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磨机静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31457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4 1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磨机静分离器,包括壳体(1)、回粉锥(2)、轴向叶片(3)、轴向叶片支承块(4)、径向叶片(5)、径向叶片调整机构(6)和出粉管(7),通过在回粉锥(2)和出粉管(7)之间增加呈放射状均布的轴向叶片(3),使静分离器具有径向分离和轴向分离的双重作用,同时通过改变粉尘气流的运动方向,从而大幅提高分离器的分离效果,改善出粉细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磨机静分离器,特别是中速磨机的静分离器。 
技术介绍
磨机静分离器用于分离在磨机中研磨后,被高速一次风送来的物料粉尘,通过碰撞、改变物料运动方向等方式,将不符合要求的大颗粒分离出来并返回重新研磨,只让符合要求的细粉通过。磨机静分离器结构简单,密封简单可靠、无需密封和额外能耗、有一定的调节能力,因此广泛用于火电厂磨煤机中,但由于现有静分离器分离效果不理想,出粉细度较粗,不利于燃烧和节能环保,随着节能环保要求的提高和火力发电机组的增大,对煤粉细度要求更高,静分离器的使用受到了限制。 现有的中速磨静分离器,通常采用径向叶片进行分离,即若干叶片垂直均布在分离器圆周上,叶片平面均指向分离器中心,叶片可绕垂直转轴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同步偏转,物料粉尘从径向通过偏转的叶片进入分离器,与叶片碰撞和被叶片改变运动方向,使粗颗粒失去动能而沉降分离,落入回粉锥重新研磨,合格的细颗粒随气流螺旋运动进入出粉管,由于只经过一次分离,因此分离效果不佳,出粉较粗。 也有的分离器增加了轴向叶片,但往往是加在回粉锥和壳体之间的环形通道内,即加在径向叶片之前,这样导致轴向叶片分离出的粗颗粒在掉下的过程中又遇到从下向上吹起的高速气流,重新又向上运动来到轴向叶片,周而复始既影响了效率,又加剧了磨损,效果并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静分离器,通过在出粉管和回粉锥之间增加轴向分离叶片,使分离器具有径向分离和轴向分离的双重作用,同时分离出的粗颗粒直接落入回粉锥返回重新研磨,不会与进料气流冲突产生气路阻塞和重复磨损,物料粉尘经径向和轴向两次分离后,分离效果得到极大改善,得到更细的出粉细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磨机静分离器,包括壳体(1)、回粉锥(2)、轴向叶片(3)、轴向叶片支承块(4)、径向叶片(5)、径向叶片调整机构(6)和出粉管(7),其特征在于:若干径向叶片(5)垂直均布在分离器回粉锥(2)大圆周上,叶片平面均指向分离器中心,径向叶片(5)可绕垂直转轴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同步水平偏转,在径向叶片(5)对应的回粉锥(2)内圆柱面上,焊接若干轴向叶片支承块(4),同样在出粉管(7)外圆柱面上,对应等高焊接若干轴向叶片支承块(4),使轴向叶片(3)放入对应支承块(4)凹槽后,叶片转轴轴心线水平并均通过分离器中心,即轴向叶片(3)呈放射状均布在回粉锥(2)和出粉管(7)之间的环形空间内;轴向叶片(3)可做成可调节式,也可不用调节而让其自由垂下;为进一步改善分离效果,可在出粉管(7)下部增加一段扩口,当物料粉尘经过轴向叶片(3)下行时,靠近出粉管(7)的气流将被扩口推开向远离出粉管方向运动,从而使较粗颗粒更难于改变运动方向进入出粉管(7)。 本技术的优点是:在保持原静分离器径向叶片可调节的基础上,增加呈放射状均布的轴向叶片,使静分离器具有径向分离和轴向分离的双重作用;分离后的气流由原来的水平螺旋运动变为向下运动,在出粉管口突变为向上运动,粗颗粒由于惯性较大运动方向改变困难,将被进一步分离;分离出的粗颗粒继续向下运动直接落入回粉锥返回重新研磨,不会与进料气流冲突产生气路阻塞和重复磨损;回粉管下部可增加一段扩口,进一步改善分离效果。 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技术静分离器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技术静分离器局部视图。 图3是本技术静分离器盖及径向叶片立体图。 图4是本技术静分离器回粉锥立体图。 图5是本技术静分离器轴向叶片立体图。 图6是本技术静分离器径向叶片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1为分离器壳体,2为分离器回粉锥,3为轴向叶片,4为轴向叶片支承块,5为径向叶片,6为径向叶片调整机构,7为出粉管。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静分离器包括壳体(1)、回粉锥(2)、轴向叶片(3)、轴向叶片支承块(4)、径向叶片(5)、径向叶片调整机构(6)和出粉管(7)。若干径向叶片(5)垂直均布在分离器回粉锥(2)大圆周上,叶片平面均指向分离器中心,径向叶片(5)可绕垂直转轴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同步水平偏转,在径向叶片(5)对应的回粉锥(2)内圆柱面上,焊接若干轴向叶片支承块(4),同样在出粉管(7)外圆柱面上,对应等高焊接若干轴向叶片支承块(4),使轴向叶片(3)放入对应支承块(4)凹槽后,叶片转轴轴心线水平并均通过分离器中心,即轴向叶片(3)呈放射状均布在回粉锥(2)和出粉管(7)之间的环形空间内;轴向叶片(3)可做成可调节式,也可不用调节而让其自由垂下;物料粉尘首先通过偏转一定角度的径向叶片(5),经碰撞和改变运动方向后,部分粗颗粒失去动能掉落入回粉锥(2)内,进入的粉尘气流边旋转边向下运动,与呈放射状均布的轴向叶片(3)碰撞,粗颗粒失去动能分离落下,经过轴向叶片(3)后的粉尘气流为向下运动,后突变为向上运动进入出粉管(7),粗颗粒由于惯性较大运动方向改变困难,将被进一步分离,为进一步改善分离效果,可在出粉管(7)下部增加一段扩口,当物料粉尘经过轴向叶片(3)下行时,靠近出粉管(7)的气流将被扩口推开向远离出粉管方向运动,从而使较粗颗粒更难于改变运动方向进入出粉管(7)。 图2、图3、图4、图5和图6为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结构用图。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磨机静分离器,包括壳体(1)、回粉锥(2)、轴向叶片(3)、轴向叶片支承块(4)、径向叶片(5)、径向叶片调整机构(6)和出粉管(7),其特征在于:若干径向叶片(5)垂直均布在分离器回粉锥(2)大圆周上,叶片平面均指向分离器中心,径向叶片(5)可绕垂直转轴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同步水平偏转,在径向叶片(5)对应的回粉锥(2)内圆柱面上,焊接若干轴向叶片支承块(4),同样在出粉管(7)外圆柱面上,对应等高焊接若干轴向叶片支承块(4),使轴向叶片(3)放入对应支承块(4)凹槽后,叶片转轴轴心线水平并均通过分离器中心,即轴向叶片(3)呈放射状均布在回粉锥(2)和出粉管(7)之间的环形空间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磨机静分离器,包括壳体(1)、回粉锥(2)、轴向叶片(3)、轴向叶片支承块(4)、径向叶片(5)、径向叶片调整机构(6)和出粉管(7),其特征在于:若干径向叶片(5)垂直均布在分离器回粉锥(2)大圆周上,叶片平面均指向分离器中心,径向叶片(5)可绕垂直转轴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同步水平偏转,在径向叶片(5)对应的回粉锥(2)内圆柱面上,焊接若干轴向叶片支承块(4),同样在出粉管(7)外圆柱面上,对应等高焊接若干轴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通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皇龙智能破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