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氮氧化物还原剂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331206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4 1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产氮氧化物还原剂的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依次设置的中和器、提纯器和贮槽,所述中和器为管式反应器,该管式反应器的一端设置有高纯水入口和待配溶液入口、另一端设置有出口,中间腔体沿轴向设置有螺旋反转流道,该螺旋反转流道由两块螺旋导流片构成,且该螺旋导流片沿轴向设置、绕轴向扭转180°,其顶边和底边分别固定在管式反应器内壁上相对的两侧,且这两块螺旋导流片的扭转方向相反,沿轴向交叉90°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制得的产品,缩二脲、金属离子、不溶物等有害物质含量低,尿素原料利用率达100%,生产过程无废水、废气、废渣产生,生产成本低、中和时间短、生产能力大、劳动强度低、自动化程度高,不受环境污染。(*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除去柴油车尾气以及电厂、工业窑炉等烟气中氮氧化物的还原剂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当前,我国城市空气污染主要表现为氮氧化物和PM2.5,而柴油机尾气和电厂、工业窑炉等烟气是上述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源头,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脱除汽车尾气和烟气中的氮氧化物,为国内外首选。该技术以浓度为31.8~33.2%的尿素溶液作为氮氧化物还原剂,在催化剂作用下,将尾气中的氮氧化物还原为氮气和水。因尾气处理过程是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该催化剂对尿素溶液的纯度要求非常高,尤其是对溶液中金属离子、缩二脲、不溶物等有害物质含量要求非常苛刻。若直接将普通颗粒尿素与水混配使用,会导致SCR系统催化剂中毒失效。国外对氮氧化物还原剂--尿素溶液的生产,实行认证管理,从生产原料、生产工艺、过程控制、产品储存等每一个环节,都有规范要求,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际标准。我国因之前执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以及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较低,未强制要求治理氮氧化物和PM2.5。但随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以及汽车尾气国Ⅳ排放标准的推行,SCR脱氮技术才开始被关注,少数研究机构开始着手研究氮氧化物还原剂--超纯尿素水溶液的生产技术。目前,国内见报道的SCR系统用尿素水溶液的生产方法,一是采用重结晶法,二是采用离子交换法。这两种技术都是以颗粒尿素为原料加热溶解后进行提纯,溶解过程会带入新的有害物质。而且,前者对原料进行重结晶后,会产生大量含尿素的废水,在重结晶分离、再溶解过程,也会带入新的杂质,该技术不仅成本高,而且外排废水量大;后者虽然没有重结晶的缺点,主要生产过程也在封闭环境下进行,但由于采用离子交换树脂,生产一段时间后树脂会失效,其失效节点无法准确判断,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而且树脂失效后也需再生,还是会有废水产生。以上技术,生产过程能耗较大,不环保,生产能力也比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国内外技术现状,开发一种能连续工业化生产、成本低、质量稳定可靠、环境友好的氮氧化物还原剂的系统。为了实现上述要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产氮氧化物还原剂的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依次设置的中和器、提纯器和贮槽,所述中和器为管式反应器,该管式反应器的一端设置有高纯水入口和待配溶液入口、另一端设置有出口,中间腔体沿轴向设置有螺旋反转流道,该螺旋反转流道由两块螺旋导流片构成,且该螺旋导流片沿轴向设置、绕轴向扭转180°,其顶边和底边分别固定在管式反应器内壁上相对的两侧上,且这两块螺旋导流片的扭转方向相反,沿轴向交叉90°布置。所述中和器、提纯器和储槽为若干组,分级设置。所述管式反应器中间腔体内设置有若干组串联的螺旋反转流道。所述系统内的管道、中和器、提纯器和贮槽均为密封装置。所述贮槽的壳体上设有带过滤装置的呼吸器。本技术的优点是:(1)本系统以尿素装置未经浓缩、造粒、包装的70~99.7%的高温尿素溶液为生产原料,不仅节省该部分尿素在上述工序的生产成本,而且用于生产氮氧化物还原剂时,也不需外加热源。(2)以浓度为70~99.7%的高温尿素溶液生产氮氧化物还原剂,具有输送便捷、混配时间短、生产能力大、劳动强度低等特点。(3)因使用的生产原料来自尿素装置未经浓缩、造粒、包装的浓度为70~99.7%的高温尿素溶液,其缩二脲、金属离子、不溶物等有害物质含量比颗粒尿素低得多。(4)本系统生产过程无废水、废气、废渣产生,尿素原料利用率100%,生产成本低。(5)本系统生产过程全部为封闭状态,不受环境污染。(6)本工艺采用DCS控制,自动化程度高,连续作业性强,产品品质有保障,质量稳定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系统的结构简图;图2 是本系统所述中和器结构简图;图中标号表示:1-一级中和器、2-冷却器、3-半成品贮槽、4-输送泵、5-一级提纯器、6-二级中和器、7-二级提纯器、8-杀菌器、9-成品贮槽、10-待配溶液进料管、11-高纯水进料管、12-右螺旋导流片、13-左螺旋导流片、14-管壁、15-出料管;A-来自生产装置的尿素溶液、B-高纯水、C-尿素水溶液、D-尿素水溶液、E-氮氧化物还原剂。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2,本技术是一种氮氧化物还原剂的生产系统。首先,本技术设计了一种特殊结构的中和器,该中和器为管式反应器,其管径和长度根据不同生产能力而定。中和器的一端设置有高纯水入口(高纯水进料管11)和待配溶液入口(待配溶液进料管10)、另一端设置有出口(出料管15)。中和器的中间腔体沿管式反应器轴向设置有螺旋反转流道,该螺旋反转流道由两块扭转方向相反的螺旋导流片构成,即右螺旋导流片12和左螺旋导流片13。螺旋导流片沿管式反应器轴向设置、绕轴向扭转180°,其顶边和底边分别固定在管式反应器管壁14的内表面上的相对两侧上。这两块螺旋导流片沿轴向交叉90°布置。中和器的中间腔体内设置有若干组串联的螺旋反转流道。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2组螺旋反转流道串联,即按右螺旋导流片12、左螺旋导流片13、右螺旋导流片12、左螺旋导流片13的顺序交替、错落布置,使得相邻的两块螺旋导流片的扭转方向相反。另外,根据中和器的性能要求,还可以采用3组、4组……等螺旋反转流道。本技术的氮氧化物还原剂的生产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依次设置的中和器、提纯器和贮槽,且中和器、提纯器和储槽为若干组、分级设置,可以根据氮氧化物还原剂的生产需要,还可以使用1级、2级或3级等结构形式的系统。系统内的管道、中和器、提纯器和贮槽均为密封装置,贮槽的壳体上设有带过滤装置的呼吸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2级设置的氮氧化物还原剂生产系统,即依次为:一级中和器1、半成品贮槽3、一级提纯器5、二级中和器6、二级提纯器7、杀菌器8和成品贮槽9。另外,一级中和器1和半成品贮槽3之间设置有冷却器2,管道中设置有输送泵4,。下面以本具体实施方式为例,说明本技术的氮氧化物还原剂生产系统的使用方法:(1)快速中和,将高温高浓度的来自尿素装置的尿素溶液A,与电阻率为13~18MΩ.cm的常温高纯水B在一级中和器1内快速中合,制成浓度为40~45%、温度为50~70℃的尿素水溶液C。其中,尿素溶液A的浓度为70~99.7%、温度为80~140℃。通过流量计、密度计测量来自尿素装置的尿素溶液A的流量和浓度,计算出所需高纯水B的量,通过阀门控制高纯水B的流量,精密混配、得到浓度为40~45%的尿素水溶液C。下面以一级中和器1为例,说明中和器的混配工作原理:来自尿素装置的尿素溶液A通过待配溶液进料管10送入一级中和器1,高纯水B通过高纯水进料管11送入一级中和器1。在一级中和器1内,来自尿素装置的尿素溶液A和高纯水B这两股物料在螺旋反转流道的作用下,不断改变流体的运动方向,不仅将中心流体推向周边,而且将周边流体推向中心,从而造成良好的径向中和效果。与此同时,流体本身的旋转作用在相邻元件连接处的界面上亦会发生。这种高效的径向环流作用,使流体在一级中和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产氮氧化物还原剂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依次设置的中和器、提纯器和贮槽,所述中和器为管式反应器,该管式反应器的一端设置有高纯水入口和待配溶液入口、另一端设置有出口,中间腔体沿轴向设置有螺旋反转流道,该螺旋反转流道由两块螺旋导流片构成,且该螺旋导流片沿轴向设置、绕轴向扭转180°,其顶边和底边分别固定在管式反应器内壁上相对的两侧上,且这两块螺旋导流片的扭转方向相反,沿轴向交叉90°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生产氮氧化物还原剂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依次设置的中和器、提纯器和贮槽,所述中和器为管式反应器,该管式反应器的一端设置有高纯水入口和待配溶液入口、另一端设置有出口,中间腔体沿轴向设置有螺旋反转流道,该螺旋反转流道由两块螺旋导流片构成,且该螺旋导流片沿轴向设置、绕轴向扭转180°,其顶边和底边分别固定在管式反应器内壁上相对的两侧上,且这两块螺旋导流片的扭转方向相反,沿轴向交叉90°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彬方文川陶家明罗雪峰朱德华张明星宋代彬阳陶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美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