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角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37771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6 1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角码,用于连接门或窗的横框和竖框,所述连接角码包括角码主体,所述角码主体的横截面为“L”形结构;所述角码主体的横边和竖边分别承插连接于所述横框和竖框的空腔中,所述角码主体的两端端面分别安装有与其相匹配的“L”形垫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加了整窗五金件的承重,增加了门框的抗扭力。(*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角码
技术介绍
参见图1,专利号为201120229334. 8的专利一种中空平开门连接角码结构,包括角码主体,所述的角码主体成“L”型结构,所述角码主体内部通过隔板将角码主体分成四个连接腔,所述角码主体的外边缘处设有向内凹陷的凹槽,所述连接角码结构结构新颖,通过连接腔及凹槽的设置,使得其在连接过程中非常快速方便,且固定牢固,不容易出现脱落现象,制造业比较简单,但是该技术与设有铰链安装区的竖门框的插接部分比较短,且该技术的端面为空腔,铰链只能安装在薄薄的一层竖门框型材上,组角后连接角码所起的组合力和抗扭力也不是很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可增加五金件的承重能力,同时增加中空门框或中空窗框的型材的抗扭力的连接角码。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角码,用于连接门或窗的横框和竖框,所述连接角码包括角码主体,所述角码主体的横截面为“L”形结构;所述角码主体的横边和竖边分别承插连接于所述横框和竖框的空腔中,所述角码主体的两端端面分别安装有与其相匹配的“L”形垫片。优选的,所述角码主体的横边和/或竖边设有延伸段,所述“L”形垫片设有与所述延伸段相匹配的延伸区;所述延伸区接触连接所述竖框的铰链安装区。优选的,所述角码主体为一体成型的型材,包括叠放设置的两“L”形支撑板和设于所述两“L”形支撑板之间的加强板,所述“L”形垫片安装于所述两“L形支撑板的端面上。优选的,所述加强板分别垂直于所述“L”形支撑板的横边和竖边;所述“L”形垫片设有用于卡接所述加强板并且与所述加强板相匹配的凸筋。优选的,所述加强板至少有一块同时卡设于两条所述“L”形垫片凸筋之间。优选的,所述角码主体的外侧表面和/或内侧表面设有用于增大摩擦阻力的凹槽。优选的,所述凹槽为斜口凹槽,所述斜口凹槽的方向逆向所述角码主体的安装时的推入方向。优选的,所述角码主体为钢铁结构或铝合金结构。采用此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角码主体的两端端面加装“L”形垫片,同时将插接于设有铰链安装区的竖框的角码主体竖边和“L”形垫片延长,在安装固定部件或铰链时,能够同时锁在“L”形垫片和角码主体的端面上,增加了整窗五金件的承重,增加了门框或窗框的抗扭力;另外将加强板与“L”形垫片通过凸筋卡设在一起,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且防滑效果好。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技术一种中空平开门连接角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I 一种连接角码的使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I第一角码主体和第二角码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 —种连接角码的使用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第一角码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第二角码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1.第一角码主体 111. “L”形支撑板A 112. “L”形支撑板B 113.竖直加强板a 114.水平加强板a 115.第一斜口凹槽12.第二角码主体121. “L”形支撑板C 122. “L”形支撑板D 123.竖直加强板b 1241.水平加强板b 1242.水平加强板c 1243.水平加强板d 125.第二斜口凹槽21.第一“L”形垫片22.第二“L”形垫片211,221.第一凸筋212,222.第二凸筋223.第三凸筋224.第四凸筋3.横框31.第一横框腔体32.第二横框腔体4.竖框41.第一竖框腔体42.第二竖框腔体43.铰链安装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实施例I参见图2和图3,如其中的图例所示,一种连接角码,用于连接门或窗的横框3和竖框4,所述连接角码包括一第一角码主体11和一第二角码主体12,所述第一角码主体11和第二角码主体12的横截面为“L”形结构;所述第一角码主体11的横边和竖边分别承插连接于所述横框3的第一横框腔体31和竖框4的第一竖框腔体41中;所述第二角码主体的横边和竖边分别承插连接于所述横框3的第二横框腔体32和和竖框4的第二竖框腔体42中;所述第一角码主体11和第二角码主体12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角码主体11和第二角码主体12的自由端面分别安装有与其相匹配的第一“L”形垫片21和第二“L”形垫片22。所述第一角码主体11和第二角码主体12的横截面为“L”形结构。所述第一角码主体11包括叠放设置的一 “L”形支撑板A111、一 “L”形支撑板B112和设于所述“L”形支撑板Alll和“L”形支撑板B 112之间的一竖直加强板all3和一水平加强板all4 ;所述第一角码主体11的横边和竖边分别承插连接于第一横框腔体31和第一竖框腔体41中;所述第一角码主体11的外侧表面和/或内侧表面设有用于增大摩擦阻力的第一斜口凹槽115 ;所述第一斜口凹槽115的开口方向逆向所述第一角码主体11安装时的推进方向。所述第二角码主体12包括叠放设置的一 “L”形支撑板C 121、一 “L”形支撑板D122和设于所述“L”形支撑板C 121和“L”形支撑板D 122之间的一竖直加强板bl23和一水平加强板bl241 ;所述第二角码主体12的横边和竖边分别承插连接于第二横框腔体32和第二竖框腔体42中;所述第二角码主体12的外侧表面和/或内侧表面设有用于增大摩擦阻力的第二斜口凹槽125 ;所述第二斜口凹槽125的开口方向逆向所述第二角码主体12安装时的推进方向。所述第一角码主体11和第二角码主体12为钢铁结构。下面介绍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第一角码主体11和第二角码主体12连接在一起,第一角码主体11和第二角码主体12的自由端面分别安装有第一“L”形垫片21和第二“ L”形垫片22,所述第一“L”形垫片21通过第一凸筋211和第二凸筋212卡设于所述水平加强板a 114上,所述第二 “L”形垫片22通过第一凸筋221和第二凸筋222卡设于所述水平加强板bl241上,所述第一角码主体11和第二角码主体12分别承插连接所述横框3和横框4,并且通过螺钉或其他固定部件将横框3和竖框4固定于所述第一 “L”形垫片21和第二 “L”形垫片22。实施例2参见图4、图5以及图6,如其中的图例所示,其余与所述实施例I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竖框4设有一铰链安装区43 ;所述第二角码主体12的横边或竖边设有延伸段,所述第二 “L”形垫片设有与所述延伸段相匹配的延伸区;所述延伸区接触连接所述竖框4的铰链安装区43。所述第二角码主体12包括叠放设置的一“L”形支撑板C121、一“L”形支撑板D122和设于所述“L”形支撑板C121和“L”形支撑板D122之间的一竖直加强板bl23、一水平加强板bl241、一水平加强板c 1242以及一水平加强板d 1243 ;所述竖直加强板bl23垂直于所述“L”形支撑板C121和“L”形支撑板D122的横边;所述水平加强板bl241、水平加强板C1242以及水平加强板dl243分别垂直于所述“L”形支撑板C121和“L”形支撑板D122的竖边;所述第二角码主体12的横边和竖边分别承插连接于第二中空横框腔体32和第二中空竖框腔体42中;所述第二 “L”形垫片22的第一凸筋221和第二凸筋222的下方和上方分别设有第三凸筋223和第四凸筋224 ;所述第一凸筋221和第二凸筋222用于卡接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角码,用于连接门或窗的横框和竖框,所述连接角码包括角码主体,所述角码主体的横截面为“L”形结构;所述角码主体的横边和竖边分别承插连接于所述横框和竖框的空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角码主体的两端端面分别安装有与其相匹配的“L”形垫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角码,用于连接门或窗的横框和竖框,所述连接角码包括角码主体,所述角码主体的横截面为“L”形结构;所述角码主体的横边和竖边分别承插连接于所述横框和竖框的空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角码主体的两端端面分别安装有与其相匹配的“L”形垫片。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接角码,其特征在于,所述角码主体的横边和/或竖边设有延伸段,所述“L”形垫片设有与所述延伸段相匹配的延伸区;所述延伸区接触连接所述竖框的铰链安装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角码,其特征在于,所述角码主体为一体成型的型材,包括叠放设置的两“L”形支撑板和设于所述两“L”形支撑板之间的加强板,所述“L”形垫片安装于所述两“L形支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贤钧吴凯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源盛复合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