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缝隙结构的太赫兹波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22560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3 2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缝隙结构的太赫兹波开关。它包括信号输入端、信号输出端、基板、输入端缝隙、半圆耦合缝隙区域、短连接线缝隙、左开口圆环缝隙、椭圆耦合缝隙、输出端缝隙、长连接线缝隙、右开口圆环缝隙、矩形耦合缝隙、激光输入端;基板上设有输入端缝隙、半圆耦合缝隙区域、短连接线缝隙、左开口圆环缝隙、椭圆耦合缝隙、输出端缝隙、长连接线缝隙、右开口圆环缝隙、矩形耦合缝隙,信号从信号输入端输入,从信号输出端输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基于缝隙结构的太赫兹波开关,具有结构简单,消光比高,尺寸小,成本低,便于制作、易于集成等优点,满足在太赫兹波成像,医学分析,太赫兹波通信等领域应用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太赫兹波开关,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缝隙结构的太赫兹波开关
技术介绍
太赫兹(Terahertz,简称THz)辐射是对一个特定波段的电磁辐射的统称,通常它是指频率在O. ITHflOTHz之间的电磁波。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人们对这个频段的电磁波特性知之甚少,形成了远红外线和毫米波之间所谓的“太赫兹空隙”(TerahertzGap),从频谱上看,太赫兹辐射在电磁波谱中介于微波与红外辐射之间;在电子学领域,太赫兹辐射被称为毫米波或亚毫米波;在光学领域,它又被称为远红外射线;从能量上看,太赫兹波段的能量介于电子和光子之间。对太赫兹波段进行广泛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超快光电子学为基础的脉冲太赫兹技术产生以后。随着低尺度半导体技术、超快激 光技术以及超快光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太赫兹技术表现出了极大的应用潜力,在物理、化学、生物学、材料、医学、通信等领域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太赫兹波段具有频率高、带宽宽、信道数多等特点,特别适合用于局域网以及宽带移动通信。用太赫兹通信可以获得IOGbps的无线传输速度,这比目前的超宽带技术快几百甚至上千倍。太赫兹无线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缝隙结构的太赫兹波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输入端(1)、信号输出端(2)、基板(3)、输入端缝隙(4)、半圆耦合缝隙区域(5)、短连接线缝隙(6)、左开口圆环缝隙(7)、椭圆耦合缝隙(8)、输出端缝隙(9)、长连接线缝隙(10)、右开口圆环缝隙(11)、矩形耦合缝隙(12)、激光输入端(13);基板(3)上设有输入端缝隙(4)、半圆耦合缝隙区域(5)、短连接线缝隙(6)、左开口圆环缝隙(7)、椭圆耦合缝隙(8)、输出端缝隙(9)、长连接线缝隙(10)、右开口圆环缝隙(11)、矩形耦合缝隙(12),半圆耦合缝隙区域(5)为反向设置的左右两个半圆环,半圆耦合缝隙区域(5)的左半圆环下端、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缝隙结构的太赫兹波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输入端(I)、信号输出端(2)、基板(3)、输入端缝隙(4)、半圆耦合缝隙区域(5)、短连接线缝隙(6)、左开口圆环缝隙(7)、椭圆耦合缝隙(8)、输出端缝隙(9)、长连接线缝隙(10)、右开口圆环缝隙(11)、矩形耦合缝隙(12)、激光输入端(13);基板(3)上设有输入端缝隙(4)、半圆耦合缝隙区域(5)、短连接线缝隙(6)、左开口圆环缝隙(7)、椭圆耦合缝隙(8)、输出端缝隙(9)、长连接线缝隙(10)、右开口圆环缝隙(11)、矩形耦合缝隙(12),半圆耦合缝隙区域(5)为反向设置的左右两个半圆环,半圆稱合缝隙区域(5)的左半圆环下端、左半圆环上端、右半圆环下端、右半圆环上端分别对应与输入端缝隙(4)、短连接线缝隙(6)—端、输出端缝隙(9)和长连接线缝隙(10)—端相连,短连接线缝隙(6)的另一端与左开口圆环缝隙(7)连接,离左开口圆环缝隙(7)上端20 μ πΓ30 μ m处设有椭圆耦合缝隙(8),长连接线缝隙(10)另一端与右开口圆环缝隙(11)连接,输出端缝隙(9)和长连接线缝隙(10)之间设有矩形耦合缝隙(12),外力口 激光垂直照射在矩形耦合缝隙(12)区域;太赫兹波输入端(I)输入,在没有外加激光照射矩形耦合缝隙(12)区域的条件下,频率为O. 40THz的太赫兹波经过半圆耦合缝隙区域(5)、输出端缝隙(9)后,直接从信号输出端(2)输出,在有外加激光照射矩形耦合缝隙(12)区域时,频率为O. 40THz的太赫兹波被耦合进椭圆耦合缝隙(8)区域和矩形耦合缝隙(12)区域,不能从信号输出端(2)输出,实现对频率为O...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九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计量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