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塞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39036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6 1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塞杆,包括活塞杆本体(1)、棉网管(3)与封盖(2);所述活塞杆本体(1)与封盖(2)连接并形成空腔(11),所述棉网管(3)设置在空腔(11)内,所述活塞杆本体(1)设有油孔(12),所述油孔与空腔(11)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活塞杆通过此结构,使润滑油注射十分方便,能将润滑油充分的注射到活塞杆与缸体的配合间隙内,注射效果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塞杆
本技术涉及内燃机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活塞杆。
技术介绍
现有的内燃机内的活塞杆与缸体的配合间隙很小,所以注射润滑油时,很难使润滑油充分注射到活塞杆与缸体的配合间隙内,从而无法减少活塞杆与缸体的摩擦,影响活塞杆的工作效率,又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解决润滑油无法充分注射到活塞杆与缸体的配合间隙内、注油麻烦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活塞杆,包括活塞杆本体、棉网管与封盖;所述活塞杆本体与封盖连接并形成空腔,所述棉网管设置在空腔内,所述活塞杆本体设有油孔,所述油孔与空腔连通。本技术的活塞杆在注润滑油时,那打开封盖注射,十分方便有效, 所述棉网管有过滤和流动性小的特点,润滑油可以从空腔流向油孔,往外渗透,充分的注射到活塞杆与缸体的配合间隙内,注射效果好。上述的活塞杆中,所述棉网管靠住空腔的壁。(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活塞杆通过此结构,使润滑油注射十分方便,能将润滑油充分的注射到活塞杆与缸体的配合间隙内,注射效果好。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活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为活塞杆本体、2为封盖、3为棉网管、11为空腔、12为油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I所示,本技术的活塞杆,包括活塞杆本体I、棉网管3与封盖2 ;所述活塞杆本体I与封盖2连接并形成空腔11,所述棉网管3设置在空腔11内,所述活塞杆本体 I设有油孔12,所述油孔与空腔11连通,所述棉网管3靠住空腔11的壁。本技术的活塞杆在注润滑油时,那打开封盖2注射,十分方便有效,所述棉网管3有过滤和流动性小的特点,润滑油可以从封盖2流向油孔12,往外渗透,充分的注射到活塞杆与缸体的配合间隙内,注射效果好。注射润滑油时,只要将封盖2打开,然后往空腔11注射,棉网管3对润滑油进行过滤和减缓流通的速度,润滑油通过流向油孔12,流向活塞杆与缸体的配合间隙内。本技术的活塞杆通过此结构,使润滑油注射十分方便,能将润滑油充分的注射到活塞杆与缸体的配合间隙内,注射效果好。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活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包括活塞杆本体(1)、棉网管(3)与封盖(2);所述活塞杆本体(1)与封盖(2)连接并形成空腔(11),所述棉网管(3)设置在空腔(11)内,所述活塞杆本体(1)设有油孔(12),所述油孔与空腔(11)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包括活塞杆本体(I)、棉网管(3)与封盖(2); 所述活塞杆本体(I)与封盖(2 )连接并形成空腔(11),所述棉网管(3 )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佩方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鄞州行健轴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