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式支架定位混凝土楼板上部钢筋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46907 阅读:4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0 2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具式支架定位混凝土楼板上部钢筋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A、制作工具式支架:将多个钢筋弯折成三角形支架,把形成的多个三角形支架间隔分布,再在每个弯折成三角形支架的钢筋的接合部连接一角钢形成三角形桁架,所述三角形桁架底面下方两端分别放置支架垫块,所述三角形桁架底面下方还设置楼板保护层限位钢筋;B、绑扎混凝土楼板钢筋形成钢筋网;C、安装工具式支架:将多个步骤A中的制得的工具式支架与步骤B中制得的混凝土楼板钢筋网连接;待步骤C完成后在所述多个工具式支架上铺设工作面,工人在工作面上对钢筋网进行浇筑混凝土施工作业。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保证楼板上部钢筋保护层厚度、加快施工进度、节约工程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已日臻完善,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尤其是混凝土楼板施工中,人们对施工中楼板上部钢筋保护层问题日渐重视。传统的凳铁支撑既不经济,并且在施工过程中楼板上部钢筋容易踩踏变形、下沉,出现大量楼板上部钢筋保护层厚度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影响施工质量和效率,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保证楼板上部钢筋保护层厚度、加快施工进度、节约工程成本的。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制作工具式支架将多个钢筋弯折成三角形支架,把形成的多个三角形支架间隔分布,再在每个弯折成三角形支架的钢筋的接合部连接一角钢形成三角形桁架,所述三角形桁架底面下方两端分别放置支架垫块,所述三角形桁架底面下方还设置楼板保护层限位钢筋;其中,所述支架垫块的厚度不小于混凝土楼板的厚度; B、绑扎混凝土楼板钢筋形成钢筋网,此步骤B与步骤A不存在先后顺序; C、安装工具式支架将多个步骤A中的制得的工具式支架与步骤B中制得的混凝土楼板钢筋网连接,所述多个工具式支架均匀间隔分布于混凝土楼板钢筋网中; D、浇筑混凝土待步骤C完成后在所述多个均匀间隔分布于混凝土楼板钢筋网中的工具式支架上铺设工作面,操作人员在该工作面上对所述混凝土楼板钢筋网进行浇筑混凝土施工作业。其中,所述步骤B具体为先绑扎楼板板底钢筋,按设计图纸规定的间距将钢筋摆放好后,将楼板板底钢筋绑扎牢固;再绑扎楼板上部钢筋,按设计图纸规定的间距将钢筋摆放好后,将楼板上部钢筋与梁的架立钢筋相绑扎;楼板上部钢筋绑扎完后,将楼板上部的分布钢筋按图纸规定的间距摆放好后与所述楼板上部钢筋相绑扎,形成完整的钢筋网;其中,楼板上部钢筋紧贴位于楼板上部的分布钢筋上方。所述步骤C具体为通过工具式支架中的楼板保护层限位钢筋将该工具式支架与混凝土楼板钢筋网的分布钢筋相绑扎,绑扎时将楼板上部钢筋紧贴在所述楼板保护层限位钢筋下方。所述三角形桁架包括角钢和多个Φ 16钢筋一次弯折形成的三角形支架,每个弯折形成三角形支架的Φ 16钢筋的接合部焊接于所述角钢内侧,所述多个三角形支架均匀间隔分布。所述多个三角形支架均匀间隔分布的距离为400mm。所述楼板保护层的限位钢筋焊接于多个所述均匀间隔分布的三角形支架下方正中间。所述楼板保护层的限位钢筋为Φ 14的钢筋。所述支架垫块的厚度与所述混凝土楼板的厚度相等。所述支架垫块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三角形桁架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预埋在所述支架垫块中的铁丝。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专利技术方法施工时通过该工具式支架对混凝土楼板钢筋网绑扎固定,确保楼板上部钢筋的绑扎位置,支架垫块的厚度不小于所述待浇筑的混凝土楼板的厚度,确保楼板上部钢筋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同时在工具式支架上铺设工作面,工人在工作面上作业,可避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操作工人踩踏造成楼板上部钢筋弯曲变形及下沉等问题。附图说明 图I为本专利技术方法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工具式支架与钢筋网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I-角钢,2-三角形支架,3-楼板保护层限位钢筋,4-支架垫块,5-分布钢筋,6-上部钢筋,7-钢筋网,8-板底钢筋,9-工作面。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专利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参看图I、图2和图3,本专利技术包括如下步骤 A、制作工具式支架将多个钢筋弯折成三角形支架2,把形成的多个三角形支架2间隔分布,再在每个弯折成三角形支架2的钢筋的接合部连接一角钢I形成三角形桁架,所述三角形桁架底面下方两端分别放置支架垫块4,所述三角形桁架底面下方还设置楼板保护层限位钢筋3 ;其中,所述支架垫块4的厚度不小于混凝土楼板的厚度; B、绑扎混凝土楼板钢筋形成钢筋网7,此步骤B与步骤A不存在先后顺序; C、安装工具式支架将多个步骤A中的制得的工具式支架与步骤B中制得的混凝土楼板钢筋网7连接,所述多个工具式支架均匀间隔分布于混凝土楼板钢筋网7中; D、浇筑混凝土待步骤C完成后在所述多个均匀间隔分布于混凝土楼板钢筋网7中的工具式支架上铺设工作面9,操作人员在该工作面9上对所述混凝土楼板钢筋网7进行浇筑混凝土施工作业。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楼板钢筋的位置和绑扎铁丝有无松脱的情况。如钢筋移位了,应及时进行纠正;铁丝如发生松脱,则立即换用新铁丝后,将其绑紧。采用该工具式支架避免了对楼板上部钢筋踩踏造成的钢筋下沉、弯曲变形等问题,加快施工进度、节约工程成本。其中,所述步骤B具体为先绑扎楼板板底钢筋8,按设计图纸规定的间距将钢筋摆放好后,将楼板板底钢筋8绑扎牢固;再绑扎楼板上部钢筋6,按设计图纸规定的间距将钢筋摆放好后,将楼板上部钢筋6与梁的架立钢筋相绑扎;楼板上部钢筋6绑扎完后,将楼板上部的分布钢筋5按图纸规定的间距摆放好后与所述楼板上部钢筋6相绑扎,形成完整的钢筋网7 ;其中,楼板上部钢筋6紧贴位于楼板上部的分布钢筋5的上方。所述步骤C具体为通过工具式支架中的楼板保护层限位钢筋3将该工具式支架与混凝土楼板钢筋网7的分布钢筋5相绑扎,绑扎时将楼板上部钢筋6紧贴在所述楼板保护层限位钢筋3下方,从而保证楼板上部钢筋6的保护层厚度。参看图2,所述工具式支架中的三角形桁架包括角钢I和多个Φ 16钢筋一次弯折形成的三角形支架2,每个弯折形成三角形支架2的Φ 16钢筋的接合部焊接于所述角钢I内侧,所述多个三角形支架2均匀间隔分布。所述多个三角形支架2均匀间隔分布的距离为400mm。为了进一步保证三角形桁架的稳定性,提高施工安全,所述三角形桁架中的每个三角形支架钢筋的接合部到三角形支架钢筋底部中间位置之间焊接有一根加固筋。所述混凝土楼板保护层的限位钢筋3焊接于多个所述三角形支架2下方正中间,以控制绑扎钢筋 时钢筋的位置和保证钢筋绑扎的高度。所述混凝土楼板保护层的限位钢筋3为Φ 14的钢筋。所述支架垫块4的厚度与所述混凝土楼板的厚度相等。所述支架垫块4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三角形桁架的连接件(图未示)。所述连接件为预埋在所述支架垫块4中的铁丝,通过该铁丝将支架垫块4与三角形桁架绑扎固定,保证三角形桁架无倾斜。其中,所述支架垫块4根据图纸规定的楼板板底钢筋的间距和现场情况制作支架垫块4的大小,支架垫块4的高度为楼板的厚度,制作时应保证其上表面的平整度,在表面收平前,预埋两根18#铁丝,以便固定三角形祐1架。该方法步骤D浇筑混凝土之后,待混凝土达到初凝时,可拆除施工工作面。拆除时应从一边开始拆除。工具式支架移除后,应对混凝土表面孔洞处进行修补抹面。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进行。在混凝土浇筑完12小时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本专利技术方法施工时,先将楼板钢筋网绑扎成型,再将绑扎好的钢筋网与多个均匀间隔分布于该钢筋网平面中的工具式支架绑扎相连,通过多个均匀间隔分布的工具式支架对混凝土楼板的分布钢筋绑扎固定,从而确保楼板上部钢筋的绑扎位置及保证楼板上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支架垫块的厚度不小于所述待浇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具式支架定位混凝土楼板上部钢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制作工具式支架:将多个钢筋弯折成三角形支架,把形成的多个三角形支架间隔分布,再在每个弯折成三角形支架的钢筋的接合部连接一角钢形成三角形桁架,所述三角形桁架底面下方两端分别放置支架垫块,所述三角形桁架底面下方还设置楼板保护层限位钢筋;其中,所述支架垫块的厚度不小于混凝土楼板的厚度;B、绑扎混凝土楼板钢筋形成钢筋网,此步骤B与步骤A不存在先后顺序;C、安装工具式支架:将多个步骤A中的制得的工具式支架与步骤B中制得的混凝土楼板钢筋网连接,所述多个工具式支架均匀间隔分布于混凝土楼板钢筋网中;D、浇筑混凝土:待步骤C完成后在所述多个均匀间隔分布于混凝土楼板钢筋网中的工具式支架上铺设工作面,操作人员在该工作面上对所述混凝土楼板钢筋网进行浇筑混凝土施工作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良刘佳万真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第六建筑工程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