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防鞭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34205 阅读:289 留言:1更新日期:2013-02-16 1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颈部防鞭甩装置,包括外板、支撑片、吸能片、支撑板、扭转弹簧及铆钉;所述支撑板置于一对外板之间;一对支撑片分别置于支撑板的左端和右端,并置于一对外板之间;一对吸能片分别置于支撑板的左端和右端,并置于一对外板之间;所述一对外板与一对支撑片通过第一铆钉连接,一对外板与一对吸能片通过第二铆钉连接,一对吸能片与支撑板通过第一铆钉连接,一对支撑片与支撑板通过第四铆钉连接;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三锁付孔,一对外板上均设有两锁付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颈部防鞭甩装置安装在乘员座椅的坐垫与靠背之间的一种联动装置,在车辆发生追尾事故时,吸收乘员因碰撞产生的力量,有效保护降低乘员的颈部的损伤。(*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颈部防鞭甩装置,本颈部防鞭甩装置是安装在汽车乘员座椅上保护乘员的一种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乘用车辆在发生后方碰撞时,(多数发生在前车等待红绿灯时,后车因制动不及时与前车相撞)前排的乘员由于受座椅的保护不足,因撞击的惯性导致乘员的头部猛烈向后方甩动,至使乘员颈部受伤,轻微的产生颈部酸痛,严重的导致颈椎及神经受损产生高位截瘫。由于目前车辆的调角器将椅背锁止,当受后方撞击时椅背没有及时的保护乘员的头部及吸收乘员的碰撞力,而该力量完全由乘员吸收,致使乘员受伤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有效的降低后方冲击时乘员受伤程度的颈部防鞭甩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颈部防鞭甩装置,其中,包括一对外板、一对支撑片、一对吸能片、支撑板、扭转弹簧、第一铆钉、第二铆钉、第三铆钉及第四铆钉;所述支撑板置于一对外板之间;一对支撑片分别置于支撑板的左端和右端,并置于一对外板之间;一对吸能片分别置于支撑板的左端和右端,并置于一对外板之间;所述一对外板与一对支撑片通过第一铆钉连接,一对外板与一对吸能片通过第二铆钉连接,一对吸能片与支撑板通过第一铆钉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颈部防鞭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外板、一对支撑片、一对吸能片、支撑板、扭转弹簧、第一铆钉、第二铆钉、第三铆钉及第四铆钉;所述支撑板置于一对外板之间;一对支撑片分别置于支撑板的左端和右端,并置于一对外板之间;一对吸能片分别置于支撑板的左端和右端,并置于一对外板之间;所述一对外板与一对支撑片通过第一铆钉连接,一对外板与一对吸能片通过第二铆钉连接,一对吸能片与支撑板通过第一铆钉连接,一对支撑片与支撑板通过第四铆钉连接;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三锁付孔,一对外板上均设有两锁付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部防鞭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外板、一对支撑片、一对吸能片、支撑板、扭转弹簧、第一铆钉、第二铆钉、第三铆钉及第四铆钉;所述支撑板置于一对外板之间;一对支撑片分别置于支撑板的左端和右端,并置于一对外板之间;一对吸能片分别置于支撑板的左端和右端,并置于一对外板之间;所述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德飞
申请(专利权)人:全兴工业海南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北京市联通互联网数据中心] 2014年12月05日 19:40
    颈部neck也等同于颈多节绦虫之头节中具各种固着器吸盘吸叶等固着在宿主的消化管壁上的部分称为颈部一般较头部细但粗颈绦虫Taeniataen-iaeformis则较头部粗此颈部靠旺盛的细胞分裂在后方分节形成新节片此颈部为绦虫的生长带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