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新民专利>正文

一种温控器触片的装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42878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6 2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温控器触片的装配装置,包括活动压紧机构、导正销和弹性挡板,活动压紧机构包括两个能够开、合的导向压紧钳套,两导向压紧钳套的对接面设有铆钉导入孔,导正销位于活动压紧机构下方,其上端为尖锥体,下端为圆柱体,用于导正温控器壳体的铆钉孔和动触片或静触片的铆钉孔同轴,弹性挡板上端固定在机械手上,弹性挡板的下端位于活动压紧机构下部缺口位置,弹性挡板与活动压紧机构在机械手驱动下一起进出温控器壳体,以保证铆钉在缺口位置顺利通过并进入温控器壳体和动触片或静触片的铆钉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可高效地装配温控器触片,较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温控器制造领域,具体是一种温控器触片的装配装置。技术背景如说明书附图5-7所示温控器一般由壳体、动触片、静触片、长铆钉、短铆钉、接线片和温度控制片等组成,外型一般为短圆柱体,外型尺寸较小,一般直径少于15毫米,高度少于10毫米。随着控制技术的发展,应用越来越广。由于动、静触片位于壳体中,空间位置有限,其装配关键是动、静触片与壳体和铆钉之间的装配。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手工放置触片到壳体,手工穿入铆钉,再进行铆接。该种装配方法生产效率低,产品对操作工人依赖性大,质量不稳定。也有全自动智能化装配机器,该种类机器采用视觉检测控制技术、数字点位控制技术和视觉监控纠错与各种机械手联合一起工作,但其系统复杂,造价高,维修不便,维修周期长,从而影响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温控器装配缺陷,通过简单的机械配合,提供一种简便、可靠、高效的温控器触片的装配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温控器触片的装配装置,包括活动压紧机构、导正销和弹性挡板,其中,所述导正销用于导正温控器壳体的铆钉孔和动触片或静触片的铆钉孔同轴,所述活动压紧机构上设有铆钉导入孔,所述弹性挡板是窄而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温控器触片的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压紧机构(7)、导正销(8)和弹性挡板(9),其中,所述活动压紧机构(7)包括两个能够开、合的导向压紧钳套(72、73),两导向压紧钳套(72、73)的对接面设有铆钉导入孔(71),所述活动压紧机构(7)通过机械手驱动压紧温控器动触片(3)和静触片(4),所述导正销(8)位于活动压紧机构(7)下方,用于导正温控器壳体(1)的铆钉孔和动触片(3)或静触片(4)的铆钉孔同轴,所述弹性挡板(9)的上端固定在机械手上,弹性挡板(9)的下端位于活动压紧机构(7)下部缺口位置,所述弹性挡板(9)与活动压紧机构(7)在机械手驱动下一起进出温控器壳体(1),以保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控器触片的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压紧机构(7)、导正销(8)和弹性挡板(9),其中,所述活动压紧机构(7)包括两个能够开、合的导向压紧钳套(72、73),两导向压紧钳套(72、73)的对接面设有铆钉导入孔(71),所述活动压紧机构(7)通过机械手驱动压紧温控器动触片(3)和静触片(4),所述导正销(8)位于活动压紧机构(7)下方,用于导正温控器壳体(I)的铆钉孔和动触片(3)或静触片(4)的铆钉孔同轴,所述弹性挡板(9)的上端固定在机械手上,弹性挡板(9)的下端位于活动压紧机构(7)下部缺口位置,所述弹性挡板(9)与活动压紧机构(7)在机械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新民
申请(专利权)人:谢新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