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27822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4 1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组件。该电池组件(1)包括具有单电池(41)的电池单元(40)和用于收容电池单元(40)的外壳,其中,外壳包括:第1构件,其具有第1引导部(17);第2构件,其具有通过在第1引导部(17)上滑动而与第1引导部(17)嵌合的第2引导部(2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组件(日文:電池モジユ一ル)。
技术介绍
公知有一种电池收容容器,该电池收容容器包括一个面开口且用于在内部收容将薄型电池层叠而成的扁平型电池组的金属容器主体、用于闭塞金属容器主体的开口部的金属盖,将金属容器主体的开口端部周边和金属盖的盖端部周缘卷起结合。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92884号公报但是,在为了再循环等而将以往的电池收容容器的通过卷起而形成的结合部分解体的情况下,存在解体作业量变多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欲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容易解体的电池组件。本专利技术通过利用第1构件和第2构件收容电池单元来解决上述课题;上述第1构件具有第1引导部;上述第2构件具有通过在第1引导部上滑动而与第1引导部嵌合的第2引导部。本专利技术在将电池组件解体时,使第2构件滑动而将外壳的至少一部分解体,因此,起到能够削减解体作业量这样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图1的电池组件的分解俯视图。图3是图1中的电池组件的A-A局部剖视图。图4是图1中的电池组件的A-A局部剖视图。图5是图3和图4中的电池组件的B部分的放大图。图6是表示图4中的电池组件的变形例的局部剖视图。图7是图6中的电池组件的C部分的放大图。图8是表示图1中的电池组件的变形例的分解侧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件的立体图。图10是图9中的电池组件的D部分的放大图。图11是图9中的电池组件的E部分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本例子的电池组件的分解俯视图。本例子的电池组件1包括多个单电池11层叠而成的电池单元40、用于收容电池单元10的外壳。构成电池单元40(单电池的层叠体)的单电池41可以采用例如能量密度和密封性较高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可以采用由内部电极对、隔板和电解液构成的发电元件被俯视为长方形状且具有挠性的袋状封装构件密封而成的片状电池。由于这样的扁平状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内部构造、充放电原理是公知的,因此,省略其详细的说明,袋状封装构件由包括热塑性树脂制的内层、金属箔制的中间层、绝缘性树脂制的外层的层压膜形成,发电元件被袋状封装构件密封,因此,除了被导出到袋状封装构件的外部的电极端子之外能够确保电绝缘性。如图1所示,作为单电池41的层叠体的电池单元40通过堆叠多个(在该图所示的例子中是4个)单电池41而构成,虽未图示,但从两短边导出来的正极端子(正极引板)和负极端子(负极引板)直接或者利用母线依次连接。由此,成为例如4个单电池11串联连接的电路结构。外壳是长方体状构件,其包括第1外壳10、一对第2外壳20、第3外壳30,外壳由铝合金、塑料等构成。如图1所示,第1外壳10是形成为长方体状的壳体,其包括第1外壳底面壁12、第1外壳顶面壁13、自第1外壳12和第1外壳顶面壁13延伸而成的第1外壳侧面壁14。第1外壳底面壁12是第1外壳10的主面壁,抵接于电池单元40的一个主面42,第1外壳顶面壁13是第1外壳10的主面壁,抵接于电池单元40的另一个主面43,第1外壳侧面壁14抵接于电池单元40的短边侧的侧壁面44。另外,在与第1外壳侧面壁14相邻的两壁面分别设有第1开口部15,在与第1外壳侧面壁14相对的面设有第2开口部16。由此,第1外壳10成为呈U字形状的壳体。另外,在第1外壳顶面壁13中,在靠一个第1开口部15侧的边部分沿着该边形成有第1引导部17,在靠另一个第1开口部15侧的边的部分也沿着该边形成有第1引导部17。同样,在第1外壳底面壁12中,在靠一个第1开口部15侧的边的部分沿着该边形成有第1引导部17,在靠另一个第1开口部15侧的边的部分也沿着该边形成有第1引导部17。第1引导部17自第1外壳顶面壁13和第1外壳底面壁12分别朝向内侧凹陷成轨道形状而形成,第1引导部17通过沿着靠第1开口部15侧的边平行地切出槽而形成。第1引导部17的靠第2开口部16侧的一端以朝向作为第2开口部16的开口面的方式形成,第1引导部17的靠第1外壳侧面壁14侧的另一端并未形成为与第1外壳侧面壁14平齐,在第1外壳顶面壁13上被阻截。另外,由于第1外壳顶面壁13和第1外壳底面壁12的主体与单电池41的层叠方向(电池单元40的主面的主面方向)垂直,因此,第1引导部17形成在与单电池41的层叠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如图1所示,第3外壳30是安装在电池单元40的短边侧的外壳,其用于保持电池单元40的短边侧的侧面。另外,虽未图示,但也可以在第3外壳30中设置由塑料等绝缘体构成的绝缘性罩,利用该绝缘性罩确保电池单元40与第3外壳30的绝缘性。于是,第3外壳30也可以隔着该绝缘性罩保持电池单元40。第3外壳30是形成为长方体状的壳体,其包括第3外壳底面壁32、第3外壳顶面壁33、第3外壳侧面壁34和第3外壳侧面壁35。在第3外壳30中设有未图示的连接器,该连接器是用于将电池单元40和外部的连接端子(未图示)电连接的端子。第3外壳侧面壁34是自第3外壳底面壁32和第3外壳顶面壁33各自的长边延伸而成的侧壁,第3外壳侧面壁35是自第3外壳底面壁32和第3外壳顶面壁33各自的短边延伸而成的两侧壁。在第3外壳顶面壁33中,在靠一个第3外壳侧面壁35侧的边的部分沿着该边形成有第1引导部37,在靠另一个第3外壳侧面壁35侧的边的部分也沿着该边形成有第1引导部37。同样,在第3外壳底面壁32中,在靠一个第3外壳侧面壁35侧的边的部分沿着该边形成有第1引导部37,在靠另一个第3外壳侧面壁35侧的边的部分也沿着该边形成有第1引导部37。第3外壳顶面壁33的第1引导部37通过自第3外壳侧面壁34的长边侧的一部分起沿着第3外壳顶面壁33朝向电池单元40地切出槽而形成,第3外壳顶面壁33的第1引导部37自第3外壳30的主面壁(第3外壳顶面壁33)朝向内侧凹陷成轨道形状而形成。另外,第1引导部37的一端形成为与第3外壳侧面壁34平齐,第1引导部37的另一端形成为与第3外壳30的靠电池单元侧的侧壁面(与第3外壳侧面壁34相对的面)平齐。另外,由于第3外壳顶面壁33和第1外壳底面壁32的主体与单电池41的层叠方向(电池单元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6.09 JP 2010-1318771.一种电池组件,其包括具有单电池的电池单元和用于收
容上述电池单元的外壳,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壳包括:
第1构件,其具有第1引导部;
第2构件,其具有通过在上述第1引导部上滑动而与上述第
1引导部嵌合的第2引导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单电池是扁平状的电池;
上述第1引导部形成在与上述单电池的主面方向垂直的方
向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壳在上述第1引导部和上述第2引导部中的至少一
个引导部上还包括允许上述第2构件插入、禁止上述第2构件拔
出的固定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
于,
上述外壳是长方体状构件;
上述第1构件包括:
一对外壳主面壁,该一对外壳主面壁能分别抵接于上述电
池单元的在层叠方向上的电池单元两主面,上述第1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尾弘达高津亮一石井郁轰木直人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