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心无遮拦的大口径复合材料光学双面镜的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22510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3 22:18
一种中心无遮拦的大口径复合材料光学双面镜的支撑结构,属于空间光学遥感技术领域中涉及的一种光学双面镜的支撑结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心无遮拦的大口径复合材料光学双面镜的支撑结构。技术方案包括光学双面镜、主轴、丁字压板、垫片、挡板和螺钉;其中主轴穿过光学双面镜径向通孔,采用丁字压板、垫片及螺钉将主轴与双面镜联接起来,作为固定端,挡板与主轴固联,然后与双面镜粘接,作为游动端,实现双面镜的消热化支撑。该支撑方式结构紧凑、温度适应范围宽、面形精度高,满足光机扫描型空间光学遥感器的应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间光学遥感
中涉及的一种中心无遮拦的大口径复合材料光学双面镜的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在空间光学遥感仪器中,对地扫描常采用多元并扫的双面镜光学扫描方式,因为双面镜扫描时不存在像旋,扫描效率高,且驱动简单可靠。随着空间光学遥感技术的发展,用户不断提高幅宽及重访周期的要求,使得双面镜口径持续增大。对大口径光学双面镜目前主要有两种支撑方式一种是在光学双面镜两侧面各安装一根转轴共同支撑双面镜,由于两个转轴的同轴度难以保证,仪器在轨运行时轴系极易“卡死”,并且装配时由于受力不均、镜体参与传力等原因难以保证双面镜面形;另一种是在光学双面镜的一侧安装转轴,这样会造成光学双面镜支撑的悬臂结构,对光学双面镜转动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都不利,只有小口径光学双面镜适合采用这种安装方式。大口径光学双面镜由于自身重量大,如何实现可靠支撑而不影响镜面面形一直是业内人士关注的技术难题。与本专利技术最为接近的已有技术,是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申请的专利技术专利,专利技术名称为“空间用的双面镜光学扫描头”,申请号200410025344. 4。如图I所示,该专利技术包括双面镜I、转轴2和联接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心无遮拦的大口径复合材料光学双面镜的支撑结构,包括光学双面镜(8)、主轴(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联接构件(10),镜耳(11)、径向通孔(12)、长圆孔(13)、螺纹孔(14)、凹槽15、螺纹孔16、轴径台阶17、丁字压板(18)、挡板(19)、垫片(20)、第一螺钉(21)、第二螺钉(22)、凸台面(23)、光孔(24)、安装面(25)、安装孔(26)、粘胶面(27)、通孔(28)、矩形孔(29)、插孔(30);在光学双面镜(8)的两侧面中心位置,设有镜耳(11),在左右两个镜耳(11)的轴心位置开有径向通孔(12),主轴(9)从光学双面镜(8)的径向通孔(12)穿过,主轴(9)上的左...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中心无遮拦的大口径复合材料光学双面镜的支撑结构,包括光学双面镜(8)、主轴(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联接构件(10),镜耳(11)、径向通孔(12)、长圆孔(13)、螺纹孔(14)、凹槽15、螺纹孔16、轴径台阶17、丁字压板(18)、挡板(19)、垫片(20)、第一螺钉(21)、第二螺钉(22)、凸台面(23)、光孔(24)、安装面(25)、安装孔(26)、粘胶面(27)、通孔(28)、矩形孔(29)、插孔(30);在光学双面镜(8)的两侧面中心位置,设有镜耳(11),在左右两个镜耳(11)的轴心位置开有径向通孔(12),主轴(9)从光学双面镜(8)的径向通孔(12)穿过,主轴(9)上的左右两个轴径台阶(17)与光学双面镜(8)的径向通孔(12)滑动接触,主轴(9)的两端伸出光学双面镜(8)的两个镜耳(11)的外面;在主轴(9)的左右两个轴径台阶(17)的偏外端附近各设有一个凹槽(15),凹槽(15)的两端设有螺纹孔(16),在主轴(9)与光学双面镜(8)安装匹配时,主轴(9)上的左右两个凹槽(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逸群刘伟郑玉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