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劲钢混凝土结构中优化钢筋布置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46906 阅读:3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0 23:04
一种劲钢混凝土结构中优化钢筋布置的施工方法,工序包括,二次设计、柱、梁纵向钢筋的连接、柱箍筋及附加筋的施工和梁箍筋及拉结筋的施工;仅需吊装设备起吊主梁,减少了施工设备应用成本,又能避免现场张拉预应力钢束造成工作面上的障碍,便于梁体质量控制与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该种方法施工建构的劲钢混凝土结构具有刚度大、变形小和伸缩缝少等优点,经优化的布置钢筋节约成本15%,承载力可提高20%-30%,缩短工期,降低施工成本,经济适用,操作简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涉及国际专利分类E04C建筑材料或结构构件施工技术,尤其是。
技术介绍
公知技术中,劲钢混凝土又称型钢混凝土或劲性混凝土,是由钢骨架外包钢筋混凝土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组合建筑结构,由于配置钢骨架与高强混凝土之间相互约束使劲性混凝土结构能够更有效地发挥钢材和混凝土两种材料各自的优点,同时克服了钢结构容易发生局部屈曲的缺点,增加了结构和构件的延性,改善了由于高强混凝土本身延性差而带来的不利于抗震的脆性特性;另外,相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来说,采用劲性混凝土结构有效地减小了构件的截面尺寸,增大了使用空间;相对于钢结构来说,采用劲性混凝土结构节约 了钢材用量,降低了造价,改善了防火和防腐性能。近年来,劲钢混凝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建筑结构中,尤其是高层建筑结构及大型工业民用建筑的人防地下室结构中,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及人防地下室设计及使用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劲钢混凝土作为一种高效的结构承力体系,被广泛的推广应用到工程结构当中。在已公开的相关专利文献中有关劲钢混凝土结构技术甚至钢筋的布置
技术实现思路
较少,中国专利申请201110069136公开了一种大型冶金工业厂房钢骨混凝土钢筋的布置方法,先安装钢骨柱并通过安装调整垫板和缆风绳调整合格后,再在两相邻钢骨柱之间安装钢骨梁,并经初步固定后,再全熔透的焊固到钢骨柱上形成钢骨架;然后按先布置钢骨柱上的混凝土钢筋,后布置钢骨梁上的混凝土钢筋,最后再布置钢骨柱与钢骨梁连接处的混凝土钢筋的顺序,布置钢骨架外侧的混凝土钢筋,在布置各位置的混凝土钢筋时,先布置栓钉,后布置竖向受力钢筋,最后布置预制好的横向固定箍筋。中国专利申请201110281013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节点区钢筋骨架安装改进方法,在梁模板槽正上方搭设支架,梁的纵向钢筋穿插在柱纵筋中放在支架上,核芯区柱箍筋放在柱纵筋位置、梁上下纵筋之间;梁的纵向钢筋通过与梁的箍筋绑扎固定,柱箍筋通过与箍筋限位模杆绑扎固定,形成不与柱纵筋绑扎的在梁模板槽和柱、梁节点区正上方临时放置的梁、柱节点区钢筋骨架;最后将梁钢筋骨架同柱箍筋笼整体沿柱纵筋下滑落入梁模板槽及梁、柱节点核芯区内,实现梁、柱节点区钢筋骨架的最终位置。但是,虽然劲钢混凝土结构体系简单、受力明确、结构形式多样并充分发挥了刚柔两种材料的优势,但在设计与施工的衔接结合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钢筋的布置和穿越,在现场施工中实际难度大,对钢筋的布置进行优化,也未见较好的技术改进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以期实现既能保证梁、柱节点处钢筋骨架安装质量又方便操作。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的工序包括,二次设计、柱、梁纵向钢筋的连接、柱箍筋及附加筋的施工和梁箍筋及拉结筋的施工;施工具体步骤包括I) 二次设计对核心区的部位二次设计重排列孔图,增加要求在梁柱接头主节点钢筋密集处采取钢构加工厂成孔穿孔或焊接预留套筒。其原因在于,在梁柱接头主节点钢筋较集中交叉较密,该处还存在包括柱主筋过型钢梁套筒、钢筋连接板预留孔、柱箍筋过型钢梁孔以及梁钢筋过型钢柱套筒等均交汇在一起。2)柱、梁纵向钢筋的连接柱纵向受力筋连接中,柱纵向受力钢筋主要采用机械连接或直螺纹套筒连接,纵向受力筋穿过劲钢梁柱节点翼沿板时,采取工厂加工成槽孔通过,纵向受力筋穿过梁柱桁架节点或铸钢节点时,纵向受力钢筋与结构挡板采取双面搭接焊接连接;梁纵向受力筋连接中,梁纵向钢筋两端与矩形钢柱上预留套筒进行连接,预留套筒在钢柱出厂时已焊接在钢柱上,在劲性梁柱主筋在梁中部时,采用长丝套筒进行连接,即在中部主筋一端丝扣加工长度刚好等于一个套筒的长度,先将套筒全部拧入,待与之连接的另一根主筋到位后将套筒后退拧入。3)柱箍筋及附加筋的施工分成两段加工,然后分别从外面包裹,在柱侧面采取 单面搭接IOd进行焊接,附加钢筋采用绑扎搭接。4)梁箍筋及拉结筋的施工劲性钢筋混凝土梁外部箍筋分成两段,从上、下面骑在梁的主筋上,在梁高的中间部部位采取单面搭接IOd进行焊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仅需吊装设备起吊主梁,减少了施工设备应用成本,又能避免现场张拉预应力钢束造成工作面上的障碍,便于梁体质量控制与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该种方法施工建构的劲钢混凝土结构具有刚度大、变形小和伸缩缝少等优点,经优化的布置钢筋节约成本15 %,承载力可提高20 %-30%,缩短工期,降低施工成本,经济适用,操作简便。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工序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附图I所示,本专利技术施工方法工序包括,二次设计、柱、梁纵向钢筋的连接、柱箍筋及附加筋的施工和梁箍筋及拉结筋的施工;施工具体步骤包括I) 二次设计对核心区的部位二次设计重排列孔图,增加要求在梁柱接头主节点钢筋密集处采取钢构加工厂成孔穿孔或焊接预留套筒。其原因在于,在梁柱接头主节点钢筋较集中交叉较密,该处还存在包括柱主筋过型钢梁套筒、钢筋连接板预留孔、柱箍筋过型钢梁孔以及梁钢筋过型钢柱套筒等均交汇在一起。2)柱、梁纵向钢筋的连接柱纵向受力筋连接中,柱纵向受力钢筋主要采用机械连接或直螺纹套筒连接,纵向受力筋穿过劲钢梁柱节点翼沿板时,采取工厂加工成槽孔通过,纵向受力筋穿过梁柱桁架节点或铸钢节点时,纵向受力钢筋与结构挡板采取双面搭接焊接连接;梁纵向受力筋连接中,梁纵向钢筋两端与矩形钢柱上预留套筒进行连接,预留套筒在钢柱出厂时已焊接在钢柱上,在劲性梁柱主筋在梁中部时,采用长丝套筒进行连接,即在中部主筋一端丝扣加工长度刚好等于一个套筒的长度,先将套筒全部拧入,待与之连接的另一根主筋到位后将套筒后退拧入。3)柱箍筋及附加筋的施工分成两段加工,然后分别从外面包裹,在柱侧面采取单面搭接IOd进行焊接,附加钢筋采用绑扎搭接。4)梁箍筋及拉结筋的施工:劲性钢筋混凝土梁外部箍筋分成两段,从上、下面骑在梁的主筋上,在梁直的中间部部位采取单面搭接进行焊接。前述中,在劲性梁柱主筋在梁中部时按常规做法采取绑扎或单面搭接焊连接,但是按现行验收规范要求,直径大于18_的钢筋须采用机械连接,如果按现有常规做法将不符合该规范要求。前述中,长丝套筒处有一段主筋已加工成丝扣,需对长丝套筒接头进行检测,长丝套筒连接处强度必须符合要求。 前述中,柱箍筋的绑扎与现有的钢筋混凝土柱箍筋绑扎不能采取相同方法。前述中,现有梁箍筋及拉结筋的施工中,内部拉结筋焊接在钢骨梁上的腹板上,这样就增加了钢筋的焊接量,且每根箍筋都有两个焊接头。实施例I :一种劲钢混凝土结构钢筋布置优化施工工序,包括施工准备、二次设计、钢筋翻样和加工、柱梁纵向钢筋连接、柱箍筋及附加筋施工、梁箍筋及拉结筋施工。本实施例中,为取得较好的实施的效果,除采取前述二次设计、柱、梁纵向钢筋的连接、柱箍筋及附加筋的施工和梁箍筋及拉结筋的施工外,还需要I) 二次设计前完成施工准备利用类似工程施工经验,首先分析结构体系钢筋布设施工的难点、影响人工降耗和施工进度的主要因素,确定各类影响因素的控制对策;其次建立三维模型,在设计人员的认可下,进行试验、论证;经优化的节点模型进行编号,便于钢筋加工时统一编号。2)钢筋翻样和加工;按节点大样模型明确的节点主筋、箍筋和拉筋的穿越连接形式,进行分类编号,按不同连接形式、不同连接节点分别进行加工,劲钢筋混凝土梁主筋采用直螺纹套筒并结合焊接进行连接时,矩形钢柱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劲钢混凝土结构中优化钢筋布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工序包括,二次设计、柱、梁纵向钢筋的连接、柱箍筋及附加筋的施工和梁箍筋及拉结筋的施工;施工具体步骤包括:(1)二次设计:对核心区的部位二次设计重排列孔图,增加要求在梁柱接头主节点钢筋密集处采取钢构加工厂成孔穿孔或焊接预留套筒。其原因在于,在梁柱接头主节点钢筋较集中交叉较密,该处还存在包括柱主筋过型钢梁套筒、钢筋连接板预留孔、柱箍筋过型钢梁孔以及梁钢筋过型钢柱套筒等均交汇在一起;(2)柱、梁纵向钢筋的连接:柱纵向受力筋连接中,柱纵向受力钢筋主要采用机械连接或直螺纹套筒连接,纵向受力筋穿过劲钢梁柱节点翼沿板时,采取工厂加工成槽孔通过,纵向受力筋穿过梁柱桁架节点或铸钢节点时,纵向受力钢筋与结构挡板采取双面搭接焊接连接;梁纵向受力筋连接中,梁纵向钢筋两端与矩形钢柱上预留套筒进行连接,预留套筒在钢柱出厂时已焊接在钢柱上,在劲性梁柱主筋在梁中部时,采用长丝套筒进行连接,即在中部主筋一端丝扣加工长度刚好等于一个套筒的长度,先将套筒全部拧入,待与之连接的另一根主筋到位后将套筒后退拧入;(3)柱箍筋及附加筋的施工:分成两段加工,然后分别从外面包裹,在柱侧面采取单面搭接10d进行焊接,附加钢筋采用绑扎搭接;(4)梁箍筋及拉结筋的施工:劲性钢筋混凝土梁外部箍筋分成两段,从上、下面骑在梁的主筋上,在梁高的中间部部位采取单面搭接10d进行焊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建国高荣华吴亚澎刘博涛王庆元刘恒毅符正岳
申请(专利权)人:永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