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磁性导轨的显微镜物镜变倍结构,属于显微镜部件技术领域,包括双向导螺杆、上下组导套、2根后导杆、3根前导杆、滑板、左右上镜座、左右下镜座和直齿小圆锥齿轮,左、右上镜座通过导向钉A和导向钉槽孔、与上组导套卡接连接,左、右下镜座通过导向钉B和导向钉槽孔与下组导套卡接连接;所述左、右上镜座和左、右下镜座的后部导杆贴合部为磁性导轨,所述磁性导轨内侧两端为V型槽,所述左、右上镜座和左、右下镜座的前端前导杆导向槽为磁性导向槽,在磁性导轨两端的背面及磁性导向槽外侧边的背面各固定设置有1个强磁铁,共为12个强磁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方便了安装和维修、延长了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缩短了装配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一种显微镜物镜变倍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具磁性导轨的显微镜物镜变倍结构,属于显微镜部件
技术介绍
在原显微镜中,如图1-1至图2-5所示,左上、下镜座后部设置有导杆连接圆孔,右上、下镜座与左上、下镜座结构是相同的,2根后导杆须穿在上、下镜座后部的导杆连接圆孔内,这对于导杆跟导杆连接圆孔的配合精度要求很高,对于孔壁的加工难度大。装配时,为了提高装配精度,对于上、下镜座后部的导杆连接圆孔跟导杆配合时要进行研磨配合,对于员工的本身装配技术要求高。使用久了,上、下镜座后部的导杆连接圆孔和导杆表面会磨损,配合间隙增大,会出现中心偏差,甚至晃动。安装及维修时要校正镜片,需要经常拆装上、下镜座,拆装时必须先把后导杆拆除,才能把上、下镜座拿下来,安装及维修不方便,力口大了工作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显微镜上、下镜座装配精度要求高、配合间隙易增大、安装及维修不方便、工作强度大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具磁性导轨的显微镜物镜变倍结构,可以达到显微镜上、下镜座装配精度要求不高、配合间隙不会变化、安装及维修方便、工作强度不大的目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磁性导轨的显微镜物镜变倍结构,包括双向导螺杆、上组导套、下组导套、2根后导杆、3根前导杆、滑板、左上镜座、右上镜座、左下镜座、右下镜座和直齿小圆锥齿轮,所述左上镜座、左下镜座与右上镜座、右下镜座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双向导螺杆上,上、下相反方向设置有2道导向旋转曲线凹槽,所述上组导套和下组导套各包括中部连接孔和前端导杆槽,双向导螺杆穿插在上组导套和下组导套的中部连接孔内、与中部连接孔间隙配合,上组导套和下组导套通过导套固定销钉与双向导螺杆的导向旋转曲线凹槽转动连接;所述2根后导杆对称设置在双向导螺杆的两侧,I根前导杆设置在双向导螺杆前方,与上组导套和下组导套的前端导杆槽活动插接连接,另2根前导杆分别设置在2根后导杆前方、在中间前导杆两侧斜前方对称设置;所述滑板设置在上组导套和下组导套的后端,滑板与上、下组导套的后端通过内六角螺钉固定连接;左、右上镜座后端设置有导向钉A,左、右下镜座后端设置有导向钉B,滑板外侧设置有向外开口的导向钉槽孔,左、右上镜座通过导向钉A和导向钉槽孔与上组导套卡接连接,左、右下镜座通过导向钉B和导向钉槽孔与下组导套卡接连接;左、右上镜座和左、右下镜座还各包括后部导杆贴合部、中部物镜安装孔和前端前导杆导向槽,所述前端前导杆导向槽与前导杆活动卡接连接;所述直齿小圆锥齿轮固定设置在双向导螺杆的上方;所述左、右上镜座和左、右下镜座的后部导杆贴合部为磁性导轨,所述磁性导轨的内侧中部为半圆弧形凹面,磁性导轨内侧两端为V型槽,所述V型槽由2个斜向底部的斜向平面组成;所述左、右上镜座和左、右下镜座的前端前导杆导向槽为磁性导向槽,所述磁性导向槽外侧边的里面中部、与前导杆贴合部为一凸出平面;在左、右上镜座和左、右下镜座的磁性导轨两端的背面及前导杆导向槽外侧边的背面各固定设置有I个强磁铁;也就是说左、右上镜座两端的背面各有I个强磁铁,即左、右上镜座共有4个强磁铁,同样左、右下镜座也共有4个强磁铁;左、右上镜座和左、右下镜座的前导杆导向槽各有I个强磁铁,即前导杆导向槽共有4个强磁铁;以上合计共为12个强磁铁;当左、右上镜座和左、右下镜座的磁性导轨的V型槽碰到后导杆表面时,由于强磁铁磁性吸合的作用,磁性导轨的V型槽与后导杆表面紧贴在一起,中部半圆弧形凹面不与后导杆表面接触,以减少摩擦力;同时,当左、右上镜座和左、右下镜座的前端磁性导向槽外侧边的凸出平面碰到前导杆表面时,由于强磁铁磁性吸合的作用,磁性导向槽外侧边的凸出平面与前导杆表面紧贴在一起,磁性导向槽外侧边的凸出平面的两侧低于凸出平面,凸·出平面的两侧不与前导杆表面接触,以减少摩擦力。所述左、右上镜座的磁性导轨在后导杆上部内侧、与后导杆内侧面磁性吸合连接;所述左、右下镜座的磁性导轨在后导杆下部外侧、与后导杆外侧面磁性吸合连接。所述强磁铁呈小圆柱形,其直径为3-8mm ;左、右上镜座和左、右下镜座的磁性导轨两端的背面和左、右上镜座和左、右下镜座的前端磁性导向槽外侧边的背面设置有强磁铁配合盲孔,共有12个强磁铁配合盲孔;12个强磁铁分别与12个强磁铁配合盲孔为铆接连接;在左上镜座和右上镜座中,磁性导向槽的强磁铁与磁性导轨的强磁铁在相反侧设置,磁性导轨的强磁铁设置在左上镜座和右上镜座的后内侧,磁性导向槽的强磁铁设置在左上镜座和右上镜座的前外侧;在左下镜座、右下镜座中,磁性导向槽的强磁铁与磁性导轨的强磁铁在同侧设置,磁性导轨的强磁铁和磁性导向槽的强磁铁都设置在左下镜座和右下镜座的外侧;强磁铁的外端面高于磁性导轨背面和磁性导向槽外侧边的背面;强磁铁内端面与V型槽内的后导杆表面之间的距离为O. 2-3mm,强磁铁内端面与磁性导向槽内的前导杆表面之间的距离为O. 2-3mm。所述呈小圆柱形强磁铁的直径为5mm ;强磁铁内端面与V型槽内的后导杆表面之间的距离为O. 7mm,强磁铁内端面与磁性导向槽内的前导杆表面之间的距离为I. 7mm。所述V型槽斜向平面之间的夹角α为90°。所述强磁铁为钕铁硼磁铁Ν35。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两端的半圆弧弯钩与左、右上镜座后端设置的导向钉A卡接连接。所述双向导螺杆、2根后导杆和3根前导杆的下端与物镜壳体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双向导螺杆、2根后导杆和3根前导杆的上端与物镜壳体上支撑面固定连接;所述直齿小圆锥齿轮与直齿大圆锥齿轮为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直齿大圆锥齿轮与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两端固定设置有调焦手轮;所述物镜壳体上支撑面后下方设置有物镜、所述物镜壳体上支撑面前上方斜向设置有目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I )本技术采用磁性导轨,左、右上镜座和左、右下镜座的两端贴合部为V型槽,对其加工简单、方便。因为V型槽跟后导杆配合是靠磁性贴合的,不用进行研磨配合,大大缩短了装配时间,降低了员工本身技术要求,提高了生产效率;( 2 )本技术的左、右上镜座和左、右下镜座的前端前导杆导向槽采用磁性导向槽,使前导杆表面与前导杆导向槽外侧边的里面中部密切吸合,同时后导杆表面与磁性导轨的V型槽也是密切吸合的,所以使左、右上镜座和左、右下镜座的上、下运行非常稳定;( 3 )也因为左、右上镜座和左、右下镜座与其两端的V型槽为磁性贴合,使用长久后,即使V型槽表面磨损了,也一直处贴合状态,不会产生配合间隙过大,中心偏差等严重现象,更不会影响整机的使用精度,从而延长了使用寿命;( 4 )拆装左、右上镜座和左、右下镜座也很方便、简单,安装及维修校正镜片时,在整个部件都装好后,也可以轻易地从后导杆侧面取出左、右上镜座和左、右下镜座进行调节,不需像原来那样需要拆除后导杆,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1是原左上镜座主视图;图1-2是原左上镜座后视图;图1-3是原左上镜座俯视图;图1-4是原左上镜座左视图;图1-5是原左上镜座右视图;图2-1是原左下镜座主视图;图2-2是原左下镜座后视图;图2-3是原左下镜座俯视图;图2-4是原左下镜座左视图;图2-5是原左下镜座右视图;图3-1是本技术左上镜座主视图;图3-2是本技术左上镜座后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磁性导轨的显微镜物镜变倍结构,包括双向导螺杆、上组导套、下组导套、2根后导杆、3根前导杆、滑板、左上镜座、右上镜座、左下镜座、右下镜座和直齿小圆锥齿轮;所述双向导螺杆上,上、下相反方向设置有2道导向旋转曲线凹槽,所述上组导套和下组导套各包括中部连接孔和前端导杆槽,双向导螺杆穿插在上组导套和下组导套的中部连接孔内、与中部连接孔间隙配合,上组导套和下组导套通过导套固定销钉与双向导螺杆的导向旋转曲线凹槽转动连接;所述2根后导杆对称设置在双向导螺杆的两侧,1根前导杆设置在双向导螺杆前方,与上组导套和下组导套的前端导杆槽活动插接连接,另2根前导杆分别设置在2根后导杆前方、在中间前导杆两侧斜前方对称设置;所述滑板设置在上组导套和下组导套的后端,滑板与上、下组导套的后端通过内六角螺钉固定连接;左、右上镜座后端设置有导向钉A,左、右下镜座后端设置有导向钉B,滑板外侧设置有向外开口的导向钉槽孔,左、右上镜座通过导向钉A和导向钉槽孔与上组导套卡接连接,左、右下镜座通过导向钉B和导向钉槽孔与下组导套卡接连接;左、右上镜座和左、右下镜座还各包括后部导杆贴合部、中部物镜安装孔和前端前导杆导向槽,所述前端前导杆导向槽与前导杆活动卡接连接;所述直齿小圆锥齿轮固定设置在双向导螺杆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上镜座和左、右下镜座的后部导杆贴合部为磁性导轨,所述磁性导轨的内侧中部为半圆弧形凹面,磁性导轨内侧两端为V型槽,所述V型槽由2个斜向底部的斜向平面组成;所述左、右上镜座和左、右下镜座的前端前导杆导向槽为磁性导向槽,所述磁性导向槽外侧边的里面中部、与前导杆贴合部为一凸出平面;在左、右上镜座和左、右下镜座的磁性导轨两端的背面及前导杆导向槽外侧边的背面各固定设置有1个强磁铁,共为12个强磁铁;当左、右上镜座和左、右下镜座的磁性导轨的V型槽碰到后导杆表面时,由于强磁铁磁性吸合的作用,磁性导轨的V型槽与后导杆表面紧贴在一起;同时,当左、右上镜座和左、右下镜座的前端磁性导向槽外侧边的凸出平面碰到前导杆表面时,磁性导向槽外侧边的凸出平面与前导杆表面紧贴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磁性导轨的显微镜物镜变倍结构,包括双向导螺杆、上组导套、下组导套、2根后导杆、3根前导杆、滑板、左上镜座、右上镜座、左下镜座、右下镜座和直齿小圆锥齿轮;所述双向导螺杆上,上、下相反方向设置有2道导向旋转曲线凹槽,所述上组导套和下组导套各包括中部连接孔和前端导杆槽,双向导螺杆穿插在上组导套和下组导套的中部连接孔内、与中部连接孔间隙配合,上组导套和下组导套通过导套固定销钉与双向导螺杆的导向旋转曲线凹槽转动连接;所述2根后导杆对称设置在双向导螺杆的两侧,I根前导杆设置在双向导螺杆前方,与上组导套和下组导套的前端导杆槽活动插接连接,另2根前导杆分别设置在2根后导杆前方、在中间前导杆两侧斜前方对称设置;所述滑板设置在上组导套和下组导套的后端,滑板与上、下组导套的后端通过内六角螺钉固定连接;左、右上镜座后端设置有导向钉A,左、右下镜座后端设置有导向钉B,滑板外侧设置有向外开口的导向钉槽孔,左、右上镜座通过导向钉A和导向钉槽孔与上组导套卡接连接,左、右下镜座通过导向钉B和导向钉槽孔与下组导套卡接连接;左、右上镜座和左、右下镜座还各包括后部导杆贴合部、中部物镜安装孔和前端前导杆导向槽,所述前端前导杆导向槽与前导杆活动卡接连接;所述直齿小圆锥齿轮固定设置在双向导螺杆的上方;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右上镜座和左、右下镜座的后部导杆贴合部为磁性导轨,所述磁性导轨的内侧中部为半圆弧形凹面,磁性导轨内侧两端为V型槽,所述V型槽由2个斜向底部的斜向平面组成; 所述左、右上镜座和左、右下镜座的前端前导杆导向槽为磁性导向槽,所述磁性导向槽外侧边的里面中部、与前导杆贴合部为一凸出平面; 在左、右上镜座和左、右下镜座的磁性导轨两端的背面及前导杆导向槽外侧边的背面各固定设置有I个强磁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湛京光学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