下降,避免出现空化现象,保证阀门的正常运行。本阀门节流片菱柱阵列式结构,形成急剧变向、转折流道,实现流体多级降压,将流体压力保持在保护蒸汽压之上,避免气泡形成,消除空化现象。本专利技术节流片采用菱柱阵列式结构,利用流体的多次碰撞和分离来实现减少流体动能。本专利技术节流片菱柱阵列式结构采用多冗余交叉流道设计,具有自清洁和抗堵塞功倉泛。本专利技术采用菱柱阵列式结构流道,利用菱柱的锋利刃口切割空化过程产生的气泡,降低爆破能量对阀内件的损伤。本专利技术采用定位销连接结构,阀内件整体加工,零件精度高,安装调试方便。本专利技术节流片采用盘片叠加结构,拆卸、清理方便,更利于在线维护。本专利技术采用菱柱阵列式流速控制结构,有效消除了空化现象,减少了阀门噪音。权利要求1.一种适用于不可压缩流体的阵列式流速控制阀门结构,包括阀体(I)、阀座(3)、阀芯(5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不可压缩流体的阵列式流速控制阀门结构,包括阀体(1)、阀座(3)、阀芯(5)、上盖(10)及阀杆(11),所述阀体(1)内设置有阀座(3);其特征是:所述阀座(3)上安装有若干片节流片(4),所述节流片(4)用定位销(14)定位,所述每片节流片(4)由平行薄板体(19)、菱柱阵列式结构(15)组成,所述菱柱阵列式结构(15)包括若干个菱柱凸体,所述若干个菱柱凸体从外到内平行排列,相邻菱柱凸体列交错排列均匀分布在平行薄板体(19)平面上;所述节流片(4)上安装导向座(7),所述导向座(7)内安装平衡密封环(6),所述节流片(4)内安装阀芯(5),所述阀芯(5)与阀杆(11)相连接,所述阀体(1)上安装上盖(10);所述上盖(10)用螺柱(12)、螺母(13)固定在阀体(1)上;所述阀体(1)内流体流向为高进低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彦张程史强修刘玉萍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智能自控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