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梁和劲性柱的钢筋施工方法及钢筋连接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12909482 阅读:6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4 15: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种结构梁和劲性柱的钢筋施工方法及钢筋连接结构,该钢筋连接结构包括:开设于劲性柱腹板上的第一排孔洞和第二排孔洞,所述第一排孔洞对应结构梁的顶部梁纵筋设置,所述第二排孔洞对应结构梁的底部梁纵筋设置;绑扎于所述劲性柱四周的柱纵筋和柱箍筋;绑扎于待形成的结构梁位置处的梁纵筋和梁箍筋,所述梁纵筋中底部梁纵筋穿设所述第二排孔洞并于端部向上弯折形成第二弯钩段,所述顶部梁纵筋穿设所述第一排孔洞并于端部向下弯折形成第一弯钩段;与位于同一轴线上的所述第一弯钩段和所述第二弯钩段连接固定的补强钢筋。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稳定性好,可操作性强,优化施工工序,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便于施工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结构梁和劲性柱的钢筋施工方法及钢筋连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指一种结构梁和劲性柱的钢筋施工方法及钢筋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在对待大直径钢筋弯曲问题时,常规处理为加工棚机器弯曲再转运至作业面。某工程为超高层建筑,结构为内核心筒外钢结构框架结构,外墙模板采用爬模体系,外框钢梁与所诉内核心筒通过埋件连接,且纵向剪力墙南北端部内置劲性柱,所诉内置劲性柱剪力墙通过东西向钢筋混凝土结构梁连接。部分所诉钢梁埋件置于所诉钢筋混凝土结构梁外侧面,所诉钢筋混凝土结构梁与所诉内置劲性柱剪力墙节点为结构安全薄弱点,为确保结构安全,梁满足力学性能要求,所诉梁纵筋端部必须满足锚固长度并提高弯钩段长度,而墙厚仅500mm,直锚无法满足锚固长度,若所诉梁纵筋接触劲性柱腹板前弯锚,则无法满足规范要求的锚固长度非弯钩段大于0.61ab(结构梁上部纵筋当端部充分利用钢筋时,锚固长度非弯钩段应≥0.61ab,下部纵筋锚固长度lab=12d,且所诉节点处钢筋锚固长度lab=31d=31*25=775),且未直接与所诉劲性柱形成整体,不利于结构安全。若采用传统方法加工棚弯曲再进行现场梁纵筋绑扎,梁纵筋弯钩段难以穿过劲性柱,后续施工无法开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梁和劲性柱的钢筋施工方法及钢筋连接结构,解决现有的结构梁和劲性柱的连接节点结构施工中存在的先弯曲梁纵筋而使得梁纵筋难以穿过劲性柱,弯曲的梁纵筋不穿过劲性柱又无法满足规范要求的锚固长度以及结构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结构梁和劲性柱的钢筋施工方法,所述钢筋施工方法包括:于劲性柱的腹板上对应结构梁的顶部梁纵筋开设第一排孔洞,对应底部梁纵筋开设第二排孔洞;绑扎所述劲性柱内侧和连接于所述腹板两侧的翼缘板外侧的柱纵筋;绑扎所述结构梁的梁纵筋和梁箍筋,将所述底部梁纵筋穿过所述腹板上对应的第二排孔洞并对穿过所述第二排孔洞的端部向上弯折形成第二弯钩段,将顶部梁纵筋穿过所述腹板上对应的第一排孔洞并对穿过所述第一排孔洞的端部向下弯折形成第一弯钩段;提供补强钢筋,将所述补强钢筋与位于同一轴线上的所述第一弯钩段和所述第二弯钩段连接固定;以及绑扎所述劲性柱外侧的柱纵筋、柱箍筋、以及拉筋。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不破坏劲性柱性能的前提下钻孔供梁纵筋穿过,穿过后的梁纵筋在弯折形成弯钩段,解决了梁纵筋先弯曲而难以穿过劲性柱的问题;通过增加补强钢筋解决梁纵筋无法满足锚固长度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在钢筋施工过程中提出了一种钢筋作业面弯曲技术,适用于外墙爬模体系模板、剪力墙内置劲性柱的狭小空间内作业面弯曲的技术,具有易操作、成本低、安全性高、稳定性高等特点。本专利技术结构梁和劲性柱的钢筋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于劲性柱的腹板上对应靠近底部梁纵筋的底二排梁纵筋开设第三排孔洞;绑扎所述底二排梁纵筋时,将所述底二排梁纵筋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三排孔洞。本专利技术结构梁和劲性柱的钢筋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排孔洞的孔径适配于所述顶部梁纵筋,所述第一排孔洞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第二排孔洞的孔径适配于所述底部梁纵筋,所述第二排孔洞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第三排孔洞的孔径适配于所述底二排梁纵筋,所述第三排孔洞的数量为三个。本专利技术结构梁和劲性柱的钢筋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底二排梁纵筋穿过所述第三排孔洞的端部位于所述翼缘板之间;所述第一弯钩段和所述第二弯钩段凸伸出所述翼缘板。本专利技术结构梁和劲性柱的钢筋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利用便携式弯曲机将所述顶部梁纵筋穿过所述第一排孔洞的端部弯折以形成第一弯钩段;利用便携式弯曲机将所述底部梁纵筋穿过所述第二排孔洞的端部弯折以形成第二弯钩段。本专利技术结构梁和劲性柱的钢筋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补强钢筋的两端部对应凸伸出所述顶部梁纵筋和所述底部梁纵筋。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结构梁和劲性柱的钢筋连接结构,所述钢筋连接结构包括:开设于劲性柱腹板上的第一排孔洞和第二排孔洞,所述第一排孔洞对应结构梁的顶部梁纵筋设置,所述第二排孔洞对应结构梁的底部梁纵筋设置;绑扎于所述劲性柱四周的柱纵筋和柱箍筋;绑扎于待形成的结构梁位置处的梁纵筋和梁箍筋,所述梁纵筋中底部梁纵筋穿设所述第二排孔洞并于端部向上弯折形成第二弯钩段,所述顶部梁纵筋穿设所述第一排孔洞并于端部向下弯折形成第一弯钩段;与位于同一轴线上的所述第一弯钩段和所述第二弯钩段连接固定的补强钢筋。本专利技术结构梁和劲性柱的钢筋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劲性柱的腹板上开设有第三排孔洞,所述第三排孔洞对应靠近底部梁纵筋的底二排梁纵筋设置。本专利技术结构梁和劲性柱的钢筋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底二排梁纵筋穿设所述第三排孔洞且端部位于所述翼缘板之间,所述第一弯钩段和所述第二弯钩段凸伸出所述翼缘板。本专利技术结构梁和劲性柱的钢筋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补强钢筋的两端部对应凸伸出所述顶部梁纵筋和所述底部梁纵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梁和劲性柱的钢筋连接结构的纵向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梁和劲性柱的钢筋连接结构中底部梁纵筋的横向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结构梁和劲性柱的钢筋连接结构中劲性柱的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结构梁和劲性柱的钢筋连接结构中劲性柱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梁和劲性柱的钢筋施工方法及钢筋连接结构,适用于外爬模体系模板、剪力墙内置劲性柱的狭小空间内钢筋的弯曲施工。在现有的梁纵筋和劲性柱的连接结构中,直锚由于剪力墙厚度仅有500mm而无法满足锚固长度,弯锚时,传统方法在加工棚内将梁纵筋弯曲再进行现场帮助,若该弯曲的梁纵筋设置在靠近劲性柱腹板,则无法满足规范要求的锚固长度且梁纵筋与劲性柱未形成整体,结构存在安全隐患,若梁纵筋穿过劲性柱腹板,则由于弯曲的梁纵筋难以穿过劲性柱而导致施工困难。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钢筋穿过劲性柱后再弯曲的施工方法,为了满足规范要求的钢筋锚固长度,在弯钩段处增加补强钢筋,增加了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结构梁和劲性柱的钢筋施工方法及钢筋连接结构进行说明。参阅图1,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结构梁和劲性柱的钢筋连接结构的纵向剖视图。下面结合图1,对本专利技术结构梁和劲性柱的钢筋连接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结构梁和劲性柱的钢筋连接结构中的劲性柱211设于剪力墙内,如图2所示,劲性柱211设于剪力墙21的端部,而结构梁的钢筋与劲性柱211连接在一起,通过后续的浇筑形成连接为一体的剪力墙21和结构梁。结合图3所示,结构梁和劲性柱的钢筋连接结构包括开设于劲性柱211腹板2111上的第一排孔洞2115和第二排孔洞2116、绑扎在劲性柱211四周的柱纵筋212、柱箍筋213和柱拉筋214、绑扎在待形成的结构梁位置处的梁纵筋15和梁箍筋16、以及补强钢筋17。劲性柱211的腹板2111上开设的第一排孔洞2115对应结构梁的顶部梁纵筋151设置,第二排孔洞2116对应结构梁的底部梁纵筋152设置。劲性柱211四周的插设柱纵筋212,该柱纵筋212设于剪力墙21的周缘,然后通过柱箍筋213将柱纵筋212箍设起来,柱拉筋214拉结于位于剪力墙21侧边中部的柱纵筋212。结构梁处的梁纵筋15沿着结构梁的方向设置,其中底部梁纵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结构梁和劲性柱的钢筋施工方法及钢筋连接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结构梁和劲性柱的钢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施工方法包括:于劲性柱的腹板上对应结构梁的顶部梁纵筋开设第一排孔洞,对应底部梁纵筋开设第二排孔洞;绑扎所述劲性柱内侧和连接于所述腹板两侧的翼缘板外侧的柱纵筋;绑扎所述结构梁的梁纵筋和梁箍筋,将所述底部梁纵筋穿过所述腹板上对应的第二排孔洞并对穿过所述第二排孔洞的端部向上弯折形成第二弯钩段,将顶部梁纵筋穿过所述腹板上对应的第一排孔洞并对穿过所述第一排孔洞的端部向下弯折形成第一弯钩段;提供补强钢筋,将所述补强钢筋与位于同一轴线上的所述第一弯钩段和所述第二弯钩段连接固定;以及绑扎所述劲性柱外侧的柱纵筋、柱箍筋、以及拉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梁和劲性柱的钢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施工方法包括:于劲性柱的腹板上对应结构梁的顶部梁纵筋开设第一排孔洞,对应底部梁纵筋开设第二排孔洞;绑扎所述劲性柱内侧和连接于所述腹板两侧的翼缘板外侧的柱纵筋;绑扎所述结构梁的梁纵筋和梁箍筋,将所述底部梁纵筋穿过所述腹板上对应的第二排孔洞并对穿过所述第二排孔洞的端部向上弯折形成第二弯钩段,将顶部梁纵筋穿过所述腹板上对应的第一排孔洞并对穿过所述第一排孔洞的端部向下弯折形成第一弯钩段;提供补强钢筋,将所述补强钢筋与位于同一轴线上的所述第一弯钩段和所述第二弯钩段连接固定;以及绑扎所述劲性柱外侧的柱纵筋、柱箍筋、以及拉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梁和劲性柱的钢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于劲性柱的腹板上对应靠近底部梁纵筋的底二排梁纵筋开设第三排孔洞;绑扎所述底二排梁纵筋时,将所述底二排梁纵筋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三排孔洞。3.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寿松蔡庆军骆军邝杰文宋怀辉黄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