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模具冷流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333405 阅读:2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4 2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橡胶模具冷流道系统,包括下模板、上流道板、下流道板、隔热板,所述下模板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所述下模板上固定安装有上模板,所述上、下模板之间设有型腔,所述上模板上安装有注射嘴,所述上模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上固定安装有下流道板和上流道板,所述上、下流道板之间设有流道,所述上流道板上设有浇口套,所述浇口套联通流道,所述流道联通下端的注射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生产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更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橡胶模具冷流道系统
技术介绍
普通橡胶模具流道和模具的加热区是不分开的,和模具一起加热,流道内的胶料同时硫化,这样每模次流道内大量的胶料就浪费了,还要浪费时间将流道内的胶料取出,这种模具生产成本高,效率低。而冷流道模具是将模具的流道和模具加热区用隔热材料分开,这样橡胶在加热区硫化,而流道内的胶料温度较低没有硫化,可以继续使用。在模具冷流道系统传统设计时,流道是在一块模板中纵横分布的深孔,通过堵头、两通、三通将胶料引导进入注射嘴,这样的深孔加工时光洁度很难达到流道光洁度的要求;流道由于是90度的转折,压力损失较大;流道中残余胶料清理难度非常大。传统设计时只有下流道板冷却系统,没有注射嘴冷却系统,由于注射嘴是和高温上模直接接触的,这样会导致注射嘴中的胶料极易硫化,从而导致注射嘴的堵塞;模具设计时进入每个型腔的流量应该是相等的,这样才能保证每个产品的致密度相同;传统设计时是通过保证每个型腔的流道长度相等,从而达到进入每个型腔的流量相等,而实际生产中由于各种原因,即使等长的流道,进入每个型腔的流量也不是相等的,这样就需要对进入每个型腔的流量进行调节,而传统设计中并没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产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更高的橡胶模具冷流道系统。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提供如下方案—种橡胶模具冷流道系统,包括下模板、上流道板、下流道板、隔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所述下模板上固定安装有上模板,所述上、下模板之间设有型腔,所述上模板上安装有注射嘴,所述上模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上固定安装有下流道板和上流道板,所述上、下流道板之间设有流道,所述上流道板上设有浇口套,所述浇口套联通流道,所述流道联通下端的注射嘴。所述下流道板上设有两组冷却水道,一组为注射嘴外围设计的冷却水道,另一组为下流道板冷却水水道。所述上、下流道板通过内六角紧定螺钉连接在一起,通过调节内六角紧定螺钉可以调整流入每个型腔胶料的流量。本冷流道系统分为2组,一组为下流道板冷却系统,另一组为注射嘴冷却系统,上流道板上安装内六角紧定螺钉。本冷流道系统温度分布均匀、稳定,由于注射嘴采用单独的冷却系统,注射嘴温度更低,更容易控制,使硫化胶料与生胶区分更明显。同时上流道板上安装的内六角紧定螺钉可以对流入个型腔胶料的流量加以调节,更精确的控制每个型腔胶料注射量。采用本冷流道系统的模具生产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更高。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一种橡胶模具冷流道系统,包括上流道板I、下流道板2、隔热板3、下模板4,所述下模板4固定安装在底座5上,所述下模板4上固定安装有上模板6,所述上、下模板4、6之间设有型腔7,所述上模板6上安装有注射嘴8,所述上模板6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隔热板3,所述隔热板3上固定安装有下流道板2和上流道板1,所述上、下流道板1、2之间设有流道9,所述上流道板I上设有浇口套10,所述浇口套10联通流道9,所述流道9联通下端的注射嘴8。所述下流道板2上设有两组冷却水道,一组为注射嘴外围设计的注射嘴冷却水道11,另一组为下流道板冷却水水道12。所述上、下流道板1、2通过内六角紧定螺钉13连接在一起,通过调节内六角紧定螺钉13可以调整流入每个型腔胶料的流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橡胶模具冷流道系统,包括下模板、上流道板、下流道板、隔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所述下模板上固定安装有上模板,所述上、下模板之间设有型腔,所述上模板上安装有注射嘴,所述上模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上固定安装有下流道板和上流道板,所述上、下流道板之间设有流道,所述上流道板上设有浇口套,所述浇口套联通流道,所述流道联通下端的注射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橡胶模具冷流道系统,包括下模板、上流道板、下流道板、隔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所述下模板上固定安装有上模板,所述上、下模板之间设有型腔,所述上模板上安装有注射嘴,所述上模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上固定安装有下流道板和上流道板,所述上、下流道板之间设有流道,所述上流道板上设有浇口套,所述浇口套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继刚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宁国中鼎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