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聚酯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16399 阅读:4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3 14:17
一种光学聚酯薄膜,该光学聚酯薄膜是在双向拉伸的基膜的至少一面涂覆粘接改性层,所述粘接改性层由含有粘合剂和粒子的涂布液固化而得到,粒子占粘接改性层固体成分的5%以下,突出于粘接改性层表面的粒子的面积占粘接改性层表面积的1~20%,粘接改性层的厚度小于100nm。该薄膜具有良好的粘接性、高透明性、良好的抗粘连性,满足了薄膜的再加工性的要求,适用于LCD显示装置领域和高档IMD膜内装饰加工等高端膜材料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聚酯薄膜
技术介绍
作为液晶显示器(IXD)的部件使用的光学功能性膜,通常使用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烯烃、聚碳酸酯(PC)、三醋酸纤维素(TAC)等形成的透明热塑性聚酯膜来作为硬涂膜、扩散膜、增亮膜、抗反射膜等光学功能膜的基材。在上述基材中,双向拉伸光学聚酯薄膜由于相对于其他塑料薄膜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耐化学性、高透明性及良好的加工性而被大量的应用于各种光学用聚酯薄膜材料的深加工,在LCD显示装置领域市场潜力巨大。而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印刷性、耐冲击性、耐划伤及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应用于高档IMD膜内装饰加工领域,在家电和装饰基材等 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使用双轴取向聚酯薄膜等双轴取向热塑性树脂膜时,由于膜表面高度的结晶取向,它会产生与各种油墨、粘合剂、涂料等之间的粘接性差的问题。因此,目前已有多种方法赋予双轴取向热塑性树脂膜表面易粘接性的方法,例如,通过涂覆的方法在热塑性树脂膜的表面设置含有聚酯类树脂、聚丙烯酸酯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等粘合剂的粘接改性层,使其表面具有粘接性。但是,当仅在热塑性树脂膜表面设置含有聚酯类树脂、聚丙烯酸酯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等粘合剂的粘接改性层时,在热塑性树脂膜卷取成卷中和成卷后,热塑性树脂膜的膜层间因受压或受热压易发生粘连,在热塑性树脂膜的再加工使用中,上述粘连的存在轻则影响膜的放卷速度,重则使膜无法展开使用;另外,在薄膜的制造和后期加工过程中,伴随不断的放卷和收卷过程,薄膜需要经过许多辊子,薄膜与辊子因摩擦容易产生划痕。划痕的存在特别会引起电子器件的缺陷(黑点),这是由于在对应有缺陷的部分上透明薄膜的不均匀涂层以及在后加工如硬涂层过程中的不均匀涂层之故,当这样的薄膜用于制造显示器领域中的光学产品时,会使其产品产生严重的缺陷。通常,解决这一问题的公知方法是在双轴拉伸聚酯薄膜上形成的粘接改性层中加入惰性粒子,使薄膜表面产生凸起。凸起的存在一方面膜层之间渗入空气而减少膜间负压使薄膜分离,使之不互相粘连;另一方面增大了层间的爽滑性,降低薄膜的摩擦系数,避免产生划痕。但是,在粘接改性层中加入惰性粒子,就不可避免地对薄膜的光学性能如雾度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在有效的解决膜的粘接性能的同时又能满足薄膜的光学性能的要求是业界比较关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学聚酯薄膜,该薄膜既具有优良的粘接性,又能同时满足薄膜的光学性能、抗粘连性和再加工性的要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学聚酯薄膜,在双向拉伸的基膜的至少一面涂覆粘接改性层,所述粘接改性层由含有粘合剂和粒子的涂布液固化而得到,粒子占粘接改性层固体成分的5%以下,突出于粘接改性层表面的粒子的面积占粘接改性层表面积的I 20%,粘接改性层的厚度小于IOOnm0上述光学聚酯薄膜中,所述突出于粘接改性层表面的粒子的面积占粘接改性层表面积的5 15%。上述光学聚酯薄膜中,所述粒子占粘接改性层固体成分的3%以下。上述光学聚酯薄膜中,所述粘接改性层的厚度在30 90nm之间。上述光学聚酯薄膜中,所述粘接改性层间的摩擦系数小于O. 7,并且静摩擦系数μ s与动摩擦系数μ d之差为0.18以下。上述光学聚酯薄膜中,所述粒子的平均粒径为20 100 nm。·上述光学聚酯薄膜中,所述粒子是二氧化硅、硫酸钡、硫酸钙、高岭土、三氧化二铝、二氧化钛、交联聚苯乙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一种或几种。上述光学聚酯薄膜中,所述粘合剂是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聚丙烯酸酯树脂、环氧树脂或聚亚酰胺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I.本专利技术所述基膜中不添加惰性粒子,保证了光学薄膜的高透明性。2.本专利技术通过调整粘接改性层的厚度、粒子的含量和突出于粘接改性层表面的粒子的面积占粘接改性层的表面积,一方面使薄膜具有良好的粘接性,另一方面也保证了薄膜的高透明性、良好的抗粘连性;并通过控制粘接改性层间的摩擦系数、静摩擦系数(μ s)和动摩擦系数(μ d)之差(Λ μ ),较好地解决了因粒子的脱落而造成工序污染,满足了薄膜的再加工性的要求。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光学聚酯薄膜,适用于IXD显示装置领域和高档IMD膜内装饰加工等高端膜材料领域。具体实施例方式作为构成基膜的热塑性树脂,优选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间规苯乙烯、降冰片烯类聚合物、聚碳酸酯、聚芳酯等。从粘接改性层的粘接性方面来看,优选聚酯、聚酰胺这样具有极性官能团的树脂。其中,进一步优选二元酸和二元醇的聚合物。二元酸可以是直连脂肪二酸,但主要是芳香族二酸,如对苯二甲酸、对苯二乙酸、对萘二甲酸等,优选对苯二甲酸;二元醇主要是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等低碳原子数的脂肪族二醇,优选乙二醇。因此,特别优选据对苯二甲酸二乙醇酯形成的双轴取向膜。此外,还可以加入少量的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2,6-萘二羧酸、二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环己烷二甲醇或双酚A等物质改性的共聚酯。上述基膜可以是单层结构,两层结构,或者三层及以上的多层结构。层间结构可以是a/b, a/b/a, a/b/c, a/b/c/a, a/b/c/b/a等结构,优选a/b/a三层结构。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基膜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在20 380 μ m范围根据使用用途的规格任意地选择,优选50 350 μ m,进一步优选75 300 μ m,特别优选100 250 μ m。本专利技术所述粘接改性层,由含有粘合剂和粒子的涂布液涂覆在上述基膜的至少一面固化而得。粘合剂作为粘接改性层的成膜物质,可以是溶剂型的,也可以是水性的,优选水性的,特别优选水性的粘合剂分散体乳液。适合本专利技术的粘合剂可选自偏氯乙烯树脂、环氧树脂、聚亚酰胺树脂、聚酯树脂、聚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酯改性丙烯酸酯等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和聚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为选自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对本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四氢邻苯二甲酸、六氢间苯二甲酸、1,2-环己烷二甲酸、1,2-环己烷二甲酸等的多元酸,与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二乙二醇、二丙二醇、聚四亚甲基二醇、1,4_环己烷二甲醇、丙三醇、季戊四醇、三羟甲基丙烷、三羟甲基乙烷等的多元醇缩聚而成。聚氨酯为选自甲苯二异氰酸酯、4,4'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4,4' - 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环己烷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四甲基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的异氰酸酯单体,与聚环氧乙烷二醇、聚环氧丙烷二醇、聚四氢呋喃二醇、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醇、聚己二酸_1,4 丁二醇酯二醇、聚己二酸己二醇酯二醇、聚己内酯二醇、聚碳酸酯二醇等的多元醇低聚物反应而成。丙烯酸树脂为选自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 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2 —羟乙基丙烯酸酯、丙烯酰胺等的共聚物。上述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也通过组合不同种类的树脂以获得较好的粘接性,例如,作为硬涂层基材时,由于聚酯树脂对聚酯类基膜的粘接性优良,聚氨酯与硬涂层的粘接性优良,优选聚酯树脂和聚氨酯树脂组合作为粘合剂;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聚酯薄膜,在双向拉伸的基膜的至少一面涂覆粘接改性层,所述粘接改性层由含有粘合剂和粒子的涂布液固化而得到,其特征在于,粒子占粘接改性层固体成分的5%以下,突出于粘接改性层表面的粒子的面积占粘接改性层表面积的1~20%,粘接改性层的厚度小于100n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月熊跃斌李超姚烨张锐张希堂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保定乐凯薄膜有限责任公司天津乐凯薄膜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